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 问责山东疫苗案 357人撤职降级
我国研究建立疫苗管理长效机制
二类疫苗由省级机构集中采购
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对记者表示,两部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建立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的长效机制。 (据新华社电)
接种单位不得直接向疫苗生产企业购买第二类疫苗
会议明确,严格疫苗流通管理,将自愿接种的第二类疫苗比照国家免疫规划用的第一类疫苗,全部纳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集中采购,不再允许药品批发企业经营疫苗,坚决制止通过借用资质和票据进行非法经营的“挂靠走票”等行为。
两部委表示,将改革完善第二类疫苗集中采购机制,第二类疫苗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集中采购,由县级疾控机构向疫苗生产企业采购后供应给辖区内接种单位。接种单位不得直接向疫苗生产企业购买第二类疫苗。疫苗生产企业直接向县级疾控机构配送第二类疫苗,或者委托具备冷链储存、运输条件的企业配送,这将大大减少中间环节,有效解决第二类疫苗流通混乱的问题。
建立疫苗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追溯制度
会议提出,建立疫苗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追溯制度,强化储存、运输冷链要求,增设疾控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环节索要温度监测记录的义务。
对此,两部委明确,将加快建立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疫苗生产企业、疫苗进口单位、配送企业、县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要依法建立真实完整的销售、购进、储存、分发、供应记录,并做到票证一致、票货一致、票款一致。加强疫苗冷链管理,疫苗储存、运输的全过程不得脱离冷链,并定时监测、记录温度;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组织制定疫苗生产、储存、运输的操作规范,加强冷链运输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村医不得开展第二类疫苗接种业务
会议要求,加大处罚及问责力度,对非法购销、未按规定储运疫苗等违法行为提高罚款金额,增设对责任人员的禁业处罚,并严格属地监管职责,增加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的规定。
为严格禁止非法疫苗销售行为,两部委明确,未取得资质的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从事疫苗买卖、储存、运输等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用邮售、互联网交易等方式销售疫苗,也不得以任何方式赠送疫苗。药品经营企业不得销售疫苗。
同时,将规范接种单位设置和人员资质,在农村地区实行以乡镇为单位的集中接种模式,村医不得开展第二类疫苗接种业务。
此外,还将建立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建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传染病防控需要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结合专家科学论证意见,逐步将安全有效、财政可负担的第二类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相关新闻
- 16-04-01今年一季度全市公积金投入23.41亿元 支持购建房面积超37万平方米
- 16-03-30住房公积金业务办理更简便了 新流程4月1日起测试运行
- 16-03-25问题疫苗大部分已被使用 很多流向农村接种点
- 16-02-21泉州今起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同步上调至1.50%
- 16-02-19住房公积金利率调整将提升缴存积极性促进扩容
- 16-02-15本月起泉州市公积金异地贷款能办理了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