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渔船携带大量海鲜归来——“虾兵蟹将”价回落 尝“鲜”正当时
8月16日12时,泉州沿海历经3个半月的休渔期结束,上千艘渔船扬帆启航,满载着期待驶向深海展开捕捞作业。昨日凌晨,记者探访丰泽区蟳埔渔人交易码头,只见一艘艘远航归来的渔船,携带着大批新鲜水产品归来。随着开渔后首批海鲜陆续抵达岸边,市场供应更为多元化,价格亦有所回落,市民纷纷抢“鲜”,码头与市场均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凌晨时分,渔民将海鲜传送上岸。

渔获堆满甲板
大量渔获新鲜上岸
凌晨4时许,蟳埔渔人交易码头灯火通明,船灯、头灯与码头射灯交相辉映。一艘艘远航归来的渔船陆续停靠岸边,甲板上堆满了覆盖着冰渣的白色塑料筐。渔民们赤足立于甲板,通过传送带将一筐筐鲜活的虾、蟹、鱼运至码头。地面上冰水交融,映照着渔民们忙碌的身影。戴着簪花的阿姨们蹲坐在渔筐旁,熟练地分拣着渔获,不时抬头与渔民核对数量。
码头上,早已汇聚众多等待进货的鱼贩。他们或手持手电筒仔细检查筐内渔获,或与渔民热情交谈,或一边翻看海鲜一边高声询价。“这批红膏鲟多少钱一斤?”“东星斑给我留一筐。”满载的渔筐在众人手中迅速传递,一车车渔获伴随着晨光驶向各大市场。
老渔民陈阿伯赤膊上阵,肩扛渔筐走下船只,汗珠与海水交织滑落脸颊。他笑着说:“开渔第一网,收获比预期要好。经过几个月的休渔,鱼、虾、蟹都长得肥美,特别受欢迎。”尽管劳作艰辛,但陈阿伯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市民直接在码头挑选海鲜
市民游客码头抢“鲜”
早上8时,码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摊主们将最新鲜的渔获摆放在显眼位置,吆喝声、议价声不绝于耳。开渔后,海鲜价格下降激发了消费者的热情。鱼贩阿芳在为顾客打包时说:“很多市民都会来码头购买新鲜海鲜,尤其是本地人最爱的红膏鲟和花蟹,特别抢手。”
“我住在鲤城,每次开渔后都会来蟳埔这边挑选。”刚买完黄花鱼的蔡阿姨笑着说,“家里人都爱吃,不仅新鲜,价格也比休渔期便宜了不少。”
来自浙江的游客刘女士举着手机不停拍照:“没想到码头这么热闹!本来是来拍簪花照的,正好赶上开渔季,就买了黄花鱼、斑节虾和梭子蟹,准备享用一顿海鲜大餐。”一对来自陕西的情侣蹲在摊位前挑选海鲜,他们说:“听其他游客说最近开渔,海鲜很多,就来逛逛。种类真是太丰富了,价格也能接受。要是没来海边旅游还真吃不到这么新鲜的海鲜。”
海鲜餐厅的采购人员也在码头上穿梭,争相挑选最新鲜的渔获。“开渔后我们的采购成本降低了,菜单上的海鲜价格也相应调整,吸引了更多食客。”市区一家海鲜餐厅的采购人员李先生表示,周末的预订已经爆满,都是来尝鲜的客人,不少游客还会买了海鲜直接来店里加工。

市民在农贸市场选购海鲜
农贸市场海鲜生意兴隆
各大农贸市场同样人头攒动,繁忙异常。在鲤城区南菜市场的水产区,记者看到,各个摊位上东星斑、黄花鱼、梭子蟹、海虾、皮皮虾等海鲜琳琅满目,新鲜又实惠,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挑选。“这两天开渔了,一进菜市场就看到满满的鲜货,比前两个月热闹多了。”家住津淮街的陈女士一边挑选摊位上的螃蟹一边笑着说。在摊主的热情推荐下,她挑选了两只肥硕的公蟹和一些新鲜的海鱼,总共花费近千元。“这是今年第一次买这么多海鲜,想让家人都尝尝开渔后的第一口鲜。”陈女士说。
“我们的海鲜都是凌晨刚从蟳埔进货的,很新鲜。”摊主林阿姨说,开渔后海鲜种类增多,价格也有所下降,比如东星斑从70多元一斤降至不到35元一斤,花蟹从80元左右一斤降到59元一斤,红膏鲟也从100多元一斤降到75元一斤。“常见海鲜都便宜了,生意好了很多。”林阿姨说,她进货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少,几乎涵盖了各类鱼虾蟹贝,但一天下来基本都能卖完。
将近上午11时,浦西农贸市场的水产区依然很热闹。摊主黄阿姨夫妇分工明确,一个熟练地处理鲜鱼,一个热情吆喝售卖。卖完最后一单后,他们便开始清洗篮筐准备收摊。她告诉记者,自己主要卖海鱼、海虾,种类不算多,但现在价格实惠,每天五六千元的进货量不到半天就能全部售完。
责任编辑:苏慧敏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