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泉郡英才»正文

爱国大将军施琅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1-09-06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候,号琢公,福建泉州晋江人,明末清初军事家。原为郑芝龙和郑成功的部将,因有军功未赏与郑产生矛盾。施琅的亲兵曾德犯死罪逃到郑成功处被郑提拔为亲随,施琅抓回曾德欲治罪,郑成功派人传令不得杀曾德,施琅却杀了曾德,触怒郑成功,郑下令逮捕施琅父子三人。施琅用计逃脱,郑成功怒杀施琅父亲及弟弟,施琅投降清朝。


施琅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上书清廷将台湾纳入大清版图,获得康熙的支持。此时,施琅率兵收复金门、厦门,准备进攻澎湖,收取台湾,以求“四海归一,边民无患”。施琅又连续上奏《边患宜靖疏》、《尽陈所见疏》要求尽快讨平台湾。但施琅的建议遭到以鳌拜为首的保守势力的攻击,建议被压下来,甚至被免去水师提督之职,留京戍卫长达13年。但施琅即使在京城的时候,也关注福建沿海的动向,悉心研究风潮信候,等待朝廷启用。

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成功儿子郑经去世,台湾内讧,冯锡范毒死郑经长子郑克臧,立11岁次子郑克塽为延平王充当傀儡。冯锡范蛮横专权、贪赃枉法,大失人心。内阁学士李光地建议清政府可借机攻取台湾,并举荐精通水战的施琅领兵。康熙皇帝授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之衔,命令他“相机进取”。施琅回到厦门后,便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加紧修制船只兵器,操练水军,历时数月,“事事全备”。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领水军从铜山出发,很快攻克了澎湖。施琅一面加紧军事进攻,一面对占据台湾的郑氏集团进行招抚。在施琅大军压境之下,郑克塽听从了澎湖守军统领刘国轩的劝告。八月十三日,施琅率领水师到达台湾,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前往迎接。施琅入台之后,下令“不伤郑氏一人”,并亲自前往郑成功之庙祭拜,对郑氏父子治理台湾的功绩予以高度评价,并称收复台湾是为国为民尽职,而不仅仅是为报私仇。应该说,施琅最初攻打台湾确实是要报杀父之仇,但最后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做到“不伤郑氏一人”,使郑氏官兵和台湾百姓深受感动,赞扬施琅胸襟宽广,能以大局为重,冷静处理公义私怨的关系。施琅不但放下了个人恩怨,还上奏《收用人才疏》,认为郑氏归降人员中也不乏优秀人才,这些人有实战经验,比开武场科举选拔出来的人对国家更有裨益,应该不拘一格把能者选拔上来,以人尽其才。这种胸襟气度,确实令人钦佩。

历史上,对施琅降清一直有所争议,千秋功罪自然由后人评说。但无论如何,收复台湾客观上消除了边患,统一了国家,使福建、广东沿海获得了安宁,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功业。当时,康熙皇帝亲制褒彰嘉许,封施琅为靖海侯。施琅去世后,为褒彰其功勋,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福建地方官员在同安修建了绩光铜柱坊。坊的顶层正中嵌置饰有镂空蟠龙纹的“恩荣”题匾。坊的正、背面分别横镌楷书“绩光铜柱”、“思永岘碑”,坊的下板镌刻了施琅生前所获官阶爵禄。“绩光铜柱”典出西汉伏波将军马援事迹,“思永岘碑”典出西晋名吏羊祜事迹。建坊者以此歌颂施琅所建立的功勋像马援那样武绩显赫,表彰施琅像羊祜那样有德于民,值得怀念。

来 源:泉州经济网 责任编辑:涂志圣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