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综合»正文

连发4天高温预警 泉州迎来大“烤验”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7-25

多地高温 持续蒸烤

泉州局部地方气温已达40℃ 第2号台风“卢碧”生成,未来对我市无影响

自进入大暑节气以来,高温愈演愈烈,高温范围不断扩大,泉州局部地方气温达40℃。

连发4天高温预警 泉州迎来大“烤验”

未来七天天气预报

三伏天,副热带高压势力极其强大,天气热得冒火,7月23日星期六,是今年入夏以来泉州最热的一天,山区以永春玉斗为最热,达40℃。罕见的是,鲤城已连续两天高温冲破37℃了。

福建省气象台、泉州市气象台昨天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今日我省气温高,最高气温南平、三明、福州西部、龙岩东部、漳州北部的部分可达37℃—38℃,局部超过39℃。泉州的安溪、永春和南安部分乡镇,洛江、鲤城、晋江、德化个别乡镇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请注意防范!

记者从中央气象台了解到,24日2时,今年第2号台风“卢碧”(热带风暴级,名字来源:菲律宾;名字意义:残酷)在日本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截至24日17时,“卢碧”中心位于日本东京偏东方约184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预计“卢碧”将以每小时40公里左右的速度快速向偏北转北偏西方向移动,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未来对我市无影响。

延伸阅读

连发4天高温预警 我市迎来大“烤验”

气象部门:明后两天气温有所降低,27日起高温重现 医生:不同人群防暑方式不尽相同

核心提示

日前,厦门一工地工人疑因中暑身亡,该消息引发市民广泛关注。连日来,泉州持续经受高温“烤验”,昨日,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高温天气或将持续到月底。那么,中暑有哪些症状?哪些人容易“中招”?不同人群要如何预防?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连发4天高温预警 泉州迎来大“烤验”

天气炎热,中心市区田安大桥上热浪滚滚。(戴涵琦 摄)

事 件

多起中暑病例危及生命

7月22日是大暑,午间厦门气温剧烈攀升。下午1点多,在厦门罗宾森附近一工地,工人老陈躺下休息后就没再起来。法医介入调查,排除他杀。据介绍,老陈是四川人,今年50多岁,初步怀疑死因为中暑,更多情况有待进一步调查。

记者了解到,此前泉州也出现过危及生命的中暑病例。去年夏天,53岁的锅炉工人郭某在高温车间被发现人事不省,高热,呕吐,被送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抢救治疗,入院体温高达39℃,多项生化指标严重异常,抢救1周后转到普通病房治疗,1个月后痊愈出院。

去年,市第一医院也接诊过一例病例,患者为65岁男性,从事花圃工作,发病前有7小时的户外劳动,送到急诊科时,已出现昏迷、高热症状,体温达41℃。该病人就是典型的重症中暑,出现了肺炎以及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多脏器功能衰竭,后来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一个多星期后才好转出院。

 

连发4天高温预警 泉州迎来大“烤验”

我市高温持续,戏水成为众多市民消暑的重要方式。(张九强 摄)

现 状

近期温度“高烧”不退

今天是三伏天第9天,“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这些谚语都是说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

热、热、热……连日来,泉州开启“高温烧烤”模式,近期温度一直“高烧”不退。23日,永春玉斗达到40℃;昨日,德化水口也有38.5℃。据统计,昨日我市达到37℃的站点有17个,23日则达到40个。昨日9时16分,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这已经是连续4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闽南地区有谚语“五、六月热门兜,七、八月热内头”,意思是农历五、六月一般门外热,室内还是凉快的,农历七、八月暑气日盛,屋内甚至比屋外还要闷热。近期,除了傍晚时分有微风,其余时间均酷热难当,室内外同样闷热。即使坐在家里,也是一身汗。

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预计明后两天我市仍以多云天气为主,但温度有小幅度下降,市区最高温为34℃左右。虽然温度略有下降,但人体感觉仍较为炎热,应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从27日开始,高温将再度重现,并将持续到31日左右。气象台提醒,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市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泉州每年雨季(5—6月)结束后(大约在6月下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就开始加强西伸,我市正处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这就是我市7月份出现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

医 生

重症中暑属热射病最严重

福医大附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玉琪表示,中暑常发生在高温、湿度较大和无风的环境中,是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重症中暑按严重程度依次分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病人会出现高热、头痛、脑、肝、肾、心等重要脏器的改变,甚至低血压、心律失常、身体抽搐、意识不清。

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病死率较高。

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提 醒

闷热也会引发热射病

刘玉琪表示,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容易发病的人群包括:老人、孕妇、儿童、心血管病、感染性疾病、糖尿病、营养不良、减肥、户外活动者及长时间在太阳暴晒下重体力劳动者(如清洁工、建筑工人、军训官兵等)、运动员等。

值得注意的是,闷热也可能患热射病,热射病不仅是在太阳底下曝晒出来的,在闷热的环境里也有可能患上热射病,尤其是体质虚弱或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其自身体温调节功能差些,散热不好、出汗少,更易引发。热射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致人死亡。热射病在急诊科与ICU并不少见,每年都会遇见几例,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率会高达50%—70%;对于50岁以上患者,死亡率甚至会达到80%。

 

连发4天高温预警 泉州迎来大“烤验”

一位市民被晒得满脸通红,汗如雨下。(戴涵琦 摄)

预 防

不同人群预防方法不一

那么,不同人群如何有针对性地预防中暑呢?刘玉琪认为,关键是补水和降温,平时要加强身体锻炼,因为运动锻炼能增加人体对热的耐受力和抵抗力。

老年人:饮食要清淡

老年人体质较弱,汗腺开始萎缩,体内各系统的功能开始衰退,散热不畅,是中暑的高发人群,因此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和行走,感觉到热时,要借助电风扇、空调等来降温,但开空调时温度不要太低,还要注意不可迎风而卧或久吹电风扇。应定时喝水,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饮食为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儿童和婴幼儿:衣着不宜过多

儿童和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和散热功能差,特别是整天被包着的新生儿,也是中暑的高发人群。夏季衣着不宜过多,以舒适为度,被褥不宜过厚,家长要给孩子适当补充水分,最好是饮用一些淡的盐开水,冷饮不要猛吃,否则会导致肠胃疾病。当室内空气干燥时,应在室内勤洒水或放置一盆清水,以增加室内湿度。平时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常吃水果,夏天孩子的抵抗力较差,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

孕产妇:保持室内通风

和普通人相比,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所以孕产妇防护中暑更应细致。孕产妇穿的衣服要宽大、松软,居住环境要避开阳光直射,尤其是10时到16时这段时间,而且要通风,空调的温度最好调在25℃至30℃之间,需注意补充新鲜空气。要尽量减少外出,散步或购物要避开高温时段。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经常喝1杯白开水或含盐饮料。

室外工作者:做好防晒工作

建筑工人、交警、清洁工、空调安装工、养路工等需要等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要做好防晒工作,穿透气性好的衣服,最好穿长袖衬衫,或使用披肩,同时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此外要不断补充水分,多喝盐开水,并要少量多次地喝;要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等;中午至15时阳光最强时,尽量不要待在户外,有条件的可适当进行午休。

司机:避免“情绪中暑”

高温季节容易出现“情绪中暑”,人们会出现心情烦躁。因此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等在夏天更要注意健康保健。不要一直待在车里,每隔一段时间要出来活动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由于车内空调不断,司机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肩、膝盖、腹部、腰部等容易受凉的部位。

坐班族:进行耐热锻炼

在办公室工作的坐班族比较不用怕太阳的暴晒,可以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但一旦出现停电或在室外时间过长,也极易出现中暑。因此有必要进行耐热锻炼,每天抽一定时间到室外活动,主动适应自然气温,在办公室里要多喝水,注意补充水分,同时应避免空调或风扇朝自己直吹。

旅游者:高温时段不出游

夏天出门旅游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出游时最好穿白色、浅色或素色衣服;戴太阳镜、太阳帽。多喝盐开水防中暑,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携带防暑药,高温时段不要出游,保证充足的睡眠;使用防晒霜等防晒物品。

救 治

严重中暑应及时送医

医生提醒,一旦发现身边有人中暑晕厥,应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及时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环境,把患者的衣服解开,促进降温。如果病人没有昏迷,可以让其喝些淡盐水,如已经出现昏迷,无法自主进水,切勿强行灌水,以免出现呕吐误吸等其他意外。在做这些简易施救措施之后,要及时送医。□

来 源:泉州网-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