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时政要闻»正文

勇当建设“新福建”领头羊 奋力开创“五个泉州”新局面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10-08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先行先试取得突破。主动承接超百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晋江新型城镇化建设得到习总书记批示肯定。国家“金改区”建设稳步推进,出台民间融资管理等配套政策,在全国率先建成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挂牌运营。国家“民综改革试点”多点突破,推进“六张清单”“一照一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市场主体突破55万户;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惠及300多万新市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有序展开,农村金融改革取得突破。海丝战略支点城市、海丝先行区列入国家规划,成功举办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21世纪海丝国际研讨会、中阿城市论坛等,海丝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泉州,海丝艺术公园·亚洲园建成开放。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清源山晋级国家5A景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建设,泉州出口加工区获批综合保税区。全市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7.5%,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66亿美元。

五年来,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建设生态文明,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5%、11.5%。中心城市环湾、向湾、同城化发展,建成区面积达214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5%。泉州湾大桥贯通,环城高速闭合成环,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迈入高铁时代、亿吨大港、国际机场行列。公共自行车系统建成投入使用。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落实挂村包户责任制,市本级每年统筹1亿元资金,分批抓好30个乡镇、300个村的精准扶贫,五年脱贫12.6万人。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值年均增长2.2%,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涌现出一批体验观光、古村保护、生态农业等全省示范点、景观带。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扩容,年均新增城镇中小学学位1.9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7300个;公立医院改革先行突破,累计新增医疗机构床位1.34万张,养老床位达每千人31张。连续三年荣获全省计生工作先进市。生态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验收,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连续四年全省第一,水、大气、噪声污染等多项指标持续向好、保持优良。

五年来,我们注重依法治市、加强平安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推动设立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及法制工作委员会,领导制定首部实体法《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在全国首创“跨域·连锁·直通”诉讼服务平台,成立金融审判庭、金融检察处、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中心。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开展领导接访活动,引入第三方参与化解信访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改革危险物品监管工作,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四项指数”全面下降。保持对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集中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构筑治安立体防控“七张网”,城市安全信息系统视频网络向镇村延伸。建立健全“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工作机制,有力有效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

五年来,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两个责任”,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有效管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华大讲堂”被评为福建省十大社会科学讲坛。推行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实施优秀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培养计划,推广村干部异地挂职锻炼、“跨村联带”等,完成村级组织换届,一批软弱涣散党组织得到整顿,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全面推开。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机制,总结共建共享、龙头带动、网格推动、同业互动、混合联动5种园区党建模式。出台《市委研究市管干部推荐考察和任用工作流程》,在换届考察中推行百分制量化考评办法,改革后备干部确定方式,市县乡三级换届顺利推进,较好完成市县两级机构改革和超职数配备干部、“裸官”清理整治任务。打造“爱泉州·重人才”品牌,“海纳百川”聚集高端人才。按照省委“五抓五看”要求,制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建立经常性廉政谈话、约谈提醒等制度,开展规范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专项治理,“四风”和“不严不实”问题整治常态化、长效化。累计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358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511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71件、处理党员干部522人。

五年来,我们协调各方、合力共为,海内外智慧力量充分凝聚。加强对市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党组的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创新大会议案、代表建议督办和专题询问等方式,探索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市政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探索协商民主机制,创新协商方式,督办委员提案,助力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做好统战工作,开展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等活动,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积极服务社会、引导民企回归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广泛参与家乡建设,泉台交流、产业对接取得新进展。五年全市累计接受慈善公益捐赠41.4亿元。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有效开展工作。重视落实党管武装,深化国防动员准备,拓展双拥工作,军民融合成效明显。

回顾五年工作,推动泉州事业继往开来,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始终站位全局,抢抓机遇、崇尚实干。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创造未来。既要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顺势而为、谋篇布局,又要深入具体解决规划方案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必须聚焦改革创新,爱拼敢赢、专业思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30多年前,我们大胆冲破体制机制束缚,掀起了乡村工业化热潮。而今,迈入“互联网+”、工业4.0时代,我们不仅要保持锐意改革的冲劲,还要有驾驭创新发展的素养,不断赋予“泉州模式”“晋江经验”新内涵。必须坚持民生优先,兜牢底线、共建共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扎扎实实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立足发展阶段实际,尽力而为、加大投入,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必须从严管党治党,强化责任、以上率下。打铁还需自身硬,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要把党建主业作为硬指标来部署、来考核,推动各领域党建工作更加精细化、更富实效性。

同志们,五年来,我们取得了重要成就,也积累了有益经验。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在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勇于担当、不懈努力的结果,是驻泉单位、驻泉部队、武警官兵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大力支持和积极贡献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泉州市委,向为泉州发展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老党员、老干部、老领导,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泉州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来 源:闽南网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