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民开讲:云说世遗泉州
22处遗产点分布图
九日山
安平桥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依海而生,又因海而兴的泉州,古称“刺桐”,历经光阴流转,写就无数辉煌。尤其是10至14世纪,泉州作为世界海洋贸易网络中高度繁荣的商贸中心,成为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的“东方第一大港”。
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项世界遗产。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在文化建设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明日(23日)上午,“‘泉’民开讲”(第八讲)之“云说世遗泉州”专场宣讲将通过泉州通、泉州网、无线泉州和泉视界等渠道播出。什么是世界遗产?为什么是泉州获此殊荣?广大市民怎么更好守护和传承这些遗产?本场宣讲,泉州申遗团队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为我们解读“世遗泉州”的价值,分享申遗过程的感人故事,着力推动全会精神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位。
致公党泉州市委会专职主委、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丁毓玲
为什么是泉州
当宋代诗人李邴站在泉州港边,看到海上浩浩荡荡的各国商船满载货物进出港,不禁提笔写下“涨海声中万国商”——他的这首《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流传至今,让今人得以想象斯时盛况。宋元泉州的多元文化,令人惊讶地延续至今,并得到了国际认可。泉州这次为什么能申遗成功?申遗成功对泉州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致公党泉州市委会专职主委、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丁毓玲为我们解开了这些疑惑。
泉州成功实至名归
“泉州之所以能够从众多国内外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中脱颖而出,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说,这是因为泉州世遗主题和系列遗产组合,以及佐证申遗主题的大量历史文献和丰富遗存,符合世界遗产公约实施行动指南关于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丁毓玲介绍,泉州的历史文化以及泉州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给来泉州参访的各国政要和国际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她回忆,津巴布韦大使斯蒂卡女士特别赞赏泉州千年来多元宗教的和谐共存,称泉州为今天的世界树立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时任巴西驻教科文组织大使Maria Reis女士看到开元寺的双塔时赞叹不已,表示这两座塔作为石构建筑单独申遗的话,都够格了,何况泉州还有那么多的宝贝。
“关于真实性,它要求遗产的现状必须与遗产产生之初的特征相符。”丁毓玲说,泉州的各遗产点都是宋元遗存,现存的建筑或者雕像都真实地保留原貌。同时,泉州系列遗产能够与大量历史文献和丰富的可移动文物相互佐证。她讲到,1291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泉州时描绘“运到这里的胡椒数量相当可观,如果有一艘运载胡椒的船从亚历山大港开往基督教国家,就有一百艘船运往刺桐港”,意思就是刺桐港的胡椒贸易量是欧洲港口的一百倍。1347年来泉州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盛赞泉州为“世界第一大港”。
“关于完整性,泉州22个系列遗产能够完整支撑起作为宋元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所有功能。”丁毓玲说,泉州的系列遗产能够完整地证明10-14世纪泉州作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多元繁荣景象和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泉州人对文化遗产的珍视
历经千年,泉州的文物史迹为何能够历经风雨保存下来?“这源于泉州人一直以来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对历史遗存、文化遗产的珍视之情。”丁毓玲说,在历经政权更迭和社会动荡的时间长河里,无数普通人默默地为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她介绍,1926年,中外交通史研究专家张星烺和厦门大学教授陈万里、德国学者艾克到泉州考察后,发表了《泉州访古记》。一位历史老师受到启发,从此致力于泉州宋元碑刻的收藏保护,并在20世纪50年代将自己收藏的大量宋元时期外国侨民留下的石刻捐献给政府,他的名字叫吴文良。正是因为有了这批文物收藏,1959年,泉州第一座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座海洋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建立。
而海交馆开创了中国一个崭新的学科“海交史”,也把泉州推向国际学术界的视野。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活动,在中外专家的强烈推荐下,考察团莅临泉州考察。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泉州以“海上丝绸之路”的跨文化视野,塑造城市精神,推进宋元泉州的研究。
申遗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对泉州意味着什么?
丁毓玲说,世遗的荣誉将为城市带来巨大的影响力,比如来泉州旅游的人多了,但更多的是一份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是希望确立共同价值、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增进人类的团结和世界和平。它要求遗产地有能力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并与世界人民共享。
而泉州为了让这些文化遗产成为普通民众共享的文化资源,首先,把文物本体修缮和保护放在首位,让不可再生资源得到保护和传承;其次,梳理原有建筑资源,优化遗产周边环境,大大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品质;第三,加强利用和展示工程,在每个遗产点设计和部署户外标识系统,并建设一个泉州世遗总展示馆和13个专题展示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内涵;第四,加强文化遗产管理和检测机制,让申遗过程成为文化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的培训过程。
“这一系列举措最核心的部分,是如何受惠于民、反哺于民,让文化遗产成为普通民众共享的文化资源。”丁毓玲介绍,泉州市坚持“申遗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精心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投入近10亿元,高标准完成22个遗产点19项保护修缮及780多项环境整治项目。同时,对全市669幢历史建筑和风貌建筑逐一登记建档、挂牌保护、分批修缮。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副馆长林瀚
泉州世遗价值
今天,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历史遗存仍散落在泉州的深街浅巷里。其中的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见证宋元泉州人群汇聚、商贸往来和文化繁荣,沉淀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22处世界遗产点具体是哪些?它们的价值又在哪里?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副馆长林瀚,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泉州世遗”的重要价值与独特之处。
“产-运-销”一体化的海外贸易体系
泉州系列遗产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文庙及学宫、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德化窑址(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
“从分布范围来看,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散,然而通过梳理,这22处遗产点之间具有功能、空间、社会、文化上的紧密关联,展现出宋元泉州高度整合的产、运、销海外贸易体系,以及支撑其运行的制度、社群、文化因素所构成的多元社会系统。”林瀚说。走近泉州22个遗产点,至今能触摸到宋元泉州从生产运输到销售贸易、从山区腹地到沿海平原、从多元社群到城市结构的多元繁荣景象。
作为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所在的青洋村曾是宋代官方设立的专职铁场之一,展现了宋元中国东南地区冶铁手工业遗址的独特面貌。而磁灶窑址的产品,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东非等地区多有出土,德化窑场的产品也畅销海外。
有了产品,就要有人运输。22处遗产点中有最早的跨海石桥洛阳桥、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安平桥、连接古城与晋江南岸的顺济桥,有指引往来船只航行的万寿塔和六胜塔,还有为往来商船提供停泊的石湖码头、江口码头。这些桥梁、航标塔与码头,将港口、城市和腹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航海交通运输体系,是宋元时期泉州海洋交通设施发达、海洋贸易活动繁盛的历史见证。
有人生产,有人运输,有人购买,就要有人管理。北宋中央政府在泉州设立了市舶司,也就是海关,负责查验商船、发放公凭、征收关税等任务,其设置使得泉州成为国家级对外窗口。在古代,远洋航行主要依靠季风与洋流。为了祈求季风如期而至,每年夏冬时节,泉州地方官员来到九日山祈祷信风如约、商船往来顺利,九日山上目前所保留下来的10方祈风石刻,就生动叙述着千年前的航海知识与贸易周期,以及国家与地方对海外贸易的高度重视。而沿着晋江分布的真武庙、天后宫等海神庙,则寄托着远洋商人们对平安的祈福。
林瀚说,系列遗产所构成的整体,体现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构成了一个复合型系统。
22个遗产点多维度支撑起价值主题
“这些遗产点的甄选与确定,是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专业指导下,经过专家的多次论证以及在相关考古工作的坚实支撑下才最终确定的,从多方位有力支撑起‘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遗产价值。”林瀚介绍,泉州申报的遗产点从原来的15个到后来增加泉州府文庙为16个遗产点,到最终增加安平桥、顺济桥遗址、市舶司遗址、南外宗正司遗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6个遗产点,以多维度支撑与体现“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一价值主题。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的发现,可谓大海捞针。”林瀚回忆说,为找到“泉州是重要的冶炼生产基地”的佐证,他和同事把文献中泉州含有“冶”和“铁”的几百处地名全找了出来,再发动相关专家挨个跑、重点跑、反复跑。单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林瀚就跑了四五趟。
22个遗产点中,有两个遗址随着2019年以来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逐渐为世人所熟悉,这两个遗址就是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和泉州市舶司遗址。南外宗正司和市舶司,都属于当时高等级的官衙,反映了当时泉州特殊的城市地位。沧海桑田,这两个机构,早已湮没在历史的烟云中。2019年10月—2020年1月、2020年5—11月,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泉州市申遗中心联合组成泉州城考古工作队,对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及相关水池遗迹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这两处遗址的确认,是非常有价值的,一是证明当时皇室参与了海洋贸易,二是印证了当时泉州的重要性,是宋元中国的贸易中心。”林瀚说,新增的6个遗产点使得泉州项目主题更加鲜明,价值阐述更加清晰完整,遗产内涵进一步丰富,遗产支撑体系更加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