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戏神相公爷
在泉州傀儡戏的舞台上,凡遇民间各种重大庆典活动,必在正戏开锣前加演一折《大出苏》。《大出苏》并不是一个演出剧目,而是傀儡戏自古传承的一套科仪表演,具有浓厚的宗教意味。通常由戏班班主或德高望重的“头手师傅”,操纵“相公爷”木偶进行“踏棚”表演,意在请“相公爷”沟通天地人神,为主家祈福禳灾,也可驱除戏台附近的魑魅魍魉,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傀儡戏班还有严格的规定,“相公爷”木偶只可用于《大出苏》表演,平时演出必须恭敬地将其悬挂后台显要的位置。那么,为什么《大出苏》非用“相公爷”木偶不可?“相公爷”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能具有祈富禳灾的神力呢?
“相公爷”是闽南人对戏神田都元帅(又称“田公元帅”)的俗称。田都元帅是泉州傀儡戏、梨园戏、高甲戏等诸剧种共同信奉的神灵。不仅如此,田都元帅在广东、江西等地也拥有众多信众。一般来说戏剧界以音乐分类, 北管系统奉祀“西秦王爷”,南管系统奉祀“田都元帅”。
关于田都元帅的出身,最通行的说法有三种。一种说法是,田都元帅即是汉朝谋臣陈平。传说汉高祖讨伐匈奴时,被冒顿单于围困,陈平制造了许多美女形状的傀儡,使单于之妻阏氏误以为汉要献给匈奴大量的美女以媾和。阏氏怕失宠而劝冒顿单于退兵。陈平因立功被视为“元帅”,也被奉为戏剧之神。因“陈”、“田”古音相同,故世人尊称其为“田都元帅”。还有一说,“田都元帅”为主音乐之神翼宿星君的隐晦称法,“田”来自“翼”字中间。

戏神相公爷
在泉州民间,被更多人认同的是第三种说法,田都元帅乃家喻户晓的唐代乐官雷海青。相传雷海青原是天上玉皇大帝的三太子,因为酷爱人间戏剧,请求玉帝准许下凡,功满再回天廷。泉州南安苏员外的女儿苏小姐有日偶然经过田边,望见满眼成熟的稻穗十分惊喜,顺手摘下1颗含进嘴里,回家后感觉身体异样,竟身怀有孕。由于是未嫁先孕,苏员外觉得有辱门楣,婴儿一出生就被抛弃在田边。正好有一木偶戏班经过,见襁褓中的婴儿嗷嗷直叫,有1只毛蟹正爬在他嘴唇边,用涎沫喂他,其头顶戴的帽子上绣有一个“雷”字,就为他取名“雷海青”,带回戏班抚养。小海青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乖巧,18岁时已精通各种乐器。唐明皇命乐师演奏新谱的《霓裳羽衣曲》,因排练演奏时缺少一名吹箫的乐官,有乐官奏禀,闽地有一名精通韵律、能歌善舞的神童雷海青,无论任何乐器他都能奏出美妙的音乐,不管什么曲谱他都一看就会演奏,就立刻派人日夜兼程,宣召雷海青入宫。海青拿起玉箫,当殿吹起悠扬悦耳的《霓裳羽衣曲》。满朝文武百官和乐师名优们听了,无不拍手喝彩。唐明皇大悦,当即恩赐雷海青状元及第,并封他为翰林院大学士,钦赐御酒饮宴奖赏。
唐天宝十四年秋,节度使安禄山举兵叛变,攻陷长安城,逼走唐明皇,令雷海青以及教坊梨园子弟和宫廷乐官300余人弹奏琵琶宫乐。雷海青手抱琵琶,与梨园旧人相对黯泣,久久不肯动手演奏。他痛斥安禄山之罪恶,安禄山恼羞成怒,喝令手下用刀剜雷海青的嘴唇,雷海青仍骂不绝口,安禄山急令将其舌头割掉。雷海青口含鲜血,拼尽全力将手中琵琶对准安禄山的头部掷去。安禄山气急败坏,立刻命令将雷海青凌迟处死。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唐明皇避难归来,获悉了雷海青忠贞不屈的事迹,诰封“天下梨园大总管”,赐迁尸骨回乡安葬,筑祠祀之。墓与祠在今泉州南安市罗东振兴坑口村前小溪旁,祠俗称“坑口宫”,至今犹存。唐肃宗时又加封为“太常寺卿”,受万民祀拜。传说郭子仪率兵收复长安都城时,雷海青带领天兵天将在空中助战,一举歼灭贼寇。南宋末年端宗皇帝被元兵追赶,从海道逃往莆田途中,突遇风暴袭击;万分危急之际,雷海青在天上显圣,带神兵解难,海面风浪立时平静,君臣得以安然脱险。端宗惊魂稍定后,翘首仰望,但见云端上有天兵天将,帅旗上镶绣个“雷”字,因“雨”头被云雾遮蔽了,只隐约露出下边的“田”字,于是颁诏天下,大塑金身,赐名“田公元帅”,四时香火供祭。
如今傀儡戏班中存有的“相公爷”傀儡头,造型为孩童面貌,嘴边画有毛蟹图样,戏剧界以食毛蟹为禁忌,这些都显示了田都元帅非同一般的身世。“相公爷”象征着艺人们的艺术追求与道德理想,也承载着人们对真善美的永恒渴望与追求。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