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文旅产业»正文

晋江人庄履丰曾参与重修《大明会典》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4-03-29

晋江青阳庄氏自古以来即为名门望族。明清时期,青阳庄氏科举人物众多。自明成化十年(1474年)庄荣中举至明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庄氏家族出了进士13名,举人14名,贡生4名。在清代,又有进士2名,举人5名,贡生4名。明嘉靖八年(1529年),庄用宾、庄一俊、庄壬春三人同榜考中进士,家族出现人才井喷的壮观景象。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家族中,有一个名字迄今为人们所惦记,此人便是曾参与《大明会典》编修的名士庄履丰。

 

明清时期,青阳庄氏科举人物众多。此为庄氏家庙外景。

天赋过人

踏入翰林院大门

庄履丰,字中熙,号梅谷,明代晋江青阳里人。说起庄履丰,不能不提他的祖父庄一俊。

 

家庙内,联文“一榜三龙齐奋”指的就是庄一俊、庄用宾、庄壬春三人同时中进士。

庄一俊,号石山,又号八石,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那一年青阳庄氏有庄一俊、庄用宾、庄壬春3人同时中进士,人称“一榜三龙齐奋”。庄一俊一生刚正不阿,诗文书法皆有成就,泉州风动石上的“碧玉毬”三字就是他的手笔。庄一俊早年在朝中吏、户、兵三部皆曾任职,后官至浙江参政,但他豪放直言的个性却令自己在官场中四处碰壁,终因得罪权贵被削职为民。返回青阳故里后,庄一俊在青阳石鼓山下建“一圃、一台、三亭榭”,园圃匾曰“请学农圃”(后称“明心草堂”)。庄一俊在这里师督庄氏诸子弟力学,大大促进了当地文风。

 

风动石上的“碧玉毬”三字即为庄履丰的祖父庄一俊手书

由于庄一俊旧时在吏部声名显赫,而古人常称吏部为“天官”,所以其在青阳的故居便被称为“天官第”(今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内)。庄一俊在世时,天官第内除有学堂外,堂左还设“开径轩”以招宾,堂右设“过庭轩”以居诸子,另有水亭等建筑物。庄一俊曾作《小居》诗曰:“雀饮砚池水,蝶翻菜圃花。虽非高士宅,终是野人家。”把在青阳的田园生活,描绘成一幅宁静空悠的画卷。

 

位于晋江五店市内的“天官第”

庄一俊育有四子:望槐、望栋、望根、望梯。庄履丰即望槐之子。庄望槐生得“昂身山立、方瞳重颐”,平常恢宏大度,说话声如洪钟。年轻时曾读书于紫帽山古玄室,生平精于经术,著有《四书章解》《系辞释言》《二游纪兴》等。庄望槐屡试科举不第,一向豁达的他也就不再坚持考取功名,转而专心培养两个儿子履丰、履朋。

庄履丰打小就在爷爷庄一俊和父亲庄望槐的共同教导下成长,也继承了他们俩率真质朴的性格。据说庄履丰小时候即展现过人的文化天赋,广读诗书、博研经史,到了弱冠之年即“善古文辞,下笔数千言,纚纚多惊人语”。隆庆五年(1571年),庄履丰举于乡;万历五年(1577年),成功登进士第。当时分校礼闱的大臣赵用贤,在看过庄履丰的卷子后大加赞赏,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久,庄履丰被选为庶吉士,后又任翰林编修、修撰。

 

古时庄一俊即在青阳山下建草堂,图为青阳山石鼓庙。

续修会典

成就不世之功

明朝有一部重要典籍叫《明会典》(又称《大明会典》),这是朝廷委派专业团队编修的一部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典。《大明会典》对有明一代的典章制度进行归纳、概述,且经多次补纂删润,备载诸典制之事例,为明人提供了遵循典制的依据。关于这部法典,后世史家谓:“以昭一代之章程,垂万年之成宪。”足见它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了。《大明会典》也成了今天人们研究明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典籍。

《大明会典》的修纂可以追溯到明初,当时明太祖初著《诸司职掌》,初步确立了行政方面的立法;后来英宗找大臣纂修条格,以续典制,不过却没成书。会典正式编修始于弘治十年(1497年)三月,当时孝宗命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充总裁官,前后调动数十人,纂修五年,方才成书。弘治十五年(1502年),《大明会典》被捧入文华殿收藏,共计180卷,但直至孝宗去世,会典仍未刊行。《大明会典》首刊于正德六年(1511年),由武宗命内阁“重加参校,补正遗阙”,然后刊刻。到了嘉靖年间,世宗尝命儒臣续修会典,前后修了两回,都不尽如人意。

万历四年(1576年),《大明会典》迎来了最为关键的一次重修。这年明神宗敕谕内阁,由大学士张居正任总裁,带队重修会典。万历十三年(1585年)书成,共有228卷之多,万历十五年(1587年)刊行,前后历时十多年,世称“万历重修会典”。正好就在《大明会典》开启重修的第二年,庄履丰进入翰林院任编修,不久又因知识渊博而被拔为修撰,并被挑中参与重修。所以他几乎全程参与了此次《大明会典》重修工程。

重修会典成书后期,张居正病逝,继又被抄家,故其名未入书。重修总裁列名3人,分别是阁臣申时行、许国和王锡爵,副总裁则有礼部尚书沈鲤、吏部侍郎沈一贯、朱赓,礼部侍郎王弘诲、张位、于慎行,侍读学士徐显卿等7人。当然,这总裁和副总裁基本都是审阅成员,真正的纂修官为赵用贤、刘虞夔、刘元震、孙继皋、庄履丰、萧良有等17人。要知道,当时翰林院内有编制数十人,庄履丰能得以脱颖而出,成为会典纂修官,自然有其过人之处。据说他对治政之道颇有研究,而且“通达国体”,为文时“博达宏阔,川涌岳停,世人推服之”。大学士王锡爵也十分心仪庄履丰的文章,每次庄履丰拿疏文给他看时,王锡爵“未尝不击节称善”。在参与重修会典之后,世人皆敬称庄履丰为“庄史官”。

如今,人们在提及《大明会典》时,引用最多的便是万历本《会典》。史家认为,经万历重修,《大明会典》无论在内容、 形式,还是体例,均更趋完善。而庄履丰等纂修官亦因该典而青史留名。

仗义行仁

是非面前不畏强权

庄履丰在翰林院的十几年时间里,其实一直是风生水起的状态。从入选庶吉士,到获授翰林编修,再转修撰,后来担任记注官(记录皇帝日常生活的官员),成了皇帝的近臣。不久又充任经筵官,专门负责给皇帝讲课,这样的职务实在是很吃香的。历史上许多官员在这样的位置上得到过皇帝的青睐,旋即迎来“火箭提拔”。然而,庄履丰是个疾恶如仇的人,在是与非面前,他不会因为要直面强权就选择沉默或者逃避。在两件大事的处理上,很能说明他的性格,其一是赵用贤廷杖案;其二是洪朝选遭冤杀案。

万历五年(1577年),首辅张居正父丧“夺情”,翰林院检讨赵用贤上疏反对张居正不守父孝,结果遭神宗下旨廷杖于宫内北门。赵用贤本就身材肥胖,这一打被打得“肉溃落如掌”。挨完毒打后,赵用贤还被撤职为民。这一来,搞得朝野群情激愤。当时还只是庶吉士的庄履丰,不忍看赵用贤受苦,冒着得罪皇帝与首辅的风险,与两三位翰林院同门一道将被打得血肉模糊的赵用贤搀扶出宫,并寻医救治。父亲庄望槐得知此事后,连声赞道:“赵先生,丈夫也!”认为赵用贤直声震天下,履丰不顾个人安危将赵先生救回家,也是义举。赵用贤康复后,特地写信给履丰,说自从他被削职为民后,“亲故多鸟兽散匿”,而独有望槐、履丰父子不加引避,坚持帮助他。万历十一年(1583年),赵用贤获平反,得以原官起复。

南安人洪朝选曾任刑部左侍郎署尚书,是朝中骨干力量。隆庆三年(1569年),洪朝选奉命赴襄阳勘办辽王案。首辅张居正和辽王素有旧怨,打算借机置之于死地,在洪朝选出发办案之前,张居正特地授意他定辽王“谋反”罪名,却遭严词拒绝。经调查后,洪朝选以“淫虐有实、谋反无据”回复朝廷,辽王虽受严惩,但没被治死罪。因为辽王一案,洪朝选得罪了张居正。之后不久,张居正借考核时的机会,把洪朝选罢官归籍。洪朝选回乡后,疏斥张居正“夺情”不守父孝,并言及福建巡抚劳堪等用新铸钱发饷、致失军心等问题,导致又结怨谤。不久,张居正、劳堪等人罗织罪名,将洪朝选捕入大牢,并不断加以迫害,最终导致万历十年(1582年)洪朝选亡于福州狱中。消息传出,天下震惊。洪朝选的尸身被曝于狱中三日不得出,身在京城的庄履丰闻讯,忙让福建的两位朋友前去殡殓。身边的知交都替庄履丰捏了一把汗,认为他这样做等于公开得罪首辅张居正,势必引祸上身。庄望槐却直言道:“贫富、死生有命,在义不为苟避耳……”并安慰儿子说:“儿即以此得罪,无恨,老父亦无恨矣。”望槐、履丰父子将“君子喻于义”的古风展现得淋漓尽致。李清馥在《闽中理学渊源考》便赞履丰曰:“至其迈往之气,有时勃发,必奋为义。”

文华留世

彬彬而成一家言

庄履丰为官时间不长,仅有十来年。不是因为他能力不行,也不是因为他犯错被劾,而是因为他在接连遭受骨肉离世之殇,身心俱疲,最终自己也没能逃脱病魔的恶爪,竟至一病不起。

从万历十四年(1586年)开始,庄履丰的继母弟履揆、履台,还有庶弟履斗,相继离世;万历十五年(1587年),亲弟弟履朋病逝,年仅39岁,这令履丰痛入骨髓。紧接着,堂弟履源以及三叔也逝去;万历十六年(1588年),父亲望槐撒手人寰,这令庄履丰的世界彻底崩塌了。在“丁外艰”期间,履丰也不幸染上重病,不久便自驾鹤西去了。

庄履丰主要以文才名世,明清地方志皆将其列入“文苑类”。直隶山东道监察御史杨光训称赞他的史学篇章“盖标英秦汉,裁绣六朝,搜奇唐宋,彬彬乎勒成一家言,而胪于作者之林矣”。庄履丰的一些文化观点,迄今仍值得回味,譬如他曾说:“夫文章也者,天地自然之理,万物自然之情。触之气而成声,宣之祠而成彩。不期文而文生,而非可以易而求之者也……大抵情者文之经,辞者文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成而后词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今人不求之理而求之词,决裂以为体,饾饤以为句,气离而不属,声离而不节,就而玩之,若腐木湿鼓之音,而不足与听也。”将文、理、情之间的微妙关系,说得明明白白。庄履丰还曾作《鼎修董仙下洞疏》《为仲玮从叔祷嗣清源洞疏》等文,从侧面展示了明代泉州清源山的部分风貌与景致。而今在晋江五店市的庄氏家庙内,亦悬有庄履丰、庄履朋等人的《文魁》匾额。明代泉州城内善济铺(今市区中山路花桥慈济宫一带)曾立有“祖孙兄弟进士、祖孙兄弟清阶坊”,该坊即为庄一俊、庄履丰、庄履朋而立。坊旧时圮毁。

 

家庙内悬有庄履丰等人的《文魁》匾额

庄履丰一生交友广泛,李贽、俞大猷、褚国贤、何乔远、梁祖龄等人都是他的知交。庄履丰的《庄梅谷先生文集》便是友人赵用贤选稿、王三阳审阅,门人黄汝良编纂、杨光训校正的。该书除了有文人间的应酬唱和之外,所作诗文涉及晚明社会、政治和历史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庄梅谷先生文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责任编辑:苏慧敏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