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综合»正文

泉州6处沉船疑点今起水下考古 首站深沪湾海域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8-05

从哪里开始进行考古?

选取6处疑点 首站从深沪湾海域开始

为了更好地挖掘保护,一支颇具水下考古经验的队伍在泉州集聚。

据介绍,2016泉州海域水下文化遗产项目,是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福建基地、泉州市文广新局三家单位联合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队,领队由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所副所长羊泽林先生担任,副领队由泉州市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红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所副所长丁见祥担任。

参与的水下考古队员及技术人员,分别来自北京、山东、福建等省市。“以本省水下考古力量为主,队员分别来自福建博物院、福州市考古队、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晋江博物馆等单位。”张红兴说,今后45天里,大家将与海朝夕相处。

此次,考古队员们将从47处的古代沉船线索中,筛选出6处最具可能性的沉船疑点进行水下考古,按照晋江深沪—东海浔埔—惠安小岞三个中心,辐射周边海域,由南向北推进。

“这6处,都是具备文献记载、实物遗存以及口碑效应这三方面特征。具备这些特征,也就表明水下文物遗产存在的可能性较大,当然,在具体的考古过程中,会辐射周边海域,也会根据渔民、船工、村民等的反馈,增加调查点。”张红兴说,晋江深沪湾海域将成为水下考古的第一站,今天开始进行。

水下考古船长啥样?

吃水深度较浅 曾参与碗礁一号考古

水下考古在泉州并不多见,考古专家到底都是怎么开展考古工作的?为了让大家看个透彻,昨天,海都记者登上了停靠在晋江深沪渔业码头的水下考古工作船,亲历考古队员的海上工作平台。

船头船尾都是宽大型,平整的船尾还带有一个供考古队员下水的平台,这艘考古工作船与普通的渔船两头尖尖的外形颇为不同,“船头船尾宽大是为了方便潜水员上下船。”来自平潭的船主林先生带着大家船头船尾走了一圈。他说,这艘船是专为考古打造,曾参与碗礁一号的考古工作,船长23.5米、宽6米,吃水深度仅1.2米,而普通渔船少则1.8米,这是为了能方便近海考古操作。

两层的船舱,上层为驾驶舱;下层有个约五六米长打通的船舱,餐桌、冰箱和简易厨房就设在这;为了抗风浪,船底的内舱放了许多水泥块压舱。林先生说,考古队员一上船就是一整天,午饭只能将就煮些泡面、面条或吃馒头,“啥料也没加,吃得简单。累了就席地躺在船舱的地板上和衣小憩一会,很辛苦。”

要用什么样的设备?

顶级声呐设备 可将海床地貌等扫描成像

六七个木箱子摆在船头甲板上,大小不一,打开来,里头装的是一套套不同功用的声呐探测设备,是水下考古重要的工具。打开一个足有1米多长的木箱,各种“钢管”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声呐。张红兴介绍说,这是旁侧声呐,入水后,可以探测生成水下的平面俯视图。

“旁边是浅剖声呐,可以看到水下的剖面立面图。这里还有多波束,可以平面三维立体成像,多角度观测水下情况。这些声呐设备都是目前国内顶尖级别。”张红兴说,这些声呐只需放入水下几米深处,便可将海底的地形地貌都通过声呐成图,让考古队员看清海床情况。

在通过声呐扫描成像获取沉船海域水深、海床地貌、沉船疑点的外在特征信息后,根据声呐成像选出沉船遗点,将会安排水下队员下水排除或确认。船尾的甲板上已经放置好11套潜水设备,气囊、背板、气瓶、呼吸器、蛙鞋、压铅带、面镜、帽子、潜水衣等齐整的装备都在背包里。

“摆在一旁是充气机,可以把空气压空气瓶里,潜水都要背上。下水30米深,一瓶空气瓶可持续15分钟左右;下水10米深,可用几十分钟。”张红兴说,这些设备是水下考古顺利进行的保障。

船上的考古设备很是珍贵,船主林先生说,船上的船员将轮流在船上看守。而为了确保考古队员们的安全,深沪边防所将负责45天的保卫工作。

来 源:闽南网 责任编辑:张金环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