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高新产业»正文

2024年泉州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纪实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4-12-24

 



泉州跨省铁海联运出口货轮首航(林劲峰 摄)

 



“成功号”载人自动驾驶飞行器首飞 (部门供图)

 



南安举办世界无人机大会分会(王宇静 摄)

 



恒安集团智慧工厂(郭剑平 摄)

 



员工正在对产品进行检测(黄文珍摄)

 



数智化生产线赋能食品企业高质量发展(郭剑平 摄)

 



员工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查,记录设备运行情况。(黄文珍 摄)

 



员工在生产车间忙碌(黄文珍 摄)

 



泉州工业设计馆展出的工业设计新品(黄文珍 摄)

 



在福建省纺织鞋服新产品推介活动上展示的新产品(黄文珍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的新命题。

“创新、融合、闯新路”,泉州记于心、落于行。

1月,国家发改委在泉召开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了让企业家大胆创新、放心创新、放手创造。

2月,2024年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推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11条政策措施,设立超过1亿元的企业研发投入奖补资金。

6月,泉州举办2024年“500强企业专场招商大会”,81家500强企业签约投资总额超过2200亿元。

10月,2024年全国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交流会在泉州召开,泉州4个园区共6个案例入选全国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入选数量居全国首位。

11月,2024年泉州市创新大会举行,发布了支持科技产业创新政策,启动建设泉州技术转移转化数字化平台,集中签约了12个市级“揭榜挂帅”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和40个科技产业招商项目。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为牵引,相辅相成。善于闻潮而动的泉州,通过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促互融、双向奔赴,实现着产业能级跃升。

向高,瞄准“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新型技改撬动着产业内生动力,推动着泉州产业高端化发展;“泉州智造”+“侨商力量”构建了优品出海的泉州模式;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了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产业链高质量重塑。

向新,传统产业“图变”,新兴产业“生根”。以“科技创新”为靶心,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应用“齐头并进”;发力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产业集群破土而出。

向未来,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泉州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实施方案》发布,瞄准八大未来赛道;晋江核医疗大健康产业逐步成型成势,南安低空产业空间加速形成,泉港氢能产业有了清晰定位……

做大科技创新主体、做强科技创新支撑、做优科技创新生态,让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创新,也为泉州赢得了一个个“金字招牌”。

工业强市大数据显示,泉州站稳全国工业十强;

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入选名单,泉州成为全国首批20个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地级市;

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名单发布,泉州成为全国36个入选试点城市之一;

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名单中,泉州市现代体育产品先进制造业集群“登榜”,成为今年全省唯一入选的集群;

泉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超6271亿元,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11位;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泉州快递业务量居全国第十;

2024年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泉州占五席;

2024全国万亿城市“三季报”出炉,泉州增速第一……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泉州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绘制着一幅幅关于未来发展的壮丽画卷,用实际行动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也书写着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的“时代答卷”。(融媒体记者 刘文艳)

向高:站上全国十强 制造业迈向高端化

制造业是泉州最厚实的家底和最鲜明的底色,是城市经济的压舱石。根据2023年全国地方经济数据显示,泉州站上了全国工业十强的“榜单”,充分彰显着泉州万亿经济航母劈波斩浪、奋楫前行的强劲实力和竞争格局。

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经济循环格局深度调整。在2024年的新征程上,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产业链向现代化提升依旧是推动泉州经济航母扬帆远航的新动能。2月18日,在泉州市民营经济大会上,企业家们收到了市委、市政府精心梳理、分量满满的政策“大礼包”,从“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等七个链条齐发力,厚植产业生态“沃土”,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年来矢志奋进,泉州产业体系向“高”而行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新型技改

入选首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改城市

9月21日,以“智改泉城 匠造未来”为主题,泉州正式拉开了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启动的序幕。时针回拨,4月29日,工信部、财政部公示了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入选名单,泉州成为全国首批20个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地级市。

为加快推进我市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建设,争创新型技术改造试点示范城市,泉州从九大千亿产业集群中优中选优,确认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制鞋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三大行业为试点行业,从中选出20个重点项目作为此次城市试点建设重点支持对象。泉州立足产业基础和特点,以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为导向,通过“点、线、面”技改路径,探索形成新型技术改造“135”路径,用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推进企业、产业链和园区改造。

在晋江华宇织造的展厅,“绚烂”是众多展品汇聚而成的关键词,产品创新背后更多是结构与工艺的变革。这些年该企业平均每年技改投入近1亿元。今年美可纸业又引进一条全伺服高速自动化生产线,随着设备更新换代,一条生产线每分钟可生产800片纸尿裤……作为制造业大市,增资扩产、技术改造始终是泉州工业经济稳中求进的“源头活水”。2021年以来,泉州市技改投资年均增速18.6%。今年1-11月,全市技改投资增速29.7%,位列全省第一。

未来,借力试点城市建设的东风,泉州将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新技改,持续加大制造业新型技改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跃迁。

关键词:  绿色低碳

国家级能效“领跑者”数量占全省七成

7月5日,全国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经验交流活动在晋江举办。会上,2023年度国家级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发布。在全省上榜的7家企业中,泉州位列5席,数量占全省7成,位居全省首位。截至目前,泉州累计培育6家国家级能效“领跑者”企业和7家省级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作为工业大市,泉州工业能耗占比超七成,重点用能企业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十四五”以来,泉州市持续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聚焦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7.82%。

绿色发展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博璋智能科技崭新的生产车间里,封闭式鞋业智能成型生产线空气净化率可达97%。百宏石化的PTA(精对苯二甲酸)氧化废气碳中和洗涤水氢溴酸回收、碳减排技改项目,预计每年可捕捉、利用二氧化碳量2119吨至2319吨,每年可减少污水排放及节约工业水消耗33.6万吨……

泉州以“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为抓手,在绿色发展道路上披荆斩棘,写下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数量位居全省前列的优异答卷。就在近日,工信部发布2024年度绿色制造公示名单,我市15家企业“登榜”,入选总数位居全省第二。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家、绿色设计产品17款、绿色工业园区1家;省级绿色工厂5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9家、绿色设计产品8款、绿色工业园区1家。

关键词:  优品出海

“泉州智造”+“侨商力量” 出口更高效

12月中旬,一车车恒安集团的优质产品在晋江顺利装柜,运往迪拜。这是泉州优品迪拜展销中心自揭牌以来达成的首笔出海订单,实现首柜货物顺利出航。

就在上个月,位于迪拜杰贝阿里自贸区的泉州优品迪拜展销中心正式揭牌,致力于集结全球优质服务资源,为优品出海提供一站式服务。当前泉州正充分发挥侨胞的优势、借助侨商力量,推动打造外经贸一站式服务平台,创新提出“泉州智造”+“侨商力量”优品出海泉州模式,着力构建优品出海“大通道”,精准“护送”优品出海,持续推进建设多个泉州优品海外展销中心。

事实上,这只是泉州响应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泉州企业扬帆出海、开拓海外“疆土”的一个缩影。10月中下旬,泉州南安牵头组织对讲机企业组团“出海”,举办电子信息(对讲机)产品迪拜展销会暨产业推介会,并拜签下超亿元意向订单,在中东地区拓展了新客户。“中国福建产的对讲机结实耐用,关键是安全性强,这让我们认准了‘中国造’电子产品。”中东新客户如是评价。

为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泉州企业主动融入“出海”浪潮,从产品出口,到品牌和供应链“出海”,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遇。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泉州市外贸进出口2454.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3.8%,呈平稳增长态势。其中,出口1773.3亿元,增长3.9%;进口681.5亿元,增长3.8%。

关键词:  集群竞赛

体育产业登榜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

12月6日,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集群名单正式出炉,在全国胜出的3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泉州市现代体育产品先进制造业集群“登榜”,成为今年全省唯一入选的集群。

工信部于2019年启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旨在推动这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承担国家使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冲击“世界冠军”。

作为孕育九大千亿产业集群的沃土,泉州精心挑选现代体育产品先进制造业集群参与此次竞赛。该集群以休闲体育为特色、纺织鞋服为核心,融合石油化纤、机械装备、体育器械、纺织服装、皮革制鞋、体育服务等众多行业领域。以晋江为核心半径50公里范围内,3天就能整合研发团队、机台设备、材料配件、技术工人等100多个环节生产要素,形成从“一滴油”到“一双鞋、一套服装”再到“一场赛事”的全产业生态链。如今,集群诞生安踏、特步、三六一度、匹克、鸿星尔克等一大批国际知名运动品牌企业,在国内十大体育品牌中泉州占据7个,在奥运会等世界级赛事随处闪耀着“泉州制造”身影。目前,该集群产值已超8000亿元。

接下来,泉州将进一步发挥集群效应,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努力将泉州市现代体育产品集群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关键词:  园区标准化

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首位

10月30日,2024年全国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交流会在泉州召开。会上,工信部规划司、信息中心发布《2024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集》,我市4个园区共6个案例入选典型案例,入选数量居全国首位。

时光回溯,2021年年底,泉州拉开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大幕,紧抓“规划、规范、提升、示范、招商”5个环节,坚持“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化”原则,全市大规模盘活低效用地,大力度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现代化园区热潮涌动。三度春秋,砥砺深耕。泉州以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以创新推动产业链高质量重塑,如今已形成“百千万”格局。

目前,泉州累计实施“百个”园区项目,总投资2156亿元。截至11月底,建成203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5万亩,千亩以上园区由不足10个增加到43个,容积率由0.8提高到2.5。新招引入园企业1975家,已投产1029家、纳统333家;规上企业入园数实现翻番(由28%提升至56%),5个县域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撬动“千亿”逆周期设备更新投资,新增工业产值700多亿元,预计到年底可带动规上工业增加值4个百分点;亩均税收由5.5万元提升到20万元。(融媒体记者 黄文珍)

向新:

点燃新质生产力引擎 拼出新经济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日前,2024年泉州市创新大会召开,自去年出台支持创新“1+3+N”政策包之后,今年泉州继续紧扣主题,握紧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争先进位的密钥,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举措,以科技创新、绿色数字技改、工业设计三股“源动能”点燃新质生产力强劲“引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闯新路,为企业向“新”向“质”保驾护航,加快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知识产权强市等国家级试点城市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关键词:数实融合

入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在12月12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5G发展大会上,柒牌5G智慧工厂项目荣获第七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正为泉州经济注入澎湃动能。今年以来,泉州市继续牢牢守住实体经济,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并在传统赛道上持续创新研发,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崭新契机,深化数实融合,推动民营经济乘势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今年6月,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名单公布,泉州成功入围。此次试点泉州将围绕休闲体育用品、食品加工、工程机械与纺织专用设备三个细分行业完成60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树立一批转型卓有成效的标杆企业和示范企业。10月,我市正是启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

近日,泉州出台了《泉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和《泉州市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力争到2026年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已打造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72个,累计数量居福建省第一。2024年全省新增四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80家,泉州占了近四成,每批数量均居首位;全市新增九批创新型中小企业431家,累计1359家,数量连续保持全省第一。

关键词:  设计创新

开启“时尚之都”新时代

10月14日,适配泉州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泉州工业产业设计馆正式开馆。该产业馆聚焦“五新”(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智能、新模式),汇聚泉州和全国优秀工业设计创新成果,是一个启迪、激发和赋能泉州制造业升级和智改数转的展示和交易平台,将引导更多企业用设计创新推动企业价值提升,促进供需有效对接、设计创新资源集聚。

设计领航,产业共融。作为全国首个“国潮品牌之都”,泉州时尚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有着稳定且强大的基因。全国每十件服装就有一件产自泉州,全球每五双鞋子就有一双来自泉州。蓬勃发展的纺织服装产业助力泉州开启“时尚之都”新时代。10月25日,泉州集结享誉全球的中国时尚力量,成立泉州时尚产业联盟,全面构建以联盟为引领、商会为服务主体、企业广泛参与的协同发展格局,蓄力打造“国际时尚之都”。而不久前启航的晋江运动时尚(全球)创新中心,凭借“1+N”市场体系、一站式集结多种“高配版”业态,布局全球时尚产业大脑、流行趋势图书馆等12大空间,也将为泉州国际时尚之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工业设计已逐渐成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泉州大力实施“抓工业设计促产业提升”专项行动,累计培育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8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72家,数量均居全国全省前列。

关键词:  以旧换新

社零总额居全国第11位

“以旧换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9月,泉州全面启动“以旧换新”工作,这是全省出台《福建省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后首个响应并推出补贴申领窗口的城市。泉州各地在以旧换新活动中创新举措、精准宣传、多元策划,激发本地居民消费热情,推动产品销售增长,为企业创造机遇,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随后,泉州又紧跟省里政策,不断优化申领政策,促消费、惠民生。11月7日,泉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联合发布《泉州市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调整优化方案》,简化了以旧换新的部分流程,扩大了品类范围。从家电到汽车,从家装厨卫到电动自行车等品类,在泉州家电卖场和汽车销售门店等,以旧换新“多面开花”,活动热度持续高涨。泉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截至12月中旬,全市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及住宅装修以旧换新补贴累计核销超10亿元。

作为国家重要物流枢纽和流通节点城市,泉州是全国唯一集消费大市、民生商品制造强市和“国潮品牌之都”于一身的地级市。2023年,泉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6270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11位;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超6650家,网络零售额2579.3亿元,规模居福建省第一位、全国第10位。2024年,泉州消费市场保持稳健增长,展现出在消费领域的强大韧性与活力。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泉州快递业务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居前十。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专利授权量连续13年全省居首

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泉州强化知识产权赋能,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高价值发明专利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6年),依托全省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企业提供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等“一站式”服务,实现发明专利授权周期比普通渠道缩短90%以上、授权率较普通渠道提升60%以上。2024年以来泉州发明专利稳健增长,1—10月全市新增发明专利授权3927件,同比增长36.69%;截至10月,泉州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230件,首次突破2万件大关。

目前,泉州知识产权多项工作指标处于“领跑”地位:商标有效注册量已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年度专利授权量已连续13年居全省首位。2024年,泉州相继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

(融媒体记者 郭剑平)

向未来:

用“明天”的技术 锻造“后天”的产业

未来产业是用“明天”的技术锻造“后天”的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10月16日,《泉州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实施方案》印发,以“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为主线,重点布局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氢能、前沿新材料等四大成长型赛道,关注量子信息、生物技术、人形机器人、核能应用等四大前沿型赛道。加速打造一批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未来产业,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一年来,面向未来产业的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正加速形成。

关键词:  低空经济

“成功号”“飞的”全省首飞

5月29日,首办世界无人机大会分会,南安跨出抢滩低空经济蓝海、抢占发展“制空权”的“首秀”;8月14日,“成功号”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首飞,南安成为福建省首个跻身自动驾驶飞行器“低空经济”赛道的县级市;9月27日,2024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福建站)在南安举办……

逐梦“天空之城”,泉州南安先行先试、勇当标杆。一年来,南安在“产业端”“应用端”“空域端”齐发力,持续深挖“低空经济+”无限潜力,通过无人机、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等产业布局,成为福建省低空经济赛道的领跑者。目前南安已获批360平方公里空域使用权,可以实现航空运动、巡检监测、应急救援、城市物流、空中文旅、生态治理、航模竞赛等多领域应用场景。

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开放,越来越多低空企业和低空项目向南安集聚,一个聚焦“一核引领、双园支撑、三翼先行、百点起降”的低空产业空间正在加速形成,以低空经济产业综合体为核心,南翼低空产业园和霞美低空产业园双园联动,南、中、北三个航空基地为低空经济先行试验区,规划120个公共起降点支撑“低空+”应用,力争到2027年培育好集聚集群集景的低空经济产业新载体。

关键词:  空天产业

全省首发海上发射定制卫星

8月29日,由安溪茶企参与研发的“华祥苑壹号卫星”成功发射,这是首颗茶企联合研发的监测遥感卫星,也是福建省首颗在海上发射的定制卫星,其将广泛应用于智慧农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领域。

空天产业是安溪重点打造的未来产业。自2018年中国开放商业航天以来,安溪县抢占机遇,建成全球商业遥感卫星福建站,并成功发射了安溪铁观音一号、二号卫星,成功跻身全国最先进、具有最高分辨率的商业遥感队伍。未来安溪还将发射多颗卫星进行全球组网,开展“卫星+”数字乡村、国土监测等应用业务。同时,打造空天大数据产业园,规划建设院士工作站、空天科技旅游基地等,打造通导遥一体化产业集群。

此外,泉州将依托全球商业遥感卫星福建站,推出三个卫星互联网未来场景——土地资源智能化管理、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监测及船载卫星通信网络应用。通过空天地信息的结合,卫星互联网不仅能提升地方资源治理能力,还将为偏远地区提供更为稳定的网络服务,助力数字泉州的建设。

关键词:  氢能产业

打造氢气化工先行区

今年3月,福建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氢能产业发展,提出我省氢能产业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依托泉港、古雷、江阴等三大化工园区,将绿氢制取、氢能在化工领域规模化应用等作为主攻方向,推动氢能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建设氢能示范工程,利用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开展就地高效利用,在园区内进行管道建设和资源支配,实现就地消纳,打造氢气化工先行区。

作为会议重点提及的三大园区之一,泉港石化园区副产氢资源丰富,每年约有17万吨的副产氢资源等待着被高效利用。相较于电解水制氢的高昂成本,工业副产氢以其低廉的价格和便捷的获取途径,成为氢能产业初期发展的优选路径。

如何发展氢能产业,泉港区已有清晰的发展定位——编制了《泉港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已拥有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固态储氢系统活化及应用、金宏气体岛电子材料等重点氢能产业项目。同时,拟依托副产氢气优势以及清源创新实验室、福州大学化工学院等科研平台支撑,规划建设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全产业链,打造氢能示范基地,为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前沿新材料

生产应用项目数量居全省首位

液态聚碳硅烷、氮化铝陶瓷粉体及基板、ES纤维、氮化铝粉体、连续氮化硅纤维……今年9月,2023年度省级首批次重点新材料生产应用项目公布,泉州5家企业的5款新材料入列,占据全省比重超六成,位居全省首位。

新材料产业是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以氮化铝粉体为例,其属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传统氧化铝热导率的八至十倍,同时拥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机械性能,如今企业从氮化铝粉体研发创新出发,产品已向供应链下游延伸。

未来,在前沿新材料领域,泉州将围绕纺织鞋服、建材家居、装备制造等实用产业,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需求,集中力量研发碳纳米管纤维、生物基复合纤维及形状记忆合金等高端材料,为泉州的产业链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苏慧敏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