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刺桐风情»正文

七夕敬祀“七娘妈”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1-09-06

五代前,泉州的七夕节还是和牛郎、织女的传说联系在一起的。五代詹敦仁《牛女夜有感》一诗云:“晚风霁雨一天秋,山共云齐眼界浮。牛女年年分两岸,鹊桥衮衮自西流。”

后来,泉州人把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和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混为一谈,又异化为“七娘妈”,称“七娘妈”是天帝的第七女儿,或说是天帝的七位女儿,构成泉州特色的“七娘妈”故事和民俗。还有一说,“七娘妈”指七娘夫人,即斗母、送子、催生、奶母、痘疹、眼光、引蒙七位娘娘。七娘夫人没有专庙,仅东岳庙附有七娘夫人祠,天后宫附有育子司祀之,民间信仰极广。


七夕敬祀“七娘妈”    

泉俗视“七娘妈”为妇幼保育神,界定七月初七是其神诞。俗语云:“七月初七七娘生。”这一天要举行祈祥活动,称“做七娘妈生”。七月初七大清早(亦有在中午拜天孙之后),家庭主妇即把胭脂、胖粉、花束等物用红髻索捆扎起来或用红纸包好,抛上屋顶瓦面,令喜鹊充差役,衔送到银河边供织女梳妆打扮以会牛郎,叫作“送花粉”。厅前要挂“七娘妈灯”。“七娘妈灯”是一种长圆形的灯笼,上面画着七仙女的图,一般在下面还挂上一串有各种颜色的花串。“七娘妈灯”清早即挂上檐口。如果当年家中有孩子出生,或有刚结婚的新媳妇,在农历的七月初就开始悬挂了,甚至挂在刚结婚的夫妻的新房门口,有祈望早生贵子之意。泉州敬祀“七娘妈”的香案(供桌),摆设在“七娘妈灯”之下。桌上供奉“七娘妈”神座。神座用篾条加彩色纸糊制,内外两层:内层为“七娘妈”彩色套印神像,外层用彩色纸糊作“人”字状帐幕。简单的,只用单色木雕版印“七娘妈”神像于黄色或红色纸上,糊于长方形竖式篾框。供品尚清淡,其数用7。常用果合(瓜果)7种,“干味”7色(香菇、木耳、金针菜、松菰、腐皮、山东粉、花生),糖粿7碟,妆料7样(生花、熟花、胭脂、花粉、红髻绳等),剪刀7把,燃香7柱,酒盏7个,筷子7双;隆重的还加菜肴7盘(如时令小芋头,上面绕上红纸,喻“芋囝芋孙”),以及“浥饭”(油咸饭)、三牲、酒醴等。桌边摆“七娘妈轿”和“七娘妈亭”。正式供神前,家庭主妇还得焚上三炷香,走到床前,走到厕所边,恭请床母、厕姑2位女“家神”,作为“七娘妈”的陪客。拜天孙点香孝敬后,必须将“七娘妈轿”、“七娘妈亭”和金楮、神座一道焚烧以献。“七娘妈轿”是纸扎的小轿子,其数用7,用竹条连成一串,为的是迎接天帝的7位女儿下凡。“七娘妈亭”是纸扎的亭子,备有7个座位,从天上到人间路途遥远,供“七娘妈”途中休憩用。焚烧时,纸灰飞扬,飘上天空。孩童们总是在石庭(天井)中雀跃、观察,比较谁家的纸灰飞扬得最高,说是今年“七娘妈”会到纸灰飞扬最高的那家做客。“七娘妈轿”和“七娘妈亭”保留了泉州民间纸扎艺术的精巧,尤其是“七娘妈亭”更是别致。比较讲究的亭中还扎有彩绘的“七娘”泥偶,煞是雅观。宋代《东京梦华录》载:“七夕以锦绿结成楼殿,高百尺许,上可容数十人,陈设花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七娘妈亭”或许与此。

做新契与洗契。泉州人都说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女儿,在劳动妇女的心目中,“七娘妈”是美丽、善良、慈爱、吉祥的化身,她不仅能给小孩子带来抚爱、温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长。因此,男孩都要拜“七娘妈”为“契母”(义母、干娘)。按照这一习俗,男孩出生后的第一年头一个“七夕”,要做“新契七娘”,意为新拜“七娘妈”为“契母”,供品另备一份,作为“契子”的孝敬,事后并以糖饼等物分送邻舍,告知“新契七娘”之事。当天,还要在七娘妈灯下解去新生儿于端午节时系于手腕上的“续命缕”,合香粉为1包掷置屋上,表示新生儿学乖了,以此作为朝拜“契母”的见面礼。男孩到了16岁,当年的“七夕”要“洗契”,意思是已长大成人,与“七娘妈”脱离“契母、契子”关系。这一民俗相当于成年礼,相沿成习,在泉州相当隆重,称“做十六岁”,但现在一般改在生日时举行。做“新契”和“洗契”时,“七娘妈轿”和“七娘妈亭”必不可缺,除上述供品外,还要加供胭脂、香粉、炒糖豆。过去,凡是七夕的供拜仪式操办得比较隆重的,必是这家的男孩时值“新契”或者“洗契”的年岁。

敬床母。又称“敬铺母”,敬管床铺的神,家里有小孩的人都要敬奉,保佑孩子平安健康。一般在黄昏时举行。供品主要是咸饭,并在咸饭上压几粒炒花生米。咸饭要装四碗,装得尖尖的,在床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都摆上一碗,床的中间还要摆一碗汤,汤里一定要有鸡蛋和金针菇两样东西。

拜厕姑。厕姑一作紫姑,泉州俗称“东司娘”。代代相传,紫姑生来心灵手巧,织出的布匀细好看耐穿,绣的花连蜜蜂也难分真假。世间各种花卉,看一眼就能绣出。杨梅花是半夜开放的,她从未见过。为绣出杨梅花,某年元宵夜她悄悄来到屋后杨梅树下等其开花。半夜,杨梅花果然开了,为看仔细,她绕着树转来转去,黑暗中一脚踩空,掉落粪窖而死。人们惋惜她,留念她,称其厕姑,于元宵夜拜祀。但泉州不知从何时起,将厕姑作为“七娘妈”的陪神,放在七夕祭祀。祭祀厕姑一般是未出阁的小姑娘的事,时间也在夜深人静之时。事前,要悄悄绣缝一只约10厘米(旧时称3寸)长的小绣花鞋,鞋内装上冬瓜糖、瓜子、红枣、糖果。七夕半夜,悄悄到屋后厕边拜祀,顺便也向厕姑乞巧,低唱:“冬丝娘子来丝丝,教阮织布好布机,教阮刺绣好卍(音“万”)字,教阮挑,教阮织……”

吃糖粿。糖粿是泉州七夕的应令食品。宋《东京梦华录》记载:“七夕以油面糖蜜,造为压笑儿,谓之‘果食’。”糖粿用糯米粉加凉水,调成粉团,然后搓成龙眼大小的丸子,放在案桌上,用手掌轻轻一按,使之成为扁圆,最后用拇指往中间一押,即成中间下凹的糖粿了。糖粿做好之后,把水烧开,放糖粿、乌糖,煮片刻即成。煮好之后,在上边撒上一层炒花生末食用。

乞巧。七夕夜晚,各家各户的青年妇女,会聚在一起举行“乞巧”活动,自然主角是未出阁的女儿。这与全国其他地方差不多,故七夕又称“乞巧节”,讹音“七巧”。泉州妇女乞巧的风俗,主要是在天井上搭一个彩箩,准备瓜果7盘,点7支香,用7根针、7根丝线,在月光下比赛穿线,谁穿的线越多越快,就证明那个姑娘的手越巧。

来 源:泉州经济网 责任编辑:涂志圣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