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聚焦泉州»正文

【年终特稿】教育热点多 事事关民生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3-12-29

2023年即将收官。这一年,一项项教育政策稳步推进,一个个教育热点引发关注……全市教育系统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主动提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创新局,努力推进基础教育全省走前列、产教融合全国出经验,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变成“看得见的风景”。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一起盘点那些属于2023年的教育记忆。

 

我市努力推进基础教育全省走前列

教育项目建设进展加快

家门口好学校不断“上新”

在东海片区,泉州市晋光小学滨海校区主体结构已封顶,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该校区位于市区东海中央商务区,建设三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规划24个班,新增学位超1000个,预计2024年6月完工。

与此同时,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城东北校区也正在抓紧施工,该校区位于城东片区青莲街与迎晖路交接处(西南侧),占地约30亩,办学规模为36个班,新增学位1350个,力争项目于2024年6月完工,预计2024年秋季能交付使用。

为保障教育资源供给,今年全市35个中小学项目顺利投用,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3万个、中小学学位3.25万个,创建乡村温馨校园225所、累计创建467所,全市50%的乡村学前教育办学点已达到省级标准。

 

名校名师的教学资源实时录播,打破时空限制。

泉州五中名师课堂上线

名校资源打破时空限制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在泉州市在线教育一体化平台上,泉州五中名师课堂在线同步、实时直播,还能录播存档、随时回放,让全市的孩子都能随时随地聆听名校名师名课。“泉州五中名师课堂”11月1日开始上线,首期开放了初一、初二的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高一、高二的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学科。

“这样的线上资源真是太好了,让我们能听到不一样的课堂,就好像身临其境一样,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泉港二中高一学生庄同学说。“泉州五中名师课堂”的开放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共享,有利于全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除了“泉州五中名师课堂”,泉州市教育局还在平台上提供其他名校、名师的教学资源,有1500多万份的专题讲座、精品优课以及课程资源。全市的孩子都能在平台上自主选择自己所需的名师课程随时随地回放复习。随着名师课堂录播的丰富,有大量的数据积淀,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孩子能在平台上进行观看自学。

 

“5G+专递课堂”试点不断扩大

“5G+专递课堂”推广

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全市

“同学们,今天我们有三个班级的小伙伴要一起上课,先和远方的朋友们打个招呼吧。”通过“5G+专递课堂”,来自泉州三所不同学校的同学们惊喜地看到了一起上课的“线上”同学,大家互动活跃,打破了地域限制。凭借“神奇的屏幕”,多地多校的师生得以在“云端”相会,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5G网络飞入乡村课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助力乡村振兴,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载推广。

泉州积极探索“5G+”教育新生态,在全国率先实现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的“5G+专递课堂”常态化应用。在去年开展试点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结对帮扶229所乡村学校、920名乡村教师,1213个试点班级、1667名教师和5.83万名学生参与,让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了全市13个县(市、区)。

“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扩大

从“被动输血”到“自我造血”

1所名优校+N所学校,以“一对二”或“一对多”等形式开展教育发展共同体办学,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样的“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创新办学形式,在泉州广泛铺开。泉州市教育局遴选条件成熟的中小学校先行试点,坚持“一共同体一方案”,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先推出首批23个“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充分发挥名优学校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品牌的共建共享,注重名优校对薄弱校、新建中小学的“输血再造”,充分激发薄弱校、新建校的“自我造血”,努力实现优质基础上的协同共进。

今年,市教育局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稳步扩大培育对象,经遴选、研究确认了100个“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其中,普通中学“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30个,覆盖91所中学;小学“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40个,共覆盖143所小学;幼儿园“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30个,共覆盖74所幼儿园。同时,开展“强质量、树品牌”教育教学开放展示交流活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试点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让校长“能上”也“能下”

考核校长的绩效,完善中小学校长评价办法和标准,把办学情况和对校长的评价作为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明确和完善校长退出机制,让校长“能上”也“能下”。今年,我市试点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目前已完成市直学校与4个试点县市区的校长职级首聘工作。

泉州市教育局出台《泉州市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突出正向激励,实行新增校长职级绩效工资,在现行教师工资绩效基础上,以增量绩效形式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基数,单列计算,充分调动校长积极性。

为了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我市进一步扩大学校在副校长聘任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由学校提名,经组织考察或竞聘上岗。深化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调配,实现教师和编制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学段之间动态调整,化解师资区域不均和学科结构失衡问题。进一步加强岗位聘任和聘后管理,推行校内竞聘制度,鼓励学区或县域内“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通过跨校选聘等方式自主择优聘用教师。

实施市直小学“入学一件事”

中考中招改革让入学更阳光

“太好了!入学手续在网上都可以办妥,一趟都不用跑!”孩子在今年9月份入读泉州市晋光小学的许先生高兴地表示。今年,我市实施“小学入学一件事”网上招生服务改革,家长可通过网上报名登记、查看审核结果和录取结果,足不出户就能搞定。

今年,我市深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首次实施“小学入学一件事”网上招生服务,首次通过中考中招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普通高中、中职、技校志愿填报、投档录取“全覆盖”,让就学入学更加便捷、阳光。2023年中心市区普高录取率已达64.55%,下一步将力争达到70%。今年高考成绩斐然,继续呈现多点开花、竞相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立足名师培育,促进教师队伍递进式发展。

基础教育人才引进行动

促进教师队伍递进式发展

今年5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吴艳玲博士入职泉州市培元中学,成为我市基础教育引才“百千”行动的首位博士研究生。为了打造优秀教师队伍,推进泉州市“基础教育人才引进行动”,在专项招聘、职称直聘、职称单列、提拔晋升等方面加大引才扶持力度,目前已引聘高校优秀博士生、本科毕业生、研究生1348人来泉任教。

争取编制部门支持,推动落实新一轮中小学重新核编,补充在编教师5532名。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强,实施新教师“启航计划”、初中强师计划、名师培养计划和校长领航计划,遴选培养市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100名,公布“十四五”市级中小学名师工作室45个,填补名师工作室学科空白。

 

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

筹集教育基金超10亿元

弘扬重教兴学社会风尚

今年9月,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社会各界热心教育事业人士、企业家鼎力支持,向泉州市教育基金会捐资1.1亿元,示范带动各县纷纷仿效。在今年教师节前后,市、县两级各类教育基金累计收到捐赠超9亿元,充分体现了泉州重教兴学的社会风尚。

泉州市教育基金会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市级教育基金、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内部治理,被评为5A级省级社会组织,并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同时合理规划教育公益项目,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和各类涉青少年儿童的组织,开展奖助学校师生、慰问病困教师、支持教育科研、改善办学条件等形式多样的教育资助项目22项,公益支出达2000多万元。各地教育类基金也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打破学段壁垒校际边界

遴选拔尖创新人才苗子,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未来科学家、未来工程师。今年,我市出台实施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程的指导意见,确立泉州五中作为全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试点基地,负责全市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早期培养和跟踪评估,灵活运用部分周末及寒暑假时间在试点基地开展个性化指导,为有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学生营造更适合的成长成才环境。积极组织学校师生参加各类全国、省市级科技竞赛,共获国家级奖项52个、省级奖项253个,总成绩位居全省前列。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程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利用各类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资源,实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程,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小、初、高、大一体化规划,打破学段壁垒、校际边界,打造优质教育供应链,锻造特殊人才成长链,推动形成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共识,将我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推向新高度。

 

泉州推动高校、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战略合作关系。

推动高校升格有实际进展

产教融合先行示范出经验

近年,我市加快推进“双一流”高校和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推进市政府与华侨大学的市校共建项目建设,支持泉州师范学院争创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两校在今年双双荣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泉州医高专、黎明职业大学升本工作取得新进展,泉州医高专南安校区建设有序推进,福建医科大学泉州湾研究生科创实践基地、黎明职业大学洛江校区规划落地。

今年,我市成功召开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进会和泉州市产教融合大会。政行企校联动,组建泉州市产教融合联盟、产教融合研究院,建成产教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产教同向奔赴、精准对接、互利共赢。发布5个地方性产教融合建设标准,培育5个市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69个产教融合特色专业群,推动建设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1个入选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实施泉州高校“留才奖”,推动毕业生留泉就业创业,2023年在泉高校为泉州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2万余人。泉州市产教融合的经验做法入选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责任编辑:苏慧敏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