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聚焦泉州»正文

【番客楼里的侨心】吴家麺民居:激励后昆勤奋创业的“心家园”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3-11-03

吴家麺民居系爱国华侨吴家麺所建,为中西合璧的闽南华侨建筑精品。这栋气势磅礴的番客楼处处呈现出“洋装其外,汉式其内”的风格,将创业家史、家训、思亲谕代等内容一并勒石竖碑立于家园之中,在感恩先辈的同时,激励后人发扬勤劳开拓精神,为国、为乡多作贡献。

 

吴家麺民居气势磅礴

出身贫寒却志气不凡

位于泉州鲤城浮桥街道新步社区的吴家麺民居(又称吴家麺家园)始建于1951年,是旅居印尼爱国华侨吴家麺倾力建造的。该民居背枕清源,面朝紫帽,为二层中西合璧式番客楼。20世纪初,大批浮桥人过番谋生,事业有成后或返乡或汇资到乡,修宗祠、建宅第,投资置业,兴办公益事业,吴家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据介绍,吴家麺生于1909年,还未出生时其父已逝,为“遗腹之子”。由于家中一贫如洗,吴家麺5岁时便勇敢地挑起担子,走村串巷叫卖油条碗糕,得些微薄收入助母养家。吴家麺虽出身贫寒,但志气不凡。无钱入私塾读书,他便以芦竹为笔、以土为笺,在地上书写练字。买不起书,就寻机找人借书自读,不几年竟也“略通经卷”。

 

水车堵的彩绘十分精致

12岁时,吴家麺已经成长为知书达理的少年。为增长见识,同时也为改变家中窘迫现状,他随堂叔下南洋欲前往印尼打工,却因盘缠不足而滞留新加坡。在新加坡,举目无亲的吴家麺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他替人修补麻袋、搬运货物,拼命攒下到手的每一分钱。终于在4年后攒足路费,乘船抵达印尼。在印尼,吴家麺先是到商行里当帮工,积累下一定从商经验,精明的他不久就通过收购当地土产以及经营咖啡买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财产厚实之后,吴家麺便自办公司,创立“益源”商号,日渐发迹,成为印尼当地赫赫有名的富侨。

 

建筑材料迄今色泽鲜艳

时刻想在家乡“起大厝”

旧时,泉州地区流传《到番银》歌谣:“旧年番银一寄来,今年大厝起连排。海口番船十多艘,我家洋楼红砖壁。”吴家麺与众多华侨一样,在海外发家致富后,感念故土对他的养育之情,时刻想着要在家乡“起大厝”。1951年春,家麺从印尼汇来巨款并附厝图,叮嘱新步的家人筹备盖楼事宜。后于当年冬季动工建造番客楼“吴家麺民居”。

据家麺之子吴端源早年撰文所述,吴家麺民居的建筑材料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石材为南安石砻石,由木船运至新步溪边,再由小工抬至厝场;巨大的粉墙是在外地造好运来的,每块要由20人抬;采自深山的杉木在伍堡被绞成杉排,趁着涨潮由水路运至新步;所有的基墙都用三合土夯实,而门庭内的砖雕、石雕以及厝内木雕,均请惠安名匠雕琢而成。工程之大,来料之难,耗工之巨,实属罕见。历时两年,主体工程才于1953年完成。吴家麺于1959年辞世,装饰工程中断。1964年,家麺之妻续汇专款,对这栋番客楼进行后期装饰并兴建围墙。1995年后,吴端源又进行重修,整饰楼宇周边,绿化庭院,始得今颜。

 

洋楼中西合璧的风格明显

洋楼中西合璧风格明显

而今,吴家麺民居主体建筑为一幢两层红砖洋楼,坐东北朝西南,六房看厅四坡顶构造。外廊两端突出,呈现“凹”字形,红砖砌造罗马柱结构的拱门,砖柱间设圆拱及尖拱。建筑立面为清水红砖与白石搭配,廊内有石膏线装饰的天花板,挂灯处都有鱼、鸟、花等色彩艳丽的画饰,中西合璧的风格十分明显。

楼的正中山头顶端装饰一只站在彩球上的瓷片雕老鹰,一副雄风傲骨的姿态,表达振翅高翔之意;左右双楼的山头则有瓷片剪粘的大雁,寓意雁归南国、恋国爱乡。正中有匾“延陵世胄”,暗指家族源自延陵吴氏,上饰双凤,并标明建房时间;两侧山头则书有“明月台”“清风楼”字样,寓指故园环境幽雅,引人思乡。

 

楼正中山头装饰振翅欲飞的老鹰

两层楼立面砖雕彩绘有“薛丁山征西”之“棋盘山”、“狄青演义”之“刀劈王天化”和“萧何月下追韩信”“海蚌姑娘”诸多历史典故或神话传说,更有“凤戏牡丹”“鸳鸯戏水”及“卍”(万)字盘长纹等图案,寓意富贵吉祥、福气连绵。

洋楼围墙大门门匾书写“诗礼传家”,一楼大门门额为“礼让家风”,二楼门匾则为“饮水思源”,都在展示着吴氏家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一楼大门两侧设置螺纹抱鼓石,石质门簪雕有“东吴”及“驸马府”历史故事,上面另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字样,极富时代特征。为激励后昆恪守祖训、勤奋创业、诗礼传家,吴端源将民居取名“吴家麺家园”,并把家训、家园志、思亲谕代等内容一并勒石竖碑立于家园之中,还自书《眷恋故乡》一文镌于围墙上。

 

《思亲谕代志》石碑

2001年至2007年,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天津建筑设计院、厦门建筑设计院等的不少专家、研究人员都曾慕名而来参观“吴家麺家园”,并表示该建筑具有建筑文化研究价值,是块难得的“宝”。

永忆先辈创立基业之难

侨居印尼数十年,肩负着改变个人与家庭命运的重任,吴家麺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在海外实现创业与致富。在这一过程中,他也没少受歧视和打压,但不管遭遇多少困难,吴家麺的爱国爱乡之情是永远不变的。

据介绍,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荷殖印尼时期,由于荷兰殖民者刻意的挑拨离间,逐渐使印尼土著对当地华人产生了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态最终导致桩桩“排华”惨案的发生。在1945年至1949年间,印尼不断发生针对华人华侨的泗水惨案、巴眼亚比惨案、文登惨案、山口洋惨案和巨港惨案等。有些华人为了自保,不得不放弃中国国籍,甚至改成印尼姓。吴家麺作为印尼知名华侨,始终坚持不改国籍不改姓。在最艰难的时刻,他除利用社会关系自保外,还在自己的家园内收容不少逃难的华人华侨,陪他们渡过难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吴家麺将小儿子吴端源由印尼送回故乡新步,让他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后来,吴端源成长为泉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成了远近闻名的名医。2000年7月退休后,吴端源与妻子在吴家麺家园里遍种花木,精心打理,特别是房屋两边栽种的高大棕榈树更具南洋风情。2007年底,吴家麺家园因环境优美被全国妇联、国家环保总局评为“绿色家庭”。

 

家园里遍种花木

为缅怀、感恩父辈,吴端源在《吴家麺家园志》碑文中写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祖先立基业,晚辈享安康。特勒石为志,记工程始末,以使后裔永忆先祖建业之难也。”

 

嵌于墙内的《吴家麺家园志》碑

责任编辑:苏慧敏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