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重大新闻»正文

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泉州篇章作出人大贡献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4-01-08

一年砥砺奋进,一载春华秋实。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泉州大拼经济、大抓发展的奋斗之年。这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紧紧抓住中央支持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大好机遇,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依法履职,真抓实干,为泉州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作出了积极贡献。

时光荏苒,收获满满。让我们翻开市人大常委会这一年的履职日志,盘点这一年的精彩瞬间。

在大拼经济、大抓发展中

显担当有作为

推动经济止跌回升、恢复向好,地方人大责无旁贷。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强化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拿出“真招实招”,着力推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是省委赋予我市的重大使命任务,也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擘画未来发展的三大美好愿景之一。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接续发力,把推动《关于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的决议》执行情况作为监督重点,锚定“工贸发达、文化璀璨、百姓富足”发展目标,每季度开展督促检查,对站位“世界遗产城市”新起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心城市等重点工作提出7方面37条审议意见,推动城市能级得到显著提升,“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城市品牌进一步擦亮。同时,以文旅经济为重要抓手,开展古城国有资产盘活利用专题调研,对市政府发展文旅经济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强调古城空间有限、资源珍稀,要求各级各部门树立“做就做最好”的理念,以国际眼光、世界标准引进培育一批独具魅力的高端文旅综合体,让“闲置存量”变为“优质增量”,把历史文化资源转换为城市核心竞争力,以古城文旅融合“新样板”引领全市文旅经济提质增量、做优做强。

 

一月一县一主题 县域文旅推介进古城

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新挑战,按照市委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继续兼任6个产业发展小组组长、副组长和市招商办主任,全力以赴抓产业、上项目、促发展。聚焦增强市场主体“干”的信心,协助开展泉州市首次“民企百强”评选,帮助三安等重点项目解决问题50多个,推动成立半导体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连续两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助推6个指标评估提档晋位、跃升全省第一。推进“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行动,协调组织“500强”专场、民企大会、海丝侨商等多场重大招商签约活动,全力支持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星云智慧新基建、泰康之家高端养老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开工。助推开辟发展新赛道,帮促构建“1+8”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高标准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推动南翼国家高新区健全“指挥部+属地政府+国企”运行机制,强化政策、资金、要素保障,促使“产城人”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海峡两岸深度合作的“典范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新区”、创新发展民营经济的“活力新区”。

 

在安溪官桥镇湖里园的南翼新城莲峰片区HL-5地块二期项目现场(黄东华 林劲峰 摄)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将每年11月1日设立为“泉州企业家日”,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坦荡真诚同企业家接触交往,为企业家依法经营和创业“站台”,以“干部敢为、地方敢闯”带动“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充分释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

在推动民主法治建设中

立良法促善治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推进治理现代化,不仅要有“法”可依,更要有“良法”可依。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切实扛起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重任,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推动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放眼泉州“两江一湾”岸线,呈现烟火泉州的璀璨画卷。(张九强/摄)

在“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两周年之际,市人大常委会精心制定《“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妥善处理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的关系,让世界遗产“活起来、传下去”,为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审议《泉州市华侨历史遗存保护条例(草案)》,进一步密切海外侨胞同家乡的情感联系,让乡愁有寄托、家国驻心怀。同时,在立法过程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立法顾问、咨询专家以及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不断完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征求意见机制,让立法之路满载民意。

为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审查政府规章2件、规范性文件59件,督促纠正不符合上位法规定的文件1件。对《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健全长效保护机制、全域规划统筹历史文化资源,助力城市文脉延续传承。

此外,连续三年开展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在评查评议案件卷宗和庭审录音录像的基础上,进行“面对面”提问,并开展满意度测评,以评议促公正,让司法更阳光。

在保障民生福祉中

守初心尽职责

“人大是人民的人大”,人大工作永远以人民为中心。过去一年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履职尽责,使人大工作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要求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间教育差距,不断满足群众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期盼。除了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也是市人大常委会重点关注的领域,跟踪检查市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强调全力支持泉州医高专、黎明职业大学争创本科院校,积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构建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丰泽区孤独症儿童筛查康复基地揭牌(李菁/摄)

 

精美的展品令市民对孤独症群体有了全新的认识(吴嘉晓/摄)

“人大就是你们的‘娘家人’,在关爱孤独症上政府不能缺位、人大不能缺位!”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辉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专题调研座谈会上说道。目前,我市孤独症患者超过1万名,其家庭承受着经济、精神和社会多重压力。市人大常委会抓住关键,推动“0—6岁孤独症免费筛查”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督促主管部门引导家长抢抓“黄金干预期”,对新发现的1500多名患儿进行及时诊治。通过与县(市、区)级人大常委会联动开展专项检查,对市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卫健委、医保局、残联等6个部门关爱孤独症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督促解决孤独症儿童家长反映强烈的康复费用高、融合教育难等30多个问题。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孤独症群体在泉州得到更多关注,获得感不断增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障就业就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情况专题调研,督促加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权益保障,切实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腰”,让各行各业的奋斗者都能在服务“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建设中展现自己的担当。

在打造民意表达平台上

有回音见成效

代表是人大工作的活力所在、潜力所在。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重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密切同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夯实人大工作基础。

为了打造更好的民意表达平台,精心办好“微信+民情专报”,让代表可以全天候为群众鼓与呼,去年4月流感高发期间,一名代表凌晨三点反映“就诊难”,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获悉后,立即要求卫健部门研究处理。为确保医院“增派夜间值班医生”落实到位,市人大常委会当晚派出调研组进行暗访,同时要求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加强督促,推动“夜间就诊难”得到有效缓解。目前“微信+民情专报”已经成为代表反映民意、为民纾困的重要平台,一年来共收到代表建议594条,“修补污水井盖”“加强乡村微景观建后管护”“强化农村医保监管”等一大批普惠民生的“关键小事”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为了让代表“说了有回音、提了有效果”,组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代表深入开展“双联”活动,收集群众、代表意见220条,及时交办转办,促使办成“加强和改进无物业小区管理”“拓展创新演艺空间”等173件惠民生促发展的好事实事。重点督办“提高我市民营中小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宝洲街屠宰场关闭拆迁”等12项建议,取得良好成效。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354件建议已全部办理答复完毕,代表反馈满意率达100%。

实干成就新篇,奋斗开创未来。新的一年,新征程上击鼓催征,在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的答卷中,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泉州篇章中,市人大常委会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说成效

立法工作

制定出台《“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审议《泉州市华侨历史遗存保护条例(草案)》,督促起草4部地方性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刊物《中国人大》向全国介绍泉州立法保护“世遗之城”的做法与经验。

监督工作

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6项;

开展专题询问、工作评议各1次;

组织满意度测评14次;

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审议意见20件137条;

促进东海环湾新城繁荣发展、推动古城国有资产盘活等12项监督工作得到省人大常委会和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代表工作

市人大代表在人代会期间提出建议354件;

在“双联”期间和“微信+民情专报”上提出建议814件,所提建议件数为历年最多。

决定和任免

作出重大事项决议决定14项;

选举产生98名省十四届人大代表;

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14人次。

责任编辑:苏慧敏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