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泉山晋水»正文

永远的泉州港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1-09-04

1978年,泉州市当时称晋江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经济总量仅7.8亿元,位列全省倒数第二,人均经济指标更是倒数第一。那时的泉州地区交通闭塞,城乡一片凋敝,人民生活艰难,百废待兴。绝大多数外地人不知道还有个叫泉州的地方。但泉州人是有精神、有骨气的,也是有智慧、有能力的。在海洋文化和商业文明的熏陶下,爱拼敢赢的精神早就融入了泉州人的血液中。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筚路蓝缕、胼手胝足,走出了一条富有泉州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人类雄壮的地理探索,更留给泉州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今天的泉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泉州的一位市领导以诗一样的语言所描绘的:

用“鞋都”铿锵有力的步伐撑起你,用“衣都”东方米兰的时尚点缀你,用“石都”坚不可摧的骨气锻造你,用“瓷都”鬼斧神工的手艺雕琢你,用“茶都”醇香浓郁的铁观音滋润你,用“香都”沁人心脾的馨香萦绕你,用“文都”历史积淀的风华感化你。置身于泉州,你会感到乐此不疲!

历史和现代的开拓,让我们拥有了“四个泉州”:

一是有836万人口的“本土泉州”;二是分布于120多个国家,泉籍侨亲人数达900多万的“海外泉州”;三是海峡对岸的台湾,与泉州血脉相连、五缘相通,有着900万泉籍台胞的“对岸泉州”;四是闯荡于全国各地,建起200多个异地商会,人数达200多万的异地泉商,构成了“异地泉州”。

最值得一提的要数泉州的民营经济。30多年来,泉州民营经济在摸索中前进,完成了从“生存命题”到“发展命题”的跨越,得到了迅猛发展。民营经济为泉州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如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泉州经济发展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成分,呈现企业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市场专业化、产业集群化、布局园区化、区域特色化、营销网络化、优势竞合化等显著特点,集聚、提升、拓展趋势日益明显。全市目前各类民营经济实体,无论是数量还是工业总产值均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0%以上,形成“十分天下有其九”的格局。梯航万国、市井十洲人的盛况在古港重现。靠自己骨头长肉!泉州人再一次向世人展现了勇敢勤劳、百折不挠、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


经济的腾飞,城市的发展,怎能少得了千年古港的振兴?泉州港浴火重生,经过凤凰涅槃,重新屹立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

再让我们来看看泉州港的发展。数字是枯燥的,但是,有时必须用数字才能说明问题。经国务院批准,泉州海港口岸包括泉州港、肖厝港两个一类海岸口岸,肖厝、斗尾、泉州湾、围头湾和深沪湾等五大开放港区,海港口岸全面对外开放。近十余年间,全市累计投入近56亿元建设深水泊位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形成了以肖厝、斗尾和泉州湾为中心港区,大中小码头泊位优势互补、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分工比较明确的码头群体,打造出一个现代化亿吨大港。泉州港现已开通航线130多条,其中外贸航线30多条,与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有海运往来;集装箱运输现已开通航线90多条,其中外贸集装箱现已开通20多条航线,泉州港高度密集的航线航班,高效便捷地将货物输送到全国各地。泉州港的三湾十二港今非昔比:可以乘潮通航30万吨级油轮;港口货物吞吐量至2013年已达10804.51万吨,居全国港口排名第19位,成为福建省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的重要基地,建材、陶瓷、鞋帽、服装、食盐内外贸出口基地,石油、钢材、煤炭、白糖、化肥、荒料石等进口物资的重要集疏运中心。集装箱吞吐量至2013年已达170.06万标箱,居全国港口排名第14位,内贸集装箱运输综合实力连续多年稳居福建省首位,成为全国内贸集装箱运输五大港口之一。 2006年6月8日,泉金客运航线开通,成为福建省第三条“小三通”客运航线,至2013年底,累计运行13607航次,运送两岸旅客596637人次。

历史证明,无论谁也不能永远熄灭泉州港的灯火。泉州港是泉州的,也是世界的。泉州港的灯塔,将继续照亮海上丝绸之路东方的航程!

来 源:泉州经济网 责任编辑:涂志圣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