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化陶瓷特种邮票首发仪式隆重举行
    德化陶瓷特种邮票首发仪式隆重举行
  • 德化窑螭龙瓶交接仪式
    德化窑螭龙瓶交接仪式
  • 中国白 德化瓷器特种邮票正式发行
    "中国白"德化瓷器特种邮票正式发行
  • 1
  • 2
  • 3

导语

"这是德化前所未有的盛典,一定要把《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特种邮票首发式办得像过节一样,办成一场前所未有的盛会!"10月8日,县委书记吴深生在邮票首发式筹备工作会议上如是说。

10月20日,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办,福建省邮政公司、泉州市人民政府协办,泉州市邮政局、德化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特种邮票首发式将在德化县瓷都广场隆重举行。

 漫漫申邮路,17年的等待

历经十七载时光的漫长酝酿,《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特种邮票终于面世,成为中国瓷都•德化面向世界的又一张"国家名片"。巍巍戴云山、悠悠浐溪水见证了德化窑瓷器的漫漫"申邮"路,也见证了自1995年德化县正式提出申报以来,各级领导和社会人士做出的种种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德化从未中止过梦想。是浓厚文化底蕴筑起的牢固信心,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对"德化精神"的崇高践行,缱绻不绝的申报信念,以及众多社会乡贤、民间力量汇聚起的向心能量,才铸就了这枚邮票承载的大历史、大分量、大内涵。

这动情一刻的背后,无数艰苦细致的工作,留下了一份份难以抹去的汗水与辛劳,也浓缩了许许多多心酸与感动,恰似一部诗文的蕴意,尽融会在起承转合间。

起•踏上征程
"申邮"思路形成阶段(1951年——1994年)

17年,其实是德化于1995年正式提出申报至今的一个重要时间段。事实上,在1995年之前,德化的"申邮"之路就已开启。

早在1951年10月,邮电部、文化部曾将德化瓷塑"渡江达摩"作为特9《伟大的祖国—--古代文物》的选题之一。这是"伟大祖国"系列邮票中的最后一套,也是该系列邮票中从选题到审批历经波折、变动最大的一套邮票。但由于当时上级部门顾虑到达摩是佛教著名传教者,恐引起提倡佛教的错觉便决定取消,邮票的发行中止于印样。

谁曾想,这一次擦肩便是60年。

然而,当历史的清风拂去邮戳上的墨香,千年不熄的德化窑火依然熊熊燃烧着炽热的梦想,更牵起了德化自筹申报发行邮票的思路。

承•山重水复
"申邮"工作逐步迈上正轨(1995年——2008年)

当"申邮"思路日渐明晰,发行瓷器邮票的工作被逐步纳入德化县委、县政府工作议程。1995年3月,德化县开始提出正式申报。县委、县政府《关于请求发行<德化瓷>邮票的报告》,向时为福建省邮电管理局正式申报地方题材,要求列为1997年国家特种邮票发行计划。省邮电管理局以福建地方邮票选题报送国家邮电部。申报材料的报送迈出了德化县"申邮"的重要一步。

随后在2001年的县人民代表大会上,申报德化窑瓷器邮票的发行建议被连续提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确定"申邮"工作由时任副县长苏兴羽总负责,这一决定,将德化县的"申邮"工作进行细化,落实到人,推进了"申邮"步伐。

2002年7月,德化县成立了邮票申报工作领导小组。10月份,时任副县长苏兴羽和市邮政局长李克超在泉州市政府副市长廖小军的带领下到北京,向国家邮政局呈送德化窑陶瓷邮票申报材料和汇报申请情况。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申邮"小组通过借鉴他山之石,继续完善材料收集、论证和汇编。2003年3月,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司刘建辉司长在泉州听取时任县长杨益民汇报。同月,国家邮政局邮票发行司副司长邓慧囯到德化县调研,对德化窑瓷器的申报工作,指出要找准切入点,掌握好发行时间,做好题材方面的论证工作。

经过对"申邮"切入点的再调整、对题材的再论证,"申邮"工作小组进一步完善了申报材料。2004年6月24日,时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涂健圻在泉州市委宣传部领导的协助下,赴北京汇报工作。8月,国家局邮票发行处长兼中国邮票选题咨询委员会秘书长范云操深入到德化考察。

2005年,在德化县委、县政府的委托下,全国人大代表张华安在全国人大十次会议上建议要求发行德化陶瓷邮票。当年7月被列为2006年发行计划第三次讨论稿,但由于多种原因最终未列入发行计划。

转•峰回路转
"申邮"工作屡遭波折与转机(2009年——2011年)

"无论如何都要想方设法在任期内把邮票申报下来!"这是2009年8月26日,许剑文就任德化县邮政局局长的第一天,时任县委书记陈全顺、县长李辉跃对他说的一句话,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自我任职以来,经历了两任县委书记、县长,四任分管副县长,一直鼓励我走下来的是历任领导始终坚定的申报信念和矢志不渝的支持。"许剑文说起来的时候,颇为动情。

时间走到了2010年4月,县政府分管"申邮"工作的王志安副县长与"申邮"小组成员几经波折终于见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发行司的领导,短短几分钟时间里,他们听到的几乎是"德化要发行邮票还比较困难","你们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这样的话,然而这位领导还是给了他们一些专业的指点,让原本逐渐心灰意冷的他们又获得了一线希望。

回来后,德化重新调整"申邮"思路,组织人员着手对陶瓷文化进行深入、全面的溯源和挖掘。

据"申邮"小组成员王金镭介绍,他们跑遍了天津、上海、南京、重庆、广东、福建、泉州等地各大博物馆,收集其馆藏的德化瓷珍品。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埋头赶工,《德化瓷塑特种邮票申报材料》《德化瓷塑馆藏珍品》面世了,汇集了各类详实的申报材料。他们尤觉不够,又加紧编制了《德化瓷塑发展史》一书,拍摄了宣传片。

之后,王志安副县长带队携着这些申报材料再次进京。听完汇报,发行司领导改变了几个月前的看法说道:"没想到你们这么用心,整理出这么翔实的资料,精神可嘉啊!"他对着书上一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何朝宗款披坐观音足足凝视了好几分钟,叹道:"我原以为你们的瓷器就是一些瓶瓶罐罐,居然有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果真是白如雪,润如玉,透如绢!"于是指示说:"邮票的发行还需要各方面的影响力,你们还要继续努力!"

这次北京之行,终于使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司的领导对德化窑瓷器有了全新的认识。回想起当时,他们深深地舒了一口气:"这次总算没有白走,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希望。"

2011年7月底,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金跋到北京就邮票申报工作作进一步沟通,并得到省邮政公司康宁总经理和泉州市邮政局黄志斌局长的鼎力支持,被告知将列入2012年邮票发行计划。8月份林祖传副县长邀请福建省集邮公司林希总经理等人到德化对邮票发行选题等相关工作进行指导。8月24日,《德化瓷塑邮票题材论证会》召开,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设计专家进驻德化设计瓷塑邮票提供题材方案。

合•柳暗花明
"申邮"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2年)

眼见着"申邮"的步伐正一步步地有序迈进,所有的人开始静等着好消息的来临。然而,到了2011年9月份,当县政府已是第四任分管"申邮"工作的林祖传副县长与邮政局许剑文局长到北京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进一步沟通"申邮"工作时,却意外得知2012年邮票发行计划里没有德化瓷塑邮票。

"那种瞬间的心冷简直令人落到了谷底,感觉之前所有的工作都泡汤了。"走在北京的秋天里,他们无暇欣赏美丽的秋景,只是觉得天空暗淡无比,秋风沁凉入骨。

无限失意的"申邮"小组将这一切向县委书记吴深生、县长欧阳秋虹汇报。吴书记、欧阳县长都是这样告慰他们:"这么艰难,更说明意义重大,我们要更加珍惜前面所做的一切,继续做好申邮工作!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绝不要松懈和放弃!"欧阳县长还专门拨出了专项资金支持"申邮"工作。

有了吴书记、欧阳县长的鼓劲,"申邮"小组重燃信心。市委书记徐钢、市长黄少萍等领导对德化"申邮"工作也非常重视,并长期给予了充分支持。这些,无疑再一次为"申邮"小组注入了强心剂,他们不断地用"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鼓舞自己

在今年春节期间的北京恳亲联谊会上,吴书记向众乡贤介绍了德化的"申邮"情况,指出了"申邮"路上面临的种种困难。各位乡贤纷纷表示要为家乡的"申邮"工作献力献策。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对于乡贤陈俊卿而言,他深知德化窑火千年不熄的文化底蕴,也深能体会几十年来申邮步履的艰辛,身处异乡,他却挺身而出,毅然地加入到德化的"申邮"队伍中。

此后,县委副书记王传敬与副县长林祖传赶赴北京,向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李国华总经理汇报了德化瓷塑邮票申报工作。交谈中,大家得知国家每年发行的量十分有限,仅二十几套,除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历史事件等题材外,分配给地方的屈指可数,要从全国两千多个县里脱颖而出,难度可想而知,况且要纳入今年的发行计划也已来不及。回来后,德化一方面继续着"申邮"工作,一方面想方设法寻找突破点。终于,5月份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邮政集团承诺在今后5年内每年发行一套福建题材的邮票,加大海西建设宣传力度。更可喜的是,福建省今年尚未发行邮票,且在众多题材当中就属德化窑瓷器最成熟。

为了搭上这"顺风车",德化县加紧了步伐。6月5日,吴深生书记、欧阳秋虹县长到泉州市邮政局与黄志斌局长共商邮票申报发行大计。6月25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设计室主任阎炳武、责任编辑干止戈、省集邮公司林希总经理等人到德化召开邮票设计题材会议;6月26日,德化发文请示泉州市人民政府,恳请市政府转批省人民政府呈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然而,真正的突破点出现在6月底省委孙春兰书记到德化调研。"申邮"小组提前做了翔实完备的汇报准备,向孙书记做了全面的汇报,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6月30日,孙书记在陶瓷邮票申报的汇报材料上作批示,全力支持德化邮票申报工作,还与苏树林省长一同亲自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沟通协调;省委常委、秘书长叶双瑜,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也作了重要批示并多次亲自协调沟通,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还专门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领导进一步沟通,支持德化2012年发行瓷塑邮票。

正是这般天时地利人和,德化的"申邮"工作驶进了快车道。7月3日,省政府就德化瓷塑邮票申报发行事项专题发函给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随后县委吴深生书记再上北京汇报工作,恳请批准德化发行邮票。8月31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设计室副主任史渊、设计家干止戈等人到德化召开邮票申报发行工作座谈会。9月中旬,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莅临福州开会,县领导主动赶赴福州,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利用空闲时机向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汇报"申邮"工作,进一步取得支持。9月12日,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专程赶赴北京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及国家邮政局沟通德化瓷塑邮票申报发行相关事宜。

至此,德化的邮票发行工作总算到了最后的攻坚时期。9月28日,县长欧阳秋虹、副县长林祖传赶赴北京向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领导汇报筹备情况。当关于批准增发的正式文件上一字一句都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所有悬着的心才算落了下来。

德化十七年的"申邮"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从2011年7月开始分管"申邮"工作的副县长林祖传和"申邮"小组的全体成员亲历了2011年以来"申邮"工作的全过程,谈起那一刻,林祖传激动地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坚持坚韧、天道酬勤,这已是我们从去年9月以来第六次到北京了,我们的努力终于有了最终的成功。申邮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锲而不舍的精神,缺一不可。"许剑文也笑着说:"走出国家邮政局大门的那一瞬间,觉得眼前一片阳光明媚,感觉真美好!"

有一句话说:"当中国的茶叶喝了,丝绸烂了,抹去尘埃,昔日的中国陶瓷依然灿灿生辉。"

当德化窑瓷器从远古一路走来,甚至飘洋过海,成为"海上丝瓷之路"的主角,她们的夺目光芒照亮了整个欧洲、东南亚、非洲大地和阿拉伯世界。并且,这种光芒穿透各个时代,串起了德化陶瓷文化的精神脉络,更牵引着一辈辈人对其认同和推崇。

而今天,当德化窑瓷器走上特种邮票,在华丽转身的时候,生命更得以升华。她将穿越时光的温润,在此刻,在未来,炼化着这片窑火映红的天空的所有激情,写下新的不朽篇章。

小邮票,大载体——
德化瓷的世界影响力

走进陶瓷邮票申报工作组成员王金镭的家中,我们看到其客厅的角落里摆放着一摞摞陶瓷书籍,而在他的书房里,更是满屋子密密麻麻的陶瓷专著和中外文的历史资料。他说,通过查找书籍和各国资料,论证德化瓷塑的世界影响力,为德化"申邮"助力,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王金镭指着那些资料自豪地告诉我们,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宋元时代,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海外贸易的发展而畅销海外,成为"海上丝瓷之路"的重要商品。德化瓷塑艺术的海外输出与传播,继而影响到了欧洲陶瓷业。在16世纪,德化瓷塑作品风靡整个欧洲。德国奥古斯都大帝下令复制其所藏的1255件德化瓷塑,1708年成功烧制出第一件欧洲瓷器,1710年建立皇家麦森瓷厂。18世纪整个欧洲进入全面仿制德化瓷塑的时代,掀起"中国风"热潮。

王金镭手中那叠厚厚的资料还显示,近年来,德化陶瓷业更加快速发展,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1996年以来德化县相继获得"中国瓷都"、"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和"中国文化旅游大县"、"全国文明县城"等称号。德化瓷塑也广受世人青睐,德化瓷烧制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德化白瓷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因此,德化瓷塑很早就作为承载信息交流的邮票题材。建国初期的1951年,国家邮电部就曾将故宫珍藏的明代德化瓷塑达摩列入特9《伟大祖国──古代文物》邮票计划发行;1954年4月28日,葡萄牙在澳门发行的题材为德化瓷塑圣母玛莉亚"送子观音"一套三枚;1991年1月18日,台湾地区邮政部门发行《故宫名壶》套票,第二枚"明•莹白把壶"为明代德化窑瓷器螭龙壶;2008年摩洛哥为纪念中摩建交50周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套丝绸镶嵌德化瓷塑邮票;2010年德国发行《德国陶瓷制造业300年》纪念邮票,画面表现的是奥古斯特大帝听取发明人伯特格汇报"迈森中国白"研发进展过程。

"作为一名德化人、集邮爱好者,深知德化陶瓷文化的影响力,也十分渴望借助邮票这个载体向世界传播更多德化瓷塑的巨大魅力。"王金镭语气迫切。

小邮票,大内涵——
一张通行世界的"绿卡"

"17年来,历任德化县委县政府及县邮政局领导始终坚持《德化窑瓷器》特种邮票的申报发行工作,它已经成为德化人民的一个梦想。如今,所有的努力都成现实,意义非凡。"德化县陶瓷同业公会会长、龙鹏集团董事长苏建堆激动地说道。

德化县众多企业家纷纷表示,邮票的发行,可以为德化经济发展注入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吸引全国乃至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地方经济和文化,他们将以邮票发行为契机,将文化注入产品,提升产品档次,以此作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此同时,这对德化的陶瓷工艺大师来说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喜事,他们认为,瓷塑具有本土化、个性化、直观化的特征,能最清晰、最真切地展现地方的魅力,是足以引德化人自豪的文化标志、文化形象。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柯宏荣说:"邮票的发行,可以进一步弘扬瓷都文化,提炼和提升德化人的创业精神与精神境界,还可以整合德化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名片,增添德化城市文化亮点。"

对此,德化县长欧阳秋虹也真切地表示:"邮票包含着历史地理、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是人们了解历史、传承文明、拓展沟通、弘扬地方品牌的一个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我们希望这张邮票能成为一张通行世界的'绿卡',拉近我县与世界、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成为推动我县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力量。"

小邮票,大珍藏——
题材来自故宫明代一级文物

"经多次争取省、市、县专家领导及陶瓷工艺大师的讨论,基本形成了共识,即以明代德化瓷雕作品为主线的设计方案,在设计选题上重点综合考虑了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等多种题材。"德化县博物馆馆长郑炯鑫介绍道。

德化窑以明、清时期出产的"中国白"瓷器最为盛名。其以纯净的透明胎体、精湛的雕塑艺术和独特的白釉风格风靡整个欧洲及世界各地,被国外推崇为"中国瓷器之上品"。尤其是明代艺术大师何朝宗所开创的"何派艺术"轰动世界瓷坛,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精品",为"天下共宝之",使德化瓷塑艺术登峰造极。世界各大博物馆将"何派艺术"作品列为"镇馆之宝",成为衡量收藏中国文物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因此,德化窑瓷器特种邮票图案所选的瓷器质地确认为'中国白',内容则从人物和器物两个方面选图,并且以明代德化瓷塑为重点,选择最能代表德化瓷塑艺术水平的国家一级文物作品。"郑炯鑫说。

最终,经选题专家确认,全部采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据介绍,故宫博物院现收藏德化窑瓷器700多件(其中54件属于清宫旧藏),其中明代德化窑瓷器200多件,其数量之大、质量之精,在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堪称故宫博物院收藏明代地方窑瓷器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