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时政要闻»正文

智能“先锋”助力“泉州制造2025”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6-13

 

 

 

第八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智能制造(泉州)研讨会现场

 

人物名片: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飞跃

报告题目:《平行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迈向可编程的工业》

 

人物名片:台湾机器人协会理事长 李祖圣

报告主题:《服务型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之研制》

 

人物名片:台湾大学特聘教授、国际制造工程学会(SME)台湾分会理事长 杨宏智

报告题目:《美国的制造政策——两岸生产力4.0的政策动力——3D打印技术于自动化产业与半导体产业之最新应用》

 

人物名片:北京大学教授、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副理事长 刘宏

报告题目:《智能机器人——人类社会工具发展的最高形态》

6月,火红凤凰花开的季节,第八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智能制造(泉州)研讨会如期而至。11日,250多名两岸科技专家学者聚首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试点城市——泉州。八项合作为企业插上智能羽翼,四场主旨报告会引领前沿科技潮流,两个论坛让科技思想撞出智慧火花。此外,围绕泉州产业发展,两岸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建言,助力“泉州制造2025”迈上新的台阶。 □本报记者 吴宗宝 吴丽娇/文 戴涵琦/图

部门举措

搭建两岸桥梁 服务地方经济

泉州市科协积极“引进来”“走出去”

“泉州制造2025”的战略任务之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终目标是创新要成为泉州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实现创新驱动不能一蹴而就。近年来,泉州市科协走在政策之前,围绕创新,在泉台科技交流和合作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增进了泉台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泉州经济发展。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泉台科技交流的主要形式包括学术会议、合作研发、青少年科技互动等。学术会议方面,市科协借助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邀请台湾医药界科技人员来泉交流;邀请台湾湿地学会、高雄市两岸农业产业科技发展协会、台湾硅基液晶产学联盟、台湾光彩促进会、台湾溪流协会等5个台湾科技社团,参加“第六届海峡论坛·2014年海峡科技专家论坛”;资助科技论坛“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首届海峡两岸(闽台)水务技术研讨会。

合作研究方面,市科协牵线泉州企业与台湾企业项目对接,促成1个项目合作;推介3个泉台合作项目在海峡科技论坛上正式签约;推动泉州市农科所、泉州师范学院湿地研究所、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高等学校生态与资源统计重点实验室,分别与台湾相关对口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举办泉台农民合作组织研习班。

两岸青少年科技互动方面,市科协也不遗余力:2014年海峡科技专家论坛上,推动泉州市湿地学会和台湾湿地学会现场签订了《泉台两地青少年湿地保护科普夏令营合作协议》,双方明确轮流在两地组织举办青少年湿地保护科普夏令营;邀请金门、马祖、台中等地的学生来泉,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科技教育论坛,促进泉州台湾两地的科技教师探讨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工作。

除了“引进来”,市科协也积极“走出去”,先后鼓励、支持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市给排水协会、泉州港口协会等6个学会(协会)50多人次赴台开展科技交流;资助泉州市湿地学会赴台参加台湾湿地学会学术年会,并签署合作发展备忘录;2014年,市科协首次独立组团赴台进行经贸考察,组建福建省数字安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参访团赴台,学习台湾保全业先进的服务理念,推动福建省数字安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台湾中华保全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促进双方在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合作。

主旨报告

拥抱平行时代

“每个人一生下来,除了物理空间里有一个你之外,同时网络空间,即虚拟空间里也有一个你,而且不止一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在《平行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迈向可编程的工业》主旨报告会上,针对未来的社会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王飞跃提出的平行系统,指的是由某一个自然的现实系统和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虚拟或理想的人工系统所组成的共同系统。自有文字的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便有利用平行系统引导、管理和控制人类活动的记录。人工系统和实际系统相互借鉴,协同发展,确保系统按照期望目标发展。平行化是未来工业5.0的一种趋势,它的理念就是“人工+计算+平行”。

为什么需要知识自动化?王飞跃在报告会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正从工业时代向知业时代或智业时代迈进,社会中的许多组织过程在人工环境中的动态变化加剧,也必将催发未来的新型社会管理产业。将来我们必须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管理机器,否则就会在社会过程中产生许多‘爆炸’,就像由于控制不当在浮渣生产中发生重大事故一样。为此,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社会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等问题,考虑知识工作的集成和自动化等核心技术。”

“我国发展智能制造的优势在于广阔的市场规模、低廉的成本优势、对市场快速的响应能力,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结合目前国内智能制造优势,王飞跃对泉州产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目前,整个社会已经进入到了‘新IT时代’,它是由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相加而成的。来到泉州以后我发现,泉州传统制造业的基础非常强,在未来发展方向上,不仅要巩固‘硬技术’还应重视‘软技术’,包括知识自动化、软件机器人等方面,并利用知识自动化,提升工厂管理水平,实现良性循环。此外,应充分利用海峡两岸科技社团资源,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实现泉州产业升级。”

服务型机器人将“走进”每个家庭

“要做好一个机器人首先得要有一个好的底盘。”在《服务型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之研制》主题报告一开始,台湾机器人协会理事长李祖圣与现场人员分享经验,“我们做出了四轮独立旋转、四轮独立悬吊的机器人,即四个轮子由八个马达控制,可实现多种操控模式。”

“未来某一天,服务型机器人一定会走到每个家庭。”李祖圣认为,在机器人走进家里之前,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与机器人相关的法律。当服务型机器人将视觉定位信号连到云端的时候,可以通过大数据信息来判断人的个性是什么,久而久之也能和人产生“感情”。李祖圣表示,“目前,许多公司、学校生产出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展示自身的技术水平,通过这样的竞争关系,服务型机器人的发展将随之加快。”

高阶3D打印+传统产业的“加减法”

3D打印技术自问世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此次研讨会,杨宏智带来的理念是,3D打印技术是两岸生产力4.0的政策动力,是开创台湾产业成长的新契机。

在杨宏智看来,3D打印技术可以运用到多个生产领域,它发展到高阶阶段,势必要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推动创新核心技术与产业共通技术结合,实现产品的快速研发、客制化制造、实现再制造,助推产业升级,实现产值的“加减法”。

会上,杨宏智以汽车制造为例,用来说明3D打印技术中的选择性激光烧结对汽车引擎的带动作用,而且生产的时间成本大大缩小,相比传统铸模所需的3个月时间,使用3D技术的汽车引擎的生产时间减少为4天19个小时。

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试点城市泉州,如何实现产业的更好发展?对此,杨宏智认为,泉州不能止步于试点,而要考虑如何做出亮点。泉州产业的智能制造,要抓好“效率、生产速度、灵活性”这三个关键词,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生产力和高度附加值。现在“泉州制造2025”的政策已经出台,产业要紧紧跟着这个政策的“火车头”,结合本地实情,复制成功的经验,站在已有的成熟工业技术的“巨人”肩膀上,向前跑。

两岸智能制造的技术该如何融合?杨宏智建议,泉州要盘点自己的优势,与此同时,要从台湾目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模具、机床等产业链中找到可以合作的契合点,进而利用台商的工业实力和雄厚的资金,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

未来人类将与机器人广泛共存

研讨会上,刘宏分享了他的一个生活体验。他说,家里有好多个遥控器,开启空调、电风扇等,遥控器上的按键很多,“我统计过,有一个遥控器上有70多个按键,我妈妈不知道怎么用,这说明不够智能化”。

他认为,当今社会,智能制造已是发展趋势,经过一系列科学推理,智能机器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三元工具(物质—能量—信息,三元素两两组合),它是人类工具发展的最高形态,可以实现从生产力的解放到“生命力”的解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机器人的“春天”已经来了,即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到来,理由是根据ABI的市场预测,201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00亿美元。“将来,服务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家庭的重要‘成员’。”他说。

智能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是怎样一种社会?刘宏抛出如下观点:未来社会是人机共存的信息社会,人将与机器人广泛共存,“人机共存的时代,是推动智能科学技术社会需求、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动力”。

专家观点

泉州产业建设如何“突围” 台湾科技专家建言献策

海峡两岸智能制造(泉州)研讨会,两岸科技社团及有关专家在泉州畅谈交流,在他们眼中,作为“国家制造2025”唯一试点的泉州,未来的产业建设如何突破现有局限实现更好发展?今后,两岸智能制造技术该如何融合?带着这两个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其中的6位参会人员。

新竹交通大学退休教授傅心家:在我看来,两岸在智能制造发展方面各有优势。据我所知,泉州的传统制造业有很好的基础,但是智能制造是近几年才起步,目前需要更多的经验和技术。台湾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经具备智能制造基础,起步较早,所以目前来看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较为丰富。当然,也有部分企业看到泉州制造业前景,选择来到这里。海峡论坛上两岸签订了包括《工厂物联网终端及自动化系统》等在内的8个合作协议,为两岸智能制造搭建了合作的桥梁。相信未来几年合作双方会共谋其利,形成互补。同时,这样的合作模式,也将助力泉州产业转型升级。

虎尾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系主任蔡明标:智能制造未来发展的重点在于人才培育,尤其是软件和信息人才。虎尾科技大学设置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机械材料、光电专业已有十多年之久,特别在精密机械方面,培养出许多专业教师和毕业生。泉州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高级人才需求较大。产业转型升级不能一蹴而就,除了制定正确的策略之外,还要重视引育人才。两岸可以通过加强人才培育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其次,应从供给侧进行改革,生产出标准化、个性化、附加值高的产品,才能吸引更好的人力投资。

元智大学教授兼工程学院院长李硕仁:近十年来,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各类产品市场很大,在创新性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大胆突破。台湾产业转型起步较早,最近出现了部分企业外移的现象。在我看来,两岸的合作空间一直非常大,在制造业生产或者服务精神理念上,甚至更多领域可加强交流与合作。另外,教育和政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处于转型中的泉州,可以通过引育转型过程中所需要的人才,让技术人才年轻化,利用人才技术创新来驱动社会动能的轮子。同时,配套转型所需要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产业成功转型。

高雄市中小企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兼对外活动总指挥李重德:参加海峡两岸智能制造(泉州)研讨会的我们,私底下交流发现,泉州的产业实力很强,经济总量大,可是这座城市在外界知名度却相对逊色,是不是因为自我宣传不多?

泉州要打造国际品牌,将“泉州制造”推向国际市场,要在大产业的基础上做强。从这点上看,泉州可以跟台湾紧密合作,实现快速提升。做强的目标,也是台湾的目标,既然目标一致,何不强强联手实现无敌手。现今,“泉州制造2025”的政策已响应,接下来就是要相关企业进行落实。我觉得,两岸的合作机会很大,可以大胆尝试。

主流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福:对于企业来说,利润和资金是两个核心指标,怎样做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且资金周转通畅,如何无缝对接融资,这些都需要企业认真思考。泉州以中小企业为主,融资相对困难,可能存在可供抵押物不足的融资瓶颈。这些企业要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怎样利用互联网金融,及时取得资金,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泉州和台湾各有优势,两岸不妨把合作共赢当成一个共同的事业来经营,相互取长补短。泉州可以利用台湾在市场营销、金融方面的经验,通过民间渠道与台湾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引进技术,创造价值,将两岸制造业的智能制造推向新高地。

高雄市中小企业协会轻机能纺织新创联盟召集人林荣活:这是我第一次来泉州,感觉特别好,泉州的人、环境、风俗、企业都让我备感亲切,没想到高雄和泉州的距离如此之近。

泉州纺织业在国际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台湾的轻机能纺织技术很不错,是中南部相当重要的产业,如果双方能保持持续性的交流,通过技术、生产线的融合,共同提升,两岸纺织业在世界的影响力将更强。

目前,我感觉两岸的交流次数还有待增加。其实,泉州的企业、专家也可以走进台湾,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这样一来,双方对彼此的需求也更明确,也更有利于合作。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