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名声古迹»正文

闽海蓬莱第一山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1-09-05

清源山坐落在泉州市区北郊,因山高入云而称“齐云山”,又因山上泉眼诸多而称“泉山”。南宋初年闽人叶廷圭《海录碎事》记载,“泉山,泉州之主山也,山有孔泉故名”,泉州就因泉山而得名。相传老子西出函谷关后,由楚入闽来到此山,在山中悟道,身化成石,即为老君岩。老子羽化成仙,“一气化三清”,此山因此被人们认为是三清之源,改称清源山。


闽海蓬莱第一山——清源山    

清源山是国家5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它以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获得了“闽海蓬莱第一山”的美誉,其中更有宋代书法名家米芾书写“第一山”的刻碑,为这名山增色。说起这刻碑,颇有些来历。

这刻碑“第一山”原来指的并不是清源山。宋代绍圣四年(1097年),大书法家米芾从汴京乘船南下去扬州赴任,船行驶到现在的江苏盱眙县境内,忽然看见岸旁有一座城,在城的东南方有一座山,风光秀丽,景色绝佳。于是下船登临凭眺,一时诗兴大发。一旁陪同的山僧急忙捧出纸笔,米芾乘兴挥毫,留诗一首:“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云间。莫论衡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山僧如获至宝,就把“第一山”三字刻成石碑立于山坡上。


“高山仰止”石刻    

绍兴年间,尚书李邴酷爱米芾的字,曾把盱眙石刻拓纸收藏。李邴后来告老还乡回到泉州,在清源山筑室隐居。为了给气象磅礴而又清秀多姿的清源山增色,李邴就把盱眙石刻的米芾“第一山”的拓纸刻成石碑立于山中,这就是清源“第一山”刻碑的由来。而到了明末,盱眙刻碑一度毁于战乱。直到清初,泉州人郭某任盱眙知县时,知道此事后,又把清源山上的“第一山”拓往盱眙,在原处重新刻石立碑。至此,米芾“第一山”的石刻一版再版,辉耀两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一山”石刻的由来,正反映出八闽文化的开放性。东晋士族入闽,就将中原文化带入了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更将世界文化带进了八闽大地。广纳博采,使八闽文化得以繁荣。这里借用他山石刻,更为清源山增色。取之于彼,又反过来还之于彼,泉州人又将清源山石刻带回盱眙。一块石刻,象征的是文化的交流,不断地取长补短,才能促使彼此之间相互繁荣,共同发展。


马负书手书的“佛”字    

除了米芾的“第一山”石刻,清源山上还有400方碑刻和崖刻,流传着无数典故、传说、神话,使名山更具深刻的文化内涵。

清源山赐恩岩是唐代皇帝赐给刺史许稷的封地。许稷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辅乾曾任泉州刺史,父亲懋文也于唐乾元二年(759年)登进士,曾任西安太守。许稷年轻时寒窗苦读,中进士后担任中枢要职,曾随驾西巡,为安定边疆立下大功,得到皇帝的赏赐,因名赐恩山,所建寺庙,也名为赐恩寺。寺的右侧,建有开闽许氏宗祠。赐恩寺内楹联为明末思想家李贽所撰“不必文章称大士,虽无钟鼓亦观音”。赐恩山上有一石洞,上刻“高山仰止”四字,为唐朝闽中第一进士、八闽文宗欧阳詹的少年读书处,名曰“欧阳洞”。

百丈坪亦名遵岩、星台岩,位于清源洞东南。是宋代高僧可遵所构建,因其地有百丈大的巨石横卧,故名百丈坪。明代万历年间,泉州太守姜志礼书“百丈坪”三个大字,十分壮观。明朝嘉靖初年,少年王慎中曾在此读书,后登进士,为嘉靖八才子之首。坪旁有一块大石,被称作练胆石,相传俞大猷少时常在此练武,石壁上有俞大猷手书的“君恩山重”石刻。


清源山天湖    

清源山是道教名山,山上有三清殿、纯阳洞、“仙人石”、“见龙台”,山脚下有著名的老君造像石雕——老君岩。除道教景观外,山上还有很多佛教的雕像和石刻,弥陀岩上有一个仿木石室,室内的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依就天然崖壁雕琢而成,高5.77米,宽2.5米,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庄大方,慈祥和善。石室的建筑特色和佛像服饰,是研究元代建筑和佛教石刻艺术的重要资料。弥陀岩上还有清乾隆年间福建陆路提督马负书手书的“佛”字石刻,被誉之为“闽海第一佛”。千手岩上有千手岩寺,寺内供奉千手千眼观音大士塑像。大殿中还有释迦牟尼和十八罗汉像,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宋代石雕艺术佳作。千手岩的东北侧是弘一大师的舍利塔。弘一大师在美术、金石、书法、音乐、佛学等方面造诣高深,与太虚、印光并称近代三大高僧。舍利塔前的“悲欣交集”系其生前最后遗墨。舍利塔内的正面壁上,镶嵌的辉绿岩雕刻“弘一律师遗像”,是弘一大师弟子丰子恺先生悲切时所做的“泪墨画”,舍利塔左侧摩崖上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的石刻。清源山上佛道并存,显示出泉州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来 源:泉州经济网 责任编辑:涂志圣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