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传统产业»正文

制瓷新艺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4-08

 

跳刀工艺的作品复古美观

 

图案立体感明显

 

作品镂空效果

 

手工捏出瓷花

 

将木雕的手法运用在陶瓷雕刻

 

用小小的一块石头做工具,也可以做出精美的图案。

 

转动陶瓷坯体,用手中的刀具刻出图案。

 

在陶瓷上作画

 

修坯

□通讯员 王双季 寇婉琼

本报记者 庄建平 陈小阳 文/图

核心提示 “捏、塑、雕、刻、刮、削、接、贴”八字技法,是创造德化白瓷艺术的基本保证。如今,陶瓷艺人纷纷师古并创新,把制瓷技艺发扬光大,为陶瓷的艺术展现提供了丰富的形式。

镂空传递 温婉之美

“通花”,又称透雕、镂空,是以雕刻为主的装饰手法。德化在明清的博山薰炉、八卦香炉、笔筒等产品上就有采用。但由于制工极其精细,目前此技法传承甚少。而从小受陶瓷文化陶冶的陈明华,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这一技艺发扬光大,为陶瓷文化增添一抹亮色。

通花瓷《东方之珠》高90厘米、宽26厘米,由三种不同图案组成上、中、下三部分,花瓶的底部是双鱼图案表示富贵吉祥,中间的莲花纹图案象征美好未来,给人们带来无限的诗情画意,口部是荷花托着圆形的明珠,采用了中国古钱图案结构的花纹。整个作品展示着“中国白”的独特风采,给人“团圆、喜庆、热闹、完美”的美好遐想。

“制作这么高大的通花瓶真是太难了。”陈明华感叹道。仅这件《东方之珠》的主模,她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制作完工。按照烧成后缩小20%的比例,坯体的厚度一定要恰到好处,如果厚了,不仅镂空的花纹刻不了,也失去了德化瓷“薄如纸”的特点;如果薄了,中间的蜂腰则会因支撑不了上面的荷花和明珠而扭曲变形。那么多不同的花纹,要刻得均匀,一定要非常仔细、耐心才能完成,有时候一天下来,也刻不了几朵花纹。而德化“中国白”瓷器最难的是在烧成温度的控制上,这个花瓶的烧成温度要达到1330摄氏度,把握不好,两三摄氏度之差都会导致前功尽弃……陈明华说,现在这件《东方之珠》的成品率也不过5%左右,目前她正在进一步攻克这一难关,努力提高成品率。

跳刀产生独特纹理

杯子的线条利落简洁,一气呵成,跳刀纹从杯底层层递进延伸到杯口,疏密有序,犹如一圈圈的年轮……张金圳手中展示的茶杯便是他采用跳刀技艺精制而成的。

跳刀曾与彩陶、绳印、色釉、青花等众多技法一同并称为中国古陶瓷装饰技艺,在我国陶瓷历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高古瓷装饰技法。但由于历史遗物较为稀少及失传已久,今日国人难得一见,即使在业界,也很少有人了解。张金圳和张金溪经过刻苦研习,熟练掌握了张氏跳刀技艺。

据说,跳刀刻花过程,技艺神奇,其表现状态用其他装饰方法难以达到。但张金圳介绍,神秘的跳刀技法其实并不复杂,陶工将坯体放在飞转的辘轳上,手执坯刀,以一定的角度和力量与坯体相切,坯刀因受特定阻力的作用,产生急促有力的跳动,使刀头对坯体进行断续而规律的浮雕式刻花。他认为,跳刀不是种单纯的装饰技艺,它随性、自然,以清纯、大气的本性,表现出陶工的特定意图,为人们传达出特殊的形式美感。

木雕技法也可应用到陶瓷。德化县一对“80后”夫妻洪健鹏、谢雯毓,将木雕技法“嫁接”到陶瓷的烧制技艺上,制作的瓷器产品具有浮雕效果。

手工捏花赛过真花

“瞧这朵大丽菊”郑燕婷指着陶瓷花篮里一朵菊花说。那是一朵黄色的菊花,因为处于不同的绽放层次,每个花瓣的形状和颜色都不尽相同,这就赋予整朵花动态感,仿佛一瓣一瓣地在缓缓绽放。

采土,捏制,素烧,上釉,粘花,又以不同的温度多次烧制……郑燕婷说,影响瓷花美感的因素很多,包括原料的选择与手法的应用、形态的塑造与色彩的调配、造型的设计与布局的剪裁、温度的把握与时间的拿捏。她说花是有灵性的东西,要有悟性,要细心去观察,要用心去感受和体验,要耐心去塑造,只有这样,瓷花才会开得美,甚至比真花还要美。

为了把瓷花做得形态逼真、色彩鲜艳、栩栩如生,郑燕婷不但认真学习钻研有关花卉的基本知识,研究各种花卉图谱,从中吸取知识素养,还细致观察各种花卉开放时的实际形态、色彩,有时还把真花放在旁边,对照着一点点捏弄。短短6年,她独辟蹊径,应用优秀的传统工艺,以捏塑为主,专门从事瓷花产品的创新研究,先后设计创作花盆、花篮、挂盘、壁挂等系列产品100多种,产品不断变化,制作精益求精,成为德化艺术瓷中一项独特的风景。

瓷上作画增添意境

点点梅花如同燃烧的火焰绽放在白雪覆盖、粗壮苍古的梅桩上,你甚至能听到冰雪消融的声音。陈行一的瓷画《数点梅花天地香》,用浓艳的红、淡雅的黑与白,进行强烈对比,诉说生命凌冬不凋的坚强,具有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

陈行一从事瓷画艺术已达40年,其父陈其章是德化老一辈知名的瓷画艺术家。所以,陈行一自幼便在父亲的精心辅导下学习瓷饰绘画艺术,十几岁就投入陶瓷美术装饰的研究和创作。世人大多以梅的稀、瘦为美,表现出一种坚贞不屈、遗世独立的精神。但是,陈行一却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他喜欢缤纷烂漫的梅花,他认为在当今时代,梅花应该饱满丰腴。所以,陈行一取古之长,又独辟蹊径,融入新元素,着浓艳于浑厚,涵茂密于清逸。他笔下的梅花自然茁壮、一派生机,不管是浓艳瑰丽的红梅,还是冰魂雪魄的白梅,都传达出一种蓬勃向上、酣畅淋漓的感觉。2014年,陈行一将父亲陈其章的作品连同自己多年来的创作以及关于陶瓷装饰的研究论文结集出版,取名为《父传子承》。“传承”,正是陈行一的夙愿。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