您所在位置: 首页 »金融»正文

泉州金改:银行业先行先试 创新探索改革之路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4-07-16

据了解,目前泉州市有类似林树安这样的各类市场主体约29.61万户,其中民营企业无论是企业数量、产值还是就业人数均占全市九成以上。而在这些民营企业中,大部分又是一般所说的“小微”。金改之前的2012年,泉州GDP比上年增长12.3%,经济总量连续14年居全省第一,并为福建全省GDP贡献了将近1/4的份额。同时,泉州工业总产值也占到了全省将近一半的比例。在这其中,“小微”企业的贡献绝对不容小觑。

但是,与蓬勃发展的实体经济不相匹配的是,泉州体制内的金融供给并不足够,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2012年,泉州实体经济从银行获得的各类贷款仅占福建省的16.6%。

用林树安的话说,金融服务“走得慢”是由主、客观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他告诉记者:“福建这边,尤其是闽南地区,一些人思维方式还是比较保守,做生意的都不愿意借钱,尤其是向银行借钱,感觉很不好。另外向银行借钱也不容易,不少人曾经尝试去贷款,但没有抵押物,财务什么的也不合规,碰一鼻子灰之后就不再去尝试了。”

从“不愿贷”

转向“主动贷”

金改的大潮首先要从突破银行业的限制入手。泉州银行小微业务部的李惠云表示:“因为企业的项目周期大多至少都要三五年,所以经常到了年底的时候,这边要还银行贷款,那边项目资金还没回来。其实很多企业没什么不良问题,但这是制度安排,就必须借高利贷来先把银行的钱还上。这其中造成的资金负担非常大。”为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周期资金需求与银行贷款期限不匹配、企业到期还款需多方筹集资金等问题,泉州银行在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支持下,于2013年4月创新还款方式,推出小微“无间贷”业务。“ "无间贷"打破了"先还后贷"的传统续贷模式,实现续贷无需还本,破解小微企业贷款期限与实际经营周期错配、续贷难的问题。是金改政策之下的一种尝新,也带动了更多的银行去探索创新金融产品。”李惠云说道。

无独有偶,民生银行(600016,股吧)泉州分行也于2012年成立了石材金融事业部,旨在为石材产业链提供配套金融服务。事业部客户经理吴勤棱表示,目前他们已经与当地6个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草根的方式去深入了解每一个小微企业的状况,降低融资成本,并有效减少风险。林树安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从石材金融事业部获得了贷款。“对于银行来说,细分行业的持续介入是非常有意义的,规模化效应、专业化运作。通过我们近两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吴勤棱这样形容他们所做的事情。

这些银行的创新之举独特但却不是个例。金改期间,兴业银行(601166,股吧)、晋江农商行、海峡银行、厦门银行纷纷推出了“连连贷”、“年审贷”、“续贷通”、“接力贷”。另外,中信银行(601998,股吧)、招商银行(600036,股吧)泉州分行升格为总行直管分行,兴业银行、泉州银行等中小银行在泉州首设社区银行,邮储银行获批在泉州设立区域审批中心、票据中心,交通银行获批在泉州设立国际业务部。金融服务网络扩展延伸,正在为实体经济带来实实在在的效应。

金融进入实体经济

初见成效

据了解,截至2014年5月末,泉州银行累计办理“无间贷”365笔,累计发放金额7.74亿元,受益客户均为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服装纺织、建筑陶瓷、石材、机械设备等行业的小微企业。

民生银行泉州分行行长许宏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的创新不仅为自身寻找到业务发展的蓝海,这在当前差异化竞争的格局下尤为重要;另外,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助力金改,解决当地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也是银行应该担当起的社会责任。“能贷到钱就是实实在在的好”。林树安谈到,在接触民生银行石材金融事业部之前,他从来没有从银行贷到款。“你们看我2012年借了220万元,第二年增加到300万元,通过这些资金,生意也越做越大,要不然一直都是小小一个门面。”

一位接近泉州金改管理层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银行系统构成比较复杂,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地方分支机构能够直接行使的决策较少,所以如何在有限的范围内创新并控制风险,不仅是对银行自身的挑战,更是对监管层的考验。

目前来看,实施一年多的泉州金融综合改革已经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成效。截至2013年12月末,泉州市金融业增加值226.91亿元,增长18.7%,高出GDP增幅7.2个百分点;全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含个人经营性贷款)1599.47亿元,同比增长20.35%,高于各项贷款增幅5.21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授信户数9.20万户,比年初增加2.60万户,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82.50%;全市不良贷款率为0.58%,整体健康平稳发展。

从银行体系来看,自金改以来,泉州金融机构推出创新小微金融产品近70项,形成五大创新产品系列,小微企业信贷覆盖率由去年初的25%提高到目前的27%,近万家小微企业从中获益。不过,相关人士认为,泉州虽然发展情况良好,但相对将近8万户的小微企业数目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汤镇森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