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综合征不是病 愁起来真要命
随着暑期画上句号,家中的“神兽”们结束悠闲的假期生活,重新踏入校园。然而,刚迎来新学期学习生活,不少家长和学生就面临又一难题——“暑期综合征”(也称假期综合征)。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状态,更对身心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成为开学季的一大隐忧。
学生:自由与迷茫交织
周峰是一名即将升入高中的学生,在谈及暑期综合征时,他显得有些无奈:“放假的时候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一开学就得早起,还伴随着一大堆作业,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坦诚地说,自己也意识到这种学习状态可能会对新学期产生负面影响。
“暑假刚开始时,确实觉得很爽,可以随心所欲地玩游戏、看动漫。但时间一长,就觉得好无聊,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心里空落落的。”初二学生孙琳坦言,她也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学画画、练吉他,但总是提不起劲来。“有时候还会因为玩得太晚,隔天起不来,作业也堆成山,一直拖到暑期最后几天才紧赶慢赶地写完,感觉压力好大。”
上述两名孩子的表述代表着许多学生的心声。在享受假期自由的同时,他们也面临着时间管理不善、目标缺失、动力不足等挑战,导致暑期生活变得单调乏味,甚至产生了焦虑情绪。
相比之下,初三学生刘颖的态度更为积极乐观。“我在假期有制定一个日常时间表,明确划分学习、娱乐和休息的时间。确保学习时间得到保证,并且提前预习了一些新学期的内容,同时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娱乐和休闲活动。”她认为,通过合理规划,可以有效克服暑期综合征带来的困扰。
家长:担忧孩子暑期综合征
小轩今年就读二年级,暑期期间,他跟随父母去了很多地方旅游;在家里,父母和爷爷奶奶常陪伴左右,生活节奏相对自由。然而,一开学,小轩出现了明显的适应问题。
小轩的母亲赵女士向记者反映,开学这两天他每天早上都不愿意起床,总是哭闹着不想去学校。到了学校,他也显得很不安,找各种理由请假回家。问他为什么,他总是说“我想妈妈”或者“我不喜欢学校”。
在采访中,小轩告诉记者:“放假的时候,我可以玩玩具、看动画片,还有妈妈陪我。现在学校里要坐得端端正正,还要写作业,我觉得好累,不想上学。”赵女士表示,她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小轩适应学校生活,比如提前调整作息时间,鼓励他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但效果都不明显。
赵女士的担忧并非个例。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暑期期间作息紊乱、沉迷电子产品、缺乏运动、社交减少,甚至出现了情绪波动、食欲不振等“暑期综合征”症状。他们担心长此以往,孩子的身心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
陈先生一家是成功应对暑期综合征的典范。他们通过家庭会议,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暑期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运动安排、兴趣班以及家庭出游等。陈先生夫妇还以身作则,减少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与孩子一起参与户外活动,如徒步、骑行等。此外,他们还鼓励孩子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医生:重在预防和调整
针对暑期综合征,记者采访了福医大泉州市第一医院心理门诊主治医师贺佳,她介绍,暑期综合征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过度放松而导致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这种不适可能表现为包括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或失眠、情绪波动大(如焦虑、抑郁)等,严重者还可能伴有身体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生理症状。“暑期期间,孩子们的生活节奏发生了很大变化。”贺佳解释道,在学校里,他们每天都有固定的作息时间、生活节奏,假期一自由就容易放纵自己。此外,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长时间盯着屏幕不仅影响视力,还会让孩子变得缺乏耐心和专注力。”
贺佳分析,暑期综合征影响不容忽视。首先,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会导致孩子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则会对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其次,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当孩子们开学后,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最后,还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她说,长时间宅在家里,缺乏与同龄人交流和互动,会让孩子变得孤僻、不合群。
如何应对暑期综合征呢?贺佳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确保孩子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同时,饮食方面营养均衡;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引导孩子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如阅读、绘画、音乐等;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需求。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如果假期综合征的症状较为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医生的帮助和支持。”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