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抢救保护17个濒危艺种
老君岩、开元寺、古瓷器……泉州的名胜古物,印证着泉州工艺美术的千年光辉。而不久前,本报《环湾生活周刊》关于泉州传统工艺美术的聚焦报道,更是引发其传承与保护的热点话题。记者采访了解到,根据各艺种的发展现状,当前,泉州市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保护主要分成扶持、保护、抢救三类,如对陶瓷、石雕、树脂、藤铁、木雕等已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艺种,以扶持为主,引导其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竞争力;对江加走木偶头、李尧宝刻纸、泉州花灯等仍然维持作坊式生产经营的艺种,则全力保护,并加快启动市场化步伐。
针对脱胎漆器、传统竹编等技艺濒临失传的艺种,泉州市正尽快出台濒危艺种抢救保护“三年行动方案”,预计从下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完成17个濒危艺种的抢救保护工作。
建立5个大师创作团队试点
大师经济,依靠品牌,更有赖于人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艺美术保护传承,先后出台《泉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规定》、《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认定暂行规定》等文件,填补工艺美术保护发展政策上的空白,还设专项资金,用于发掘抢救濒临失传技艺、支持大师带徒传艺、奖励突出贡献者等。
眼下,泉州市还制定了在全市设立100个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储备100名工艺美术大师后备队伍的三年计划,并支持组建大师创作团队,建立5个大师创作团队试点,推动国家、省、市三级大师聚力创新,打造大师品牌,走个性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之路。泉州市还将搭建工艺美术大师跟踪管理服务平台,筛选储备国家级和省级大师后备队伍,在培训教育、带徒传艺、参展参评和行业交流等方面给予支持,并积极引进中国工艺美术集团等知名文化企业,在泉州市建设产业基地。
此外,市政府已同意泉州农校自今年秋季开始,增设木雕工艺、陶瓷艺术、玉石雕加工等三个专业,每学年招收105名初中毕业生。泉州市也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依托中职学校增设工艺美术专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工艺美术专业人才。
启动花巷工艺大院“三旧”改造
为填补公共服务平台的空白,泉州市下阶段还将尽快启动鲤城区花巷工艺大院“三旧”改造项目,建成集大师工作室和“非遗”传习所、濒危艺种抢救作坊、工艺美术精品馆、文化旅游及配套设施为一体的泉州市工艺美术馆。
相关新闻
- 13-07-07泉州伴手礼实行单一认定 有效期3年
- 13-07-07泉州共有989个市级以上生态村
- 13-07-07泉州市将再建95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 13-07-07泉州市今年100万元开展慈善助残
- 13-07-06泉州市住建局11日起组织检查建筑工程质量
- 13-07-06泉州全面启动 第三次经济普查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