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时政要闻»正文

泉州文都五年规划出炉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5-11-07

从影响东亚,到面向世界,东亚文化之都泉州践行承诺,转身蝶变——

泉州:打造城市进化的“文都范本”

 

 

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明日开幕。作为盛会主要活动场地之一,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已经建成,主雕塑“帆影”展现灵动飘逸的身姿。 (陈起拓 摄)

今夜,光明之城又将迎来一场光影盛宴。借助欧亚城际互动艺术装置,欧洲文都比利时蒙斯,在万里之外与首个东亚文都泉州亲密“握手”,见证亚洲艺术的盛会。

今夜,古城泉州还将实现与文都伙伴们的美丽约定。比利时蒙斯、德国鲁尔区、法国马赛三个欧洲文化之都,以及中国泉州和青岛、日本横滨和新潟、韩国光州和清州6个东亚文化之都代表将共聚一堂,共襄跨越国度与文化的盛举。

这是欧亚文都家庭的首次聚会,也从侧面展示了泉州作为文都先行者的影响力。

两年间,东亚文化之都犹如一只点金妙手,催生了规模空前的文化转型工程,打开了“文都”外交的新门,并以“文都+海丝”的叠加模式,与世界对话,写下文化之都引领城市进步的生动样本。

文都+海丝 打开城市外交的新通道

2013年9月,中韩日三国文化部长会上,泉州与光州、横滨一道接过首个文都纪念牌,并写下约定——“共同提炼亚洲价值,树立东亚文化之都发展之典范”。一年之后,三座城市从陌生人变为好朋友,缔结崭新的友好合作城市,延续着文都的生命力。

泉州深知,借力“东亚文化之都”,泉州不仅要在东亚范围内,参与共筑亚洲文化精神家园,还应该走得更远,以城市梦承载中国梦,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展示文化大国的泱泱风范,服务国家外交大局。

因此,泉州大胆跳出三国三城的小范围交流,亮出“东亚文化之都”与“海丝先行区”的双重品牌,开辟了自己的“海丝文都朋友圈”。两年来,泉州与“欧洲文化之都”、“阿拉伯文化之都”、“东南亚历史文化名城”等世界一流城市展开对话。

由此,泉州得以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更大作为:

更多高端国际性活动落户泉州。去年6月,泉州首次承办国家级国际会议——首届中国与阿拉伯城市论坛,并倡议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今年2月,泉州举办了海丝国际研讨会,来自30多个国家的两百余名专家共论丝路未来。不久前,中央批准同意,将文化部与省政府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泉州。如今,随着亚洲艺术节的开启,亚洲文化论坛、国际木偶节、国际南音大汇唱、世界白鹤拳大会也将一一上演。

与此同时,带着“文都”和“海丝”作品,泉州图文并茂地“登陆”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参与了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走遍了马来西亚、丹麦、塞尔维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南非、土耳其……

全球聚光灯也前所未有地瞩目泉州。中新社“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启动仪式,人民网“行走新丝路”活动均选择泉州。泉州城市宣传片、《光耀东亚》等专题和新闻频频通过央视国际频道亚洲版、欧洲版、美洲版、阿语版向世界播出,中央媒体、韩日媒体也持续关注“文都”建设。

如同千年前成为古老中国眺望世界的窗口那样,未来,泉州也将建设成为一个通往世界的宽阔出口,成就一个文化城市践行国际外交、国际合作的出色范本。

文都+城市 古城、新区、古港携手突破

以古城、新区、古港三大核心工程领衔,带动全域文化联动提升。引入“文都”视角,泉州城市变局跃然呈现。

仿佛经历一场逆转时光的“魔法”,西街宋宅116号在百岁之时,迎来一场修旧如旧的修缮,重现昔日光彩。随着西街片区保护整治的推进,它被列为整治修缮示范点,以“政府出资、业主出让使用权”方式正式启动修缮。此外,还有“业主出资”、“政府收购”两种方式,由业主自愿选择。未来,以这种模式,西街东片的历史文化街区,将逐步打造“中国传统城市生活体验区”,成为泉州的“城市会客厅”和市民的文化、精神家园。

在古城文化复兴中,既有留住乡愁的修旧如旧,也有保留神韵的大胆翻新。2013年11月,沉寂已久的中侨粮油厂,迎来改变命运的时刻。由北京奥运会地标建筑“鸟巢”的设计单位操刀,3个月后,一座高26.3米、长97.1米的钢架构大厅拔地而起。它充满现代建筑的力量感,又仿佛就地生长,与老城区相得益彰。两年多来,这座市民口中的“大麦仓”,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艺术场地。从百花齐放的开闭幕系列活动、县域文化周,

再到如今的亚洲艺术节,一路见证“文都”风景。

跳出古城,新区建设“一张白纸”,大笔挥毫。今年8月,打桩机、运沙车开进了东海市民广场,备受市民关注的公共文化中心项目启动建设。未来,泉州科技与规划馆、泉州东海工人文化宫、泉州图书馆、泉州大剧院将犹如盛开的“四片花瓣”,托起“亚洲多元文化发展中心”。而在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湖畔,由中央美院设计,一个规模万亩、世界水准的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正在崛起。这也是全球第一个以“海丝”命名的公园,其中,首期的亚洲园于短短三个月内建成,在本届亚洲艺术节期间开园迎宾。

由西向东,面向大海,千年古港吹响转型升级号角。对应城市不同功能片区,泉州湾内的古港群落调整功能,实现港城联动。已不具备现代港口发展条件的古码头、古渡头,转换角色,被赋予新的功能,融合进城市及区域中。具备条件的港口,则承担起交通、旅游、休闲等职能。其中,后渚港区将完善旅游休闲配套服务设施,结合市域慢道系统的引入,打造出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肖厝港区成为国家进口粮食首批指定港区;斗尾港区去年共接卸30万吨级原油船56艘,成为我国主要的原油储备基地;石湖作业区进口荒料石400万吨,为东南亚最大的荒料石进出口港区。截至去年底,泉州港共开通运输航线130多条,集装箱航线76条,与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有海运往来。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12亿吨、集装箱188万标箱。

文都+产业 文化首次成为城市经济支柱产业

与“文都”同年诞生的刺桐里,是“文都”催生的泉州首个跨界文化交流平台。它的“座上宾”涵盖了古玩、书画、瓷器、木雕、茶业、设计等多种门类。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进行文化品的常态交流、鉴赏、义拍,也可以发挥想象力,自选主题活动,让书画与陶瓷结合、陶瓷与鞋服对接、茶业与书画相交、地产与艺术品相融。

刺桐里正是“文都”效应下泉州文化产业日新月异的缩影。随着一大批先行者的涌现,当年播下的一粒文化种子,如今已经渐渐开花结果。2013年,泉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近269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占GDP比重超过5%,首次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去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309亿元,同比增长15%,突破300亿元大关,连续3年居全省首位。

站在东亚文化之都的新高度,越来越多的传统泉企迅速搭上文化快车。传统制造产业大胆探索“文化+”模式,辉煌水暖集团与功夫动漫(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拍摄3D动漫作品《卫浴也疯狂》,金鸡服饰联手皇品微电影,投拍了《田埂上的梦》等公益微电影,将产品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融会贯通其中。借助“文都”平台,泉企更尝试着与韩国的原创设计力量联姻。风靡古城的“大罐秀”,正是韩国EME公司与泉州本土新海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打造的艺术精品秀。

以牵手文化为风向标,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投入文创行业。瞄准“文都”市场的潜力和机遇,泉州一批艺术家开始寻求建立民营艺术馆。“中国首个独立的石雕艺术馆”鼎立艺术馆请来了全球最年轻的美术馆馆长;门里博物馆成为福建最大的民营博物馆;本末艺术馆将邀请国际艺术界专家组成专业学术委员会……正是源于对“文都”的自信,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敢于与公立博物馆同场竞争。

而在更广的范围内,这股愈演愈烈的文化风潮正改变着古城产业业态。旅游业、文创产业、服务业等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新门街商业区已吸引了不少国内文化集团的总部。”鲤城区创意办工作人员陈南骅介绍,凭借“文都”号召力,一大批文创园区崛起壮大,并由单一业态向着文旅商的多元业态发展。“以往入驻企业多为发展休闲娱乐业态的文创园区,如今转变成为文创产业孵化的天堂。”领SHOW文旅集团总经理张澍楠坦言:“泉州领SHOW文创园区已有300多家文创企业入驻,吸引海内外创客人数6000人以上。”

“文都”同样成为旅游业的引擎。去年,省外游客的过夜人气,泉州首次摘得全省第一。今年,泉州成功当选中国入境游“最具吸引力城市”。为了满足激增的客流量,一大批带着老泉州印记和文化味道的民宿悄然兴起:泉州众山小国际青年旅舍、西街旧馆驿青年客栈、泉州肃清门青年客栈等。“‘文都’之后天南地北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每逢节假日已是一房难求,我们正筹划多开几间连锁客栈。”西街旧馆驿客栈老板小草微笑地说。目前,为了方便外来游客,泉州新开通了“智慧游鲤城”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整合古城游线路推介、达人攻略、风味小吃、学说泉州话等板块内容,迈出“智慧旅游”第一步。

文都+民生 数万场文化活动烹“全民大餐”

款款东南望,一曲《凤求凰》。南音绕古城,奏响新篇章。

泉州南音第一个有剧情的创新力作《凤求凰》在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亮相,便惊艳了新一代的弦友。

这是延续文都韵味的新篇章,亦是推进文化惠民的新篇章。

从“东亚文化之都”到亚洲艺术节,像《凤求凰》这类的“文化红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这一切,得益于泉州文化惠民的“提档升级”。

对城市居民而言,文都意味着全民共享的免费节庆。去年2月,泉州、韩国光州、日本横滨三个城市代表同聚光明之城——泉州,共同点燃花灯,开启“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序幕。仅去年一年,全市就举办了240多场重大文化活动,2万多场群众文化活动,100多场县域文化特色民俗活动,让市民天天过节,直呼过瘾。期间,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土耳其、伊朗、埃及、意大利、非洲马里、英国、希腊等“海丝”沿线和关联国家的艺术家分赴泉州各县(市、区),与当地民众共享国际艺术盛宴。

除了邀请艺术团,市委市政府亦将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免费或低票价文艺精品公益性展演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以高甲戏为例,少则免票,最高也不过百元的票价机制背后,是“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惠民之风。

文化惠民更带来了文化工程、文化服务的升级。作为建设中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泉州将投入40多亿元,建设10个重大文化民生设施。目前,在农村和企业,泉州已实现村村有书屋、名企有书屋。在城市,文化街区被精心留存呵护。以经济最发达的晋江为例,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专门开辟了五店市传统街区,不仅“留住乡愁”,还打造养生休闲产业,让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产生实效、惠及民生。

明日,第十四届亚艺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即将启幕。届时,73项魅力文都活动,将延续“文化惠民”的主题,11国的艺术表演、各色展览、创意市集将在“家门口”上演,让群众继续感受亚洲艺术,领略“文都”风采,畅想一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泉州网-泉州晚报记者 郑意凡 林绿波 许雅玲 殷斯麒

来 源:泉州网-泉州晚报、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