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心”倾情付出筑梦雪域高原 泉州“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凯旋
日前,福建省第十批援藏人才干部、泉州市“组团式”医疗队圆满完成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洛隆县工作任务,光荣凯旋。在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中,医疗队各位队员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全身心投入,有力推动了洛隆县医疗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实施现代管理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践初心。医疗队充分发挥“组团式”援助的优势,组织对洛隆县人民医院原有行政管理体系、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制定善了院长办公会、院周会等综合管理规范性制度11项,明确“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执行程序;制定医院发展规划,规范医技科室设置,起草医德医风考评方案,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日常医疗业务管理,成立病历质控小组,开展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督查,对手术室、隔离病区、检验科等医技科室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明确疫情管理流程和报告制度,同时规范疾病诊断、医师轮转、不良事件、义诊药品、护理体系架构等管理,通过综合管理体系的完善,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打造医改典型案例,推行“六个一体化”砺恒心。医疗队摸清全县基层医疗机构整体情况,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围绕实现“六个一体化”(医疗服务、后勤保障、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质量控制、药耗供应一体化)打造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立“以科包院”模式,对洛隆县11个乡镇进行医疗帮扶,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组织对卫生院医护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较为系统的业务培训,共培训280余人次。协调上海交通大学卫生政策与医务管理研究所为洛隆县总医院制定运行细则,着力打造责任、管理、服务、利益捆绑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洛隆县县域综合医改模式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的高度认可,入选了2023年国家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典型案例目录。
加强医疗学科建设,坚持鱼渔并授著匠心。医疗队坚持在管理和技术上双输出,大力实施智力援藏,将‘输血’变成‘造血’,着力培养一支永不走的本地医疗专业队伍。开展“师带徒”专项人才培养工程,创新“实战演练课堂”,通过教学查房、小讲课、病例讨论等措施,提升受援医院业务水平。依托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丰富的专家资源,成功创建了“西藏自治区大骨节病救治基地”,3年牵头完成大骨节病手术近400例。同时,创建了“昌都市洛隆县区域眼科中心”,患者群覆盖洛隆及周边7个县,区域外患者达29.18%;打造了“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胸痛单元”“创伤单元 ”,创建了儿科市级重点专科,新设了口腔科、内窥镜室。通过“传帮带”机制,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3年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2项,救治水平在同级别的县域处于领先地位。
挂钩帮扶+基层巡诊,突出便民惠民见真心。医疗队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积极推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选派20名医务人员来泉州跟班学习交流,重点学习皮肤科、康复科、外科、儿科等西藏基层医院急需或短缺的专科。通过泉州援藏工作队并协调各方资源,用好援藏资金,向洛隆县人民医院捐赠了价值约85万元的医疗设备、药品及爱心卫生用品,极大地改善了医院的诊疗条件。深入洛隆县11个乡镇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地举办26场义诊活动,受益群众逾5000人,发放药品价值25万元。医疗队全体队员共挂钩18户藏族帮扶户,坚持每季度下乡入户,采用送医送药、送物资等方式开展帮扶。通过开展帮扶和义诊宣传,提高了群众的健康素养,增进了泉州援藏医疗队与洛隆人民的深厚感情。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