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幸福院”里老人:除了洗个碗 啥都不用干
管理
老人会执行 财务透明是关键
如何将爱心食堂、公益敬老院持久地办下去,管理方式无疑显得极其重要。甘满堂直言不讳地指出:“财务一定要透明,这是最关键的。”
多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都由村两委引导、支持,具体则由村里老人会执行。在晋江磁灶镇村务工作者小陈看来,老人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基层组织,由老人会承担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工作,更能发挥作用。老人会都是老年人,他们更能够理解老年人的需求,同时也更能够找到和老年人的沟通方式。
“老人会会长一般比较有号召力,同时也要有热情和奉献精神。”甘满堂补充,加上村两委的支持和足够重视,老人会才能更好地运作养老服务站。此外,更重要的是,“老人会还有一个很好的地方,每个月的收支都会上墙公布”。
甘满堂认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其实是一种互助式的养老模式,这种互助式包括经济上、照料上、精神娱乐上等多方面的互助,也包括老人与老人之间的互助。不少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其实就是老人。
团队
动员更多 老人志愿者参与
之前,养老更多的是依靠家庭、子女进行,但随着年轻人外出经商、务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有的老人煮一顿饭就可以吃一天甚至两天,有的老人生病了直接不做饭。
“对空巢老人而言,最迫切的是解决吃饭问题。”对居家养老模式做过调查后,甘满堂很认同乡村爱心食堂的建设。
在南安霞美金山村,到爱心食堂吃饭的老人中,有20多人因瘫痪等问题必须常年卧床,每到饭点,老人会会派人送餐到老人家中。而其他老人,没有到食堂吃饭时,如果没有事先说明原因,老人会也会派人到家中了解情况。因年轻人工作忙碌,做这些工作的,多是老人会的老人。
无独有偶,晋江磁灶下灶村流芳敬老院从厨师到敬老院的负责人、洗菜打扫的工作人员,也都是由本村60岁左右的老年人承担工作。
“年轻人就算没有外出,也因工作忙碌,多半难以胜任,所以,更重要的还是多动员热心的、有奉献精神的老年人参与。”甘满堂认为。
规划
未来5年 建千所农村幸福院
泉州市民政局救灾社会福利科蔡科长告诉记者,目前泉州各式各样的老年人养老机构非常多,形式、条件甚至叫法都不一样,有的是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有的是农村幸福院,有的则是日间照料场所,只提供日间娱乐活动场所,晚上老年人仍然回到家里。但无论是何种形式,都是农村养老模式的探索。
泉州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养老问题也显得日益重要。日前,泉州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就指出,未来五年,泉州将在留守老人较多、照料需求大、有场所设施基础的农村,优先规划和建设农村幸福院,每年将建200所农村幸福院。
同时,文件还提及,将对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取得资质的养老护理员,给予适当补贴。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