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研制仪象台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福建泉州同安县人(今属厦门市),宋代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其家族世代为闽南望族,苏颂幼承家教,勤于攻读,饱览经史百家,学识渊博,通晓天文、地理、音律、算法、山经、本草及各种典章制度。庆历二年(1042年)中进士,先任地方官,后改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等职9年,得以博览皇家藏书。宋哲宗登位后,先后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晚年入阁拜相,以制作水运仪象台闻名于世。
元祐元年(1086年)苏颂接受皇帝诏书,开始研制水运仪象台。接受这项任务后,苏颂四出走访,寻觅人才,组织成立“详定制造水运浑仪所”。吏部令史韩公廉通晓《九章算术》、天文、历法,苏颂立即奏请调来专门从事水运仪象台的研制。他们研制模型,反复试验,经过3年4个月,终于制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是一座高12米、宽7米的巨型天文仪器。苏颂在说明中说:“兼采诸家之说,备存仪象之器,共置一台中。台有二隔,置浑仪于上,而浑象置于下,枢机轮轴隐于中,钟鼓时刻司辰运于轮上……以水激轮,轮转而仪象皆动。”水运仪象台的上层是观测天体的浑仪,中层是演示天象的浑象,下层是使浑仪、浑象随天体运动而报时的机械装置。这是一部集天体观测、天象演示、自动报时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天文台,兼有观测天体运行,演示天象变化,以及随天象推移而有木人自动敲钟、击鼓、摇铃、准确报时的三种功用。国际上对水运仪象台的设计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水运仪象台为了观测上的方便,设计了活动的屋顶,这是今天天文台活动圆顶的祖先;浑象一昼夜自转一圈,不仅形象地演示了天象的变化,也是现代天文台的跟踪器械——转仪钟的祖先;水运仪象台中首创的擒纵器机构是后世钟表的关键部件,因此它又是钟表的祖先。水运仪象台反映出中国古代力学知识的应用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水运仪象台是我国杰出的天文学仪器,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天文钟,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苏颂所著的《新仪象法要》是“水运仪象台”的构造说明书,全书以图为主,附有说明,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机械图纸。根据这一图纸,现代的科学家才重新复制出“水运仪象台”。
除研制仪象台这一突出贡献外,苏颂为官50多年,从地方官到宰相,担任了一系列重要的官职,政绩显著。他为官清廉,“处事精审”,体恤百姓,显示出作为一个科学家严谨治学的行事风格。任江苏江宁知县时,为治理富户漏税行为,他将资产编成户籍,按册收税,既增加了国库收入,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任颍州知州时,很多官员借朝廷为宋仁宗修筑皇陵之机中饱私囊,苏颂不但自己一直保持清廉,还主张修陵墓应从简,更不能强制下面郡县缴纳当地没有的物资。在淮南转运使任内,他见到因饥荒造成遍地灾民的惨景,立即上书为百姓请求救济,并制定出赈救后物价如何保持平稳、流民如何归业安居等长远的治理措施。熙宁九年(1076年)苏杭地区再次遭受灾害,在选任地方长官时,神宗将苏颂派往此地,称“苏颂仁厚,必能拊安吴人”。
苏颂为官期间,两次出使辽国、3次任接待辽使的伴使(陪同团团长)。他搜集整理了关于辽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实力、军事设施、山川地理、风土民情、外交礼仪的信息,据此写成《鲁卫信录》,并根据宋辽两国的实际,提出了与辽朝和睦修好的政策,使宋辽之间保持了数十年的和平。
苏颂博学多才,嘉祐二年(1057年)任校正医书官,他参与编撰《嘉祐本草》,后来又主持《本草图经》的编写工作,这是我国上承隋唐下开元明的药物学巨著,也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图文并茂的本草药书。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