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友好骑手小区 绘就城市温暖底色

暖“新”驿站可供新就业群体休息

服务点提供免费矿泉水

暖“新”友好地图标有各幢楼的楼号及方位图

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有专用停车区域
贴心设置的专属停车位、细致清楚的暖“新”友好地图、温暖有爱的暖“新”驿站……一个个暖心举措,是洛江区创建“全程”友好骑手小区的缩影。据悉,今年7月底,洛江区启动创建工作,通过完善配套服务、优化工作环境等举措,切实增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让城市“摆渡人”感受城市的温暖。昨日,记者走访现场,切实感受到友好骑手小区给骑手们带来的便捷和温暖。
创新管理 从“门难进”到快速无感通行
临近中午,记者来到洛江区双阳街道朝阳社区伟宏花园城小区,正值饭点,小区不时有外卖骑手进出忙碌的身影。
外卖骑手杜晓军骑着电动车,把车停在快递员网约配送员专用停车区域,不用叫保安开门,走绿色通道,很快就进入小区。送完餐出来,他满头大汗,在大门口的暖新驿站拿了瓶免费矿泉水解渴,并稍作休息。
“以前进入小区需要填写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等多项内容,每次送单都要多花费2到3分钟。现在好了,进小区的流程简化了,为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杜晓军说,不仅进小区送餐方便了,这里还有驿站,配有矿泉水、微波炉等,平时能在这里热饭、充电、歇歇脚,很贴心。
在小区入口,记者看到立有“暖‘新’友好地图”,上面标有各幢楼的楼号及方位图。如果外卖骑手对小区不熟悉,通过该图就能迅速找到目的地。
洛江区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建立“社区+园区+厂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引导31家快递、外卖等分支机构、网点站点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创新实施“物业标准化”管理模式,将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门难进、车难停、楼难找”等问题纳入“三区”协商议事范畴。利用伟宏花园城小区架空层建设“三区联享空间”服务阵地,内设多元调解室,累计协调解决停车充电等共性难题12类42个,实现组织建设与服务效能“双覆盖”双提升。
暖“新”升级 从“来歇脚”到“治理新力量”
在伟宏花园城小区的“小哥元气空间”,由社区党员志愿者、专业社工与心理健康志愿服务者组成的“暖新服务联盟”,身着“红马甲”值守其间:明亮的休憩区里,党员志愿者整理的“心灵书屋”图书整齐排列;私密的谈心室内,驻点社工可为快递小哥做压力测评……站点还标准化设置了“心灵书屋”“情绪宣泄室”等功能区,配套推出有小哥食堂、爱心商户等10类实体友好场景。
朝阳社区居委会负责人介绍,这个空间是由暖“新”驿站升级而来的。同时,他们还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兼职网格员队伍,依托暖“新”驿站等阵地推动“治理反哺”,形成“小哥随手拍—社区快速办—群众及时享”的良性循环,让新业态群体从“服务受益者”转变为“治理贡献者”。
在罗溪镇柏山村暖“新”驿站,配备桌椅、书籍、饮水机、电视、电冰箱、急救包、微波炉、维修工具等设施,让新就业群体拥有“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避风港”。“自从有了这个驿站,我们平时都能在这里热饭、充电、歇歇脚,方便多了。”快递员赖先生笑着说。
据介绍,洛江建设22个暖“新”驿站、工会驿站,配备饮水、充电等10项功能,构建“暖新地图”服务体系,集成小哥元气空间、小哥食堂、爱心商户、绿色通道等10类实体友好场景,并搭建2个便民惠民服务平台。
“全程”友好 从提供便利到帮扶生活
据介绍,今年7月底,洛江区启动创建“全程”友好骑手小区。规划专用停车区域,解决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停车问题;简化人员进出流程,鼓励各小区创新管理方式,推广使用二维码扫码登记、发放临时电子通行证、设置专用绿色通道等便捷通行措施;对于高频次进入小区的快递员和网约配送员,可核发长期有效的电子通行证,实现快速无感通行,减少等待时间;在各楼栋入口处、单元门前及小区主要道路沿线,安装夜间指示灯或夜光标识牌,指示灯采用节能环保的LED光源,确保夜间亮度充足,为新就业群体在夜间配送时提供清晰的指引,保障其安全、准确地找到目标楼栋。
洛江区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拓展多元友好服务内容,由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区总工会和妇联、民政等部门开展“微心愿达成季”“四季暖新”等关爱服务。发动小区热心居民、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成立“暖新服务联盟”;定期开展为新就业群体免费提供饮用水、组织健康体检、发放防暑物资和保暖用品等关爱活动;针对新就业群体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供精准帮扶;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校等场所,开设新就业群体子女课后托管班、兴趣辅导班,解决其子女教育后顾之忧。
此外,还制定《新就业群体参与小区治理积分管理办法》,建立积分兑换机制。鼓励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小区安全隐患、环境卫生问题等及时上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根据参与情况给予相应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服务优惠券等福利,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实现社区与新就业群体的良性互动。
相关新闻
办好暖“新”事 凝聚“新”力量
泉州网9月11日讯 (融媒体记者张雯 通讯员柯秀虾)新就业群体之家、暖“新”驿站、暖“新”友好小哥食堂、暖“新”友好医院……近段时间,泉港后龙镇福炼社区打造的暖“新”友好场景频频出圈,成为新就业群体口中津津乐道的“幸福坐标”。它不仅为新就业群体送去了城市的温情,更有效激发了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近日清晨,外卖员小张骑车驶入福炼社区暖“新”驿站,轻车熟路地给电动自行车充上电后,又去打了一壶热水,才在沙发上坐下休息。“这里的设施越来越完善,如今已成为我奔波路上最安心的‘歇脚地’了!”他的感慨也代表了许多和他一样的新就业群体的心声。据了解,近年来福炼社区频出暖“新”妙招,譬如完善老旧单元楼、平房区门牌号等重要标识,有效解决了外卖员和快递员“配送难”的问题;完成社区主干道白改黑,规划新就业群体电动车停车位15处,建设智能充电桩40个,为这些每天“在路上”的奔波者保驾护航。
“这里每天早上轮换提供免费的稀饭、豆浆,让我们这些‘小哥’的早饭有了着落。”不久前才揭牌的福炼社区“暖新友好小哥食堂”如今已是附近许多新就业群体的就餐首选,其中食堂提供的积分兑换餐券服务更是频频收获点赞。后龙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福炼社区依托“红色积分”平台,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新就业群体可以通过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等活动累积‘红色积分’,凭该积分到食堂就餐时可以直接兑换餐券或日用品。”该负责人表示,福炼社区创新推出了“线上下单、线下上岗”模式,新就业群体在线上就能认领任务,方便他们为当地社区治理贡献力量。据悉,目前已有6名外卖骑手被福炼社区聘任为“移动网格员”。
责任编辑:苏慧敏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