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泉南建筑»正文

凌空对峙东西塔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1-09-05

在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西侧草坪上,有两座巍然对峙的花岗岩石塔,这便是闻名遐迩的东西塔。这两座高耸云天的石塔,无论规模结构,还是造型雕饰,在全国众多的石塔中均堪称第一。

东塔名镇国塔,西塔名仁寿塔,分别建于唐末和五代。唐咸通六年(865年)在这里建成两座木塔,后来又改建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先将西塔改建成石塔,宋嘉熙二年(1238年)历时12年也将东塔改建为花岗岩石塔。

传说东西塔初建成时,有两人为检测其高度,同时分别从两塔顶乘张开的雨伞而降,先着地者为低,后着地者为高。结果从东塔而降者平安,从西塔而降者竟摔死。以致有“东塔神,西塔鬼”的传说。据现代技术测量,东塔通高48.27米,西塔通高45.066米。


双塔凌空    

东西两塔相距约200米,各占地约50平方米,相传当年是用堆土坡运石料的办法逐级建筑的。东西两塔均为八角五层楼阁式建筑,塔檐均呈弯弧状向外舒展,每层塔檐都设有四门四龛。门龛的位置逐层互换,这样既能减少压力又显得庄严美观大方,门龛两旁刻有神态各异的武士、天王、金刚、罗汉等浮雕造像计80尊,东塔须弥座束腰部分还有30幅青石浮雕释迦牟尼故事的佛传图。特别是西塔第四层东北壁的一尊身穿直裰、头戴金箍的神猴浮雕,脖子上挂一串念珠,腰悬佛经一卷,栩栩如生。西塔的建造时间大大早于《西游记》成书的16世纪中叶。因此有些学者认为,这个神猴的形象来自印度叙事诗《摩罗衍那》中那只能腾云驾雾的猴子哈奴曼,它是随着佛教的传播来到泉州落户的。日本学者中野美代子参观东西塔后,也曾提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生在福建”之说。这一提法虽然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但这个孙行者早在唐宋时已在开元寺西塔上出现,至少说明繁荣昌盛的刺桐城对中外文化的交流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东西两塔每层外面,都建有回廊护栏。塔顶有刹,刹尖高托澳金刚葫芦,映日闪闪发光。八条铁链从塔刹上盘系而下,塔角下共悬挂着80个小铜铃,风吹铃声,十分悦耳。整个建筑风格颇有闽南地方特色。

东塔对面有几株高大的刺桐树。枝上有圆锥形棘刺,叶似梧桐,暮春开花,灿若云霞,艳丽壮观,素有“奇树”之称。

从东西塔的建筑技术,可以看出南宋时代的科技水平。一是塔身重量与地基的问题。据测算,两塔重量各约1万吨左右,这么大的重量,长期固定在一地点,地基的承载力如何呢?据某工程在塔身附近开挖土方得知,地表以下约10~15米深处,全是灰黄色的岩溶土发育地带,坚硬异常,不亚岩石。故近千年来不见塔身有下沉、倾斜现象。二是塔身的结构。塔身高,承受的风力也大,泉州又处在台风和地震地带,建筑上是这样处理的:塔身采用仿木结构,周围八边,接近圆形,角柱也是圆柱体,有利于分散、减少承受风力;内部实心空腹,实心加强竖向稳定性,空腹利于风力回旋流通;外墙每层间隔开4门,各层开门的方向相反,利于分散同向力的集中;塔身阁楼式,楼层仿木梁檩结构,联结塔心和塔壁,加强横向拉力,使各层构件联结成一牢固的整体。

泉州东西塔是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从石塔的建筑规模、形制和技艺等方面来看,都可以说得上精妙绝伦。它既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

来 源:泉州经济网 责任编辑:涂志圣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