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建设“新福建”领头羊 奋力开创“五个泉州”新局面
3.复兴千年古港。适度超前、错位发展,着眼建设海丝国际枢纽港和国际邮轮港。突出强基固本,调整优化港区功能,修编泉州港总体规划,加快南北两翼港区及泉州湾中心港区整体连片开发,发展大型化、专业化公用深水泊位,统筹建设经营全市公用码头,争取尽快列入全国主要港口名录;巩固内贸集装箱枢纽港地位,扩大国际转运和港际合作,探索与海丝沿线港口建立联盟,打造对接东盟和非洲的进出口基地。突出“铁公海空”一体化,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福厦高铁泉州段建设,抓好疏港高速、铁路通道、航道锚地、机场扩容和港口综合保障基地建设,做好泉州新机场的前期工作。突出区港联动,推动口岸通关便利化,加快综合保税区扩区整合,完善口岸大通关协作,推广铁水联运和物流全程一站托运、一次收费、一单到底,建好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和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全程电子申报和无纸化报检通关,争取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4.做大海丝朋友圈。加强侨台港澳交流,畅通民间对话渠道,厚植经贸合作共同利益。广泛联系侨领侨商侨亲、泉籍社团,推进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涵养新华人华侨、华裔新生代资源。深化与海丝沿线的教科文交流,拓展国际友城,建设海丝智库联盟和多元文化文献数据库,扩大海丝国际艺术节、世界闽南文化节的影响力。发挥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和泉州品牌境外行、海丝行等展会效应,推动泉籍华商跨国产能合作,发挥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作用,为企业跨国投资、商事调解等牵线搭桥。突出海丝、海峡特色,构建开放创新体系,支持企业、科研机构与海丝沿线开展合作,深化泉港澳现代服务业对接,建设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引进台湾百大企业、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
(二)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城市。要勇于自我革命,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市场机制更好发挥决定性作用,彰显创业型城市形象。
1.改革试点牵引。借鉴先进地区做法,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以深化“金改区”建设、“民综改革试点”和县域改革试点试验等为抓手,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主线,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努力把泉州建成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效能最高、企业运营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逐步实现营商环境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推进政府透明高效、市场宽松有序、开放便利双赢、法治公平公正、融资多元稳定、政策普惠有效六大方面任务,重点抓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一基础性工作,切实解决好办事拖沓、审批弹性过大、技术流程繁杂等现实问题,逐步把营商环境细化于制、实化于效、量化于果。
2.强化“放管服”结合。跟上经济转型、创新创业、城市开放、社会进步等步伐,切实转变“以批代管”的传统思维,创新政府服务企业和服务群众的理念、内容、方式,让各类市场主体感受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持续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压缩审批自由裁量权、细化裁量标准,最大限度压缩、规范审批事项,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大厅之外无审批、目录之外无收费。顺应新生事物、新经济成长规律,注重提供良好的产业生态、创新平台、政策导向、公共服务、法治环境等,注重探索包容有效的审慎监管,促进草根创业、共享经济、新业态健康发展。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让办事流程尽可能数字化、网络化、透明化,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3.提高效能效率。大力弘扬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倡导的“四下基层”“马上就办”良好作风,开展“学习先进城市,比办事程序少,比办结速度快,看群众企业满意度”活动。瞄准问题精准发力,引入第三方对办事部门、县域营商环境进行评估,让企业和群众评部门、评窗口,以最严的党纪政纪,查处通报官商勾结以及损害企业权益的人和事,查处“吃拿卡要”和“庸懒散慢”等行为。
4.建设诚信社会。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要把诚信建设作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树好正面典型,引导社会成员增强契约精神,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信贸易,加强自然人、法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信用建设,共同维护区域商业生态、金融生态、信用生态。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完善信用“红黑名单”制度,推进信用信息一张网建设,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和各种欺诈违法行为,坚决打击各种恶意逃废债务行为,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诚信者畅行天下。
相关新闻
- 16-09-30泉州开发区学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 16-09-27郑新聪同志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
- 16-09-27中共泉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
- 16-09-13福建策 泉州志—泉州市致力推进“五个泉州”建设纪实
- 16-08-08福建日报客户端《新福建》正式上线
- 16-07-26打造审计铁军 服务泉州发展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