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文旅产业»正文

从“图书馆小镇”抵达诗和远方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21-11-03

 

 

市民在“母亲的房子”图书馆里阅读

“建造公益图书馆既圆了儿时的梦想,又是一次再回家的过程,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希望小镇的人们可以在书籍中抵达远方。”2018年10月,当文学作品《皮囊》销量突破300万册,晋江东石籍作家蔡崇达决定将老家的房子,建成一座对外开放的图书馆,取名为“母亲的房子”图书馆。

今年,以“母亲的房子”图书馆开放为契机,晋江东石启动全国首个以“图书馆小镇”命名的项目。首批“图书馆小镇”创建项目将重点建设9个图书馆,位置选择上贯穿东石全域,场所设置上融合了侨居、古厝特色。通过创建乡村图书馆,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实际行动贯彻市党代会提出的“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

一个公益图书馆 承载小镇孩子的梦

“家乡美好而强大的存在,确实守护着我,让我带着家乡抵达了远方。有人为家乡铺路,有人为家乡建楼,但还未有人为小镇建一座公益图书馆,我是作家,我来做很合适。”2019年,在“母亲的房子”图书馆正式开工时,蔡崇达这样说。

建成后的“母亲的房子”图书馆采用“素面混凝土”风格,高四层半的建筑隐藏在弯弯曲曲的小巷深处。上下四层楼的空间,包含一座小型图书馆和一个半开放式的讲座空间。这里的讲座已发挥出社会效益,请来的第一期嘉宾是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李敬泽和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他们与蔡崇达一起围绕“人与回家”主题,与乡亲们、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见解。

“我希望把这个图书馆作为礼物送给你们,让你们知道小镇离世界并不远。”从小爱看书的蔡崇达受过追书的苦。蔡崇达说,他小时候喜欢看书,但一些喜欢的书镇上没有,只能跑到泉州市区或是厦门买。拥有一座图书馆,可以日日躺着、趴着、坐着看书,成了他年少时的梦想。如今,图书馆建好了,他便想着把自己在各个领域的好朋友带到图书馆,为乡亲们作不同类型的主题分享。开放至今,图书馆已举办20多场文化活动。

除了举办讲座,图书馆还会不定期播放露天电影。此外,蔡崇达还发起了“点灯计划”召集令,邀约大家一起做“点灯人”,为图书馆公益活动做策划,策划案被采用者将自动成为该活动召集人,图书馆也将派人协助组织。

一座“图书馆小镇” 造一方文化绿洲

在“母亲的房子”图书馆开放参观的第三天,蔡崇达收到不少东石乡贤的信息。乡贤们纷纷表示,想以捐房子或者捐钱等形式,在自己的乡村建设公益图书馆。“家乡有这样热心文化繁荣的氛围,作为参与者,我不仅骄傲,更感觉到荣幸。”蔡崇达说,坚持做有善念的事情,就会吸引怀着同样想法的人汇集而来,共同缔造出更多美好的果实。

以此为契机,东石镇启动“图书馆小镇”项目,首批拟建设9所“母亲的房子”子图书馆,营造浓厚“书香东石”氛围。其中,位于东石镇第二社区的朱文公祠也将被改造为“母亲的房子”子图书馆。据第二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志嘉介绍,随着家乡文化氛围日渐浓厚,从东石走出去的旅港乡贤黄书镇不仅捐建村级文体中心、为侨声中学捐资,还提出倡议,把村里的晋江市级文保单位活化利用,改造为公益图书馆。目前,朱文公祠图书馆已进入设计阶段。

如何实现图书馆公益事业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将积极把市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更加重视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城市品格的构建和培育,以文润城。”晋江东石镇镇长李德铭表示,在图书馆小镇创建中,东石镇将以“政府引导、社会捐助、学校参与、公众受益”为基本模式,在政府大力倡导和资金扶持下,广泛发动热爱文化公益的社会贤达参与建设,所在地中小学及志愿服务团队参与图书馆管理,“母亲的房子”图书馆管理团队进行设计、策划等,努力发挥乡村图书馆文化服务功能。

活着的世遗之城 长出最美文化形态

一座图书馆点亮了一个“图书馆小镇”

蔡崇达认为:“这种文化现象,不是我们深化一个概念再硬压下去,它是自然长出来的,是更有生命力而且更动人的,因为这是代表我们家乡这片土地长出来的最美的文化形态。”

根植于世遗之城泉州这片热土,在全市街区、企业、商场、古村落,间间各具特色的“百姓书房”如点点星光,点亮城市文明的灯塔,让市民群众沉浸在宁静、轻松、自由的公共阅读空间,享受温暖惬意的阅读时光。

2017年8月,作为首批市级示范点的梨园古典剧院、迎宾馆两个“百姓书房”正式开放;之后,德济门、府文庙、笋江公园、海丝公园、东湖街和人保大厦等地的“百姓书房”相继完成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40家百姓书房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接待读者超500万人次。

有的由当地村(居)委会牵头筹划、实施,选取村(社区)里闲置的合适场所作为建设点,村(社区)主干出面筹资,建成后由村(社区)干部或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如丰泽圣湖社区的“百姓书房”,南安院前村、溪东村的“百姓书房”。

有的由当地乡贤发起筹建并提供场所、出资装修和采购图书,建成后委托当地村(居)委会管理,作为对家乡建设的一种回馈和支持。如南安古山村鼓山书苑由当地乡贤无偿提供其所建别墅的一层楼作为书房场所,并全额出资装修布置,委托村委会派人负责日常管理,对当地群众免费开放;泉港区界山镇东张村永福楼“百姓书房”则是由华侨捐出古厝改造而成。

“市党代会报告提出,要营造‘最闽南’文化空间,让优秀传统文化‘动’起来。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城市的古建筑资源,将文物活化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结合起来,打造更具特色的‘百姓书房’,为市民提供更多‘悦’读空间。”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书香也是软实力

“最是书香能致远。”于一座城市而言,书香是体现城市文明进步、优雅美好的精神气质。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漂亮的经济数据,更需要以书香为代表的软实力、软环境。

以市党代会提出的“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为目标,通过把握空间均衡原则,泉州正在打造开放型的城市文化生态,在不断提升文化高品位中增强文化软实力。散发着浓浓书香的阅读空间没有过时,移动互联网时代仍需要这样的场所,联络我们彼此,不让中国传统社会所珍视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落空。

来 源: 责任编辑:胡梓飚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