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刺桐风情»正文

泉南处处少林风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1-09-06

泉州有句俗语“拳头、烧酒、曲”,一语道出了武术文化(拳头)、酒文化和南音(曲)与泉州人民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泉州是南少林的发祥地,泉州南少林武术文化“远肇晋唐,盛于两宋,大备于明清”。泉州武术文化十分兴盛,包括五祖拳、俞家棍、永春白鹤拳等拳种和南安蛇脱壳古阵法、石狮卢厝刣狮、晋江狮阵、曾郁水操队等传统体育、游艺活动,这也体现了泉州先民崇文尚武的精神。

以五祖拳为代表的南少林武术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甚至更早,1973年,南安丰州曾发现东晋太元三年(378年)部曲将陈文琒墓,出土一枚铜质“部曲将印”,是当时曾实行过屯垦、藏兵于乡的物证。少林拳自赵宋以后才开始兴盛,宋代的泉州府志《嘉定温陵志》有“少林僧舍”的记载,北宋诗人刘昌言有“泉南到处少林风”诗句,至明代,泉州民间与寺僧练武极盛。历朝泉州名臣显宦多知兵而好武,宋代名相曾公亮编撰的《武经总要》,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编撰的《续武经总要》,是中国历史上两部重要军事著作,其中俞大猷的《剑经》是中国的第一部武术专著。俞大猷还将少林棍法回传给嵩山少林寺,被称为“少林俞家棍”,收于《少林武术大全》。明朝遗臣黄景昉在《温陵旧事》中有“吾泉郡棍棒手扑,妙绝天下”的记载。受到南少林尚武之风的熏陶,泉州出现了俞大猷、郑成功、施琅、林兴珠、陈化成等一大批名将,在抗倭、复台、抵御沙俄等抗争中进入民众生活,其遗风还渗透到民间习俗之中。明清以来泉州五祖拳等南少林武术传播到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成为泉州南少林武术的支派。日本冲绳县拳圣武道馆馆长金城昭夫曾三次到泉州晋谒少林寺。1929年永春“闽南国术团”应华侨领袖陈嘉庚之邀访问新加坡、马来西亚传播拳艺,为南少林武术独步东南亚奠定基础,至今海内外人士寻根溯源,络绎不绝。

五祖拳是泉州南少林武术拳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拳种,在福建省七大拳种中历史最悠久、传播地域最广泛。据现存古谱记载,五祖拳包括五种拳法:“一达摩,二太祖,三罗汉,四行者,五白鹤”,有套路两百余套,空拳、长短兵器自成系统。五祖拳等南少林武术的典型特征是势猛力实,实战性强,无花草步;刚猛稳固,技手绵密,内外兼修,刚柔相济,拳械兼备,体用结合。泉州城乡节日盛行的“刣狮”表演,就是五祖拳的一种展示,它是集南少林武术与民间舞蹈为一体的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总会于1990年在泉州成立,拳友遍及四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周焜民编撰的《五祖门研究》,汇集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祖拳传人和研究者的资料和文章,达40多万字。如今,南少林文化与南音、南戏和闽南建筑、闽南美食并称泉州“五南”,蜚声海内外。五祖拳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2008年“五祖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俞家棍系俞大猷以太祖拳和荆楚剑技为基础提炼而成,属少林武术系列。俞大猷一生戎马倥偬,志在靖边平叛、福祉百姓。少时弃文就武,师从明代“易”学家蔡清弟子王宣、林福学《易》,拜师宋太祖赵匡胤十八世孙赵本学,得其“以易衍兵”和太祖拳棍真传;其棍法又向著名侠士李良钦学荆楚长剑,并得永春刘邦协传授;其拳术还得异人白猿翁秘传,其棍术已近乎炉火纯青。在几十年的抗倭实战中,不断总结发挥,使俞家棍日臻完美,在抗倭斗争中发挥奇效,与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名闻天下。1561年,俞大猷从山西打仗归来,取道嵩山少林寺,传授俞家棍法,主持小山方丈特精选名僧宗敬、普从二人跟随俞大猷3年,在抗倭实战中传授武术,至今俞家棍法仍保留嵩山少林古拳谱中。

《剑经》是俞家棍的理论总结,泉州传统武术无论拳或器械,其风格特点都与《剑经》一脉相承。《剑经》所提的原则与原理,时至今日仍为泉州各拳种奉为圭臬。《剑经》1557年出版后成为明军权威教科书及民间拳师珍藏武典,为中国珍贵之历史、哲学、军事、文学、武术文化遗产。俞家棍及其理论著作《剑经》独领武坛,名冠古今,在武术科学体系中具有巨大的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和史料性,为武术科学的形成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俞家棍在我国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并远播台湾、香港地区,乃至美国、日本、东南亚等世界各地。“俞家棍”于2011年列入第四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永春白鹤拳是清朝顺治年间(1644年~1662年),浙江丽水少林拳师方种之独生女方七娘所创,被列入全国129个拳种中独立的一个拳种。方七娘自幼秉承家学,练就一身武艺,父女为避战乱,南迁福建福宁州北门外(今之霞浦)居住。方七娘因婚姻失意,往“白练寺”礼佛,在寺中因见白鹤舞姿,感悟而揉合于少林拳法之中,几经揣摩衍化,创出“似刚非刚、似柔非柔”之“鹤法”。拳称“白鹤拳”,寺号“教练寺”,以寓发仞之源,并在寺中广传鹤法,名闻遐迩。时永春人曾四与其师颜起诞云游各地以武会友,慕名至寺拜谒方七娘。曾四奉师命拜七娘为师学艺,后结为夫妻。清康熙年间,曾四携妻儿方七娘、曾绿返回永春。在后庙辜厝广授生徒,白鹤拳因此传入永春。永春白鹤拳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广泛传播于福建省及广东、江西等地,流播于亚洲、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并已繁衍成众多的分支流派,许多永春白鹤拳师在海内外传艺授武,盛况赓传至今。广东等地则将传自永春的拳术称为“永春拳”,迄今沿用200余年。“永春白鹤拳”于2010年列入第三批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泉州南少林武术文化的薪火传承与发扬光大,孕育了灿如群星的武林英杰才俊。据文史专家陈泗东先生对《乾隆泉州府志》记载中统计,自清顺治至乾隆约80年间的泉州出的武官人数众多,其中提督7人,参将以下94人,远比周邻区域为多。至于俞大猷、郑成功、施琅、林兴珠等彪炳于史册的英雄人物,更是在抗击倭寇、反抗侵略、统一祖国的历史舞台上演绎出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壮剧!

来 源:泉州经济网 责任编辑:涂志圣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