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时政要闻»正文

勇当建设“新福建”领头羊 奋力开创“五个泉州”新局面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10-08

五、着力“六个提升”,共建共享美丽幸福泉州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调整公共财政投入,补足民生短板;考虑差异化、个性化需求,调动社会力量多元供给,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让各类创业群体扎下根来。

(一)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突出公平性和可及性,每年集中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健全覆盖城乡、延伸基层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六个精准”,推行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深化山海协作、对口帮扶,支持苏区老区振兴发展。抓紧“莫兰蒂”台风灾后恢复重建,加快城乡危房、石结构房屋改造和地质灾害点住户搬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关心困难群体生活,重视发展社会救助、慈善和关心下一代事业,完善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等保障体系。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完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优化中小学资源配置,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努力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普及健康生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视重大疾病防控,全方位、多层面为人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顺应人口形势变化,完善“全面二孩”配套政策,弘扬敬老风尚,发展普惠性老年健康医疗福利,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二)提升优质服务供给水平。突出政府引导、多方投入,市县联动、均衡发展,发挥龙头带动效应,推行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委托管理、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模式,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推动三级综合医院与县级、乡镇、社区卫生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多渠道促进公共服务资源提质扩容。规划建设环湾城市公共服务集聚区,引进理念先进、管理一流的高端医疗机构,推进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机构纳入财政补助范围,引导营利性医疗机构走“专、精、特”路子。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更好培养和留住医技人才、名师队伍。

(三)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深化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创建休闲农庄、闽南渔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强化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突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速“接二连三”,培育设施农业、创意农业、植物工厂、林下及渔港经济,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培养市场经纪人、电商带头人。实施“互联网+农业”,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云平台,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更好提供个性化定制、农资采购、产品销售等综合服务。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落实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促进规模经营。

(四)提升城市精细管理水平。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机制,坚持建设与管理、问题整治与长效机制、行政措施与社会参与并重,横向推动城市管理大部制改革,纵向明晰市、区、街道职责,引导文明习惯养成,促进共治共管、家园共造。推广环卫保洁、绿化管养等市场化运作,建立与绩效管理、经费奖补、岗位考核挂钩的硬约束。建设智慧城市,打破体制分隔、信息孤岛,完善数字城管平台,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让群众生活更加便利。

(五)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支持司法改革,创新执行举措,实施“七五”普法,引导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深化平安建设,落实综治领导责任,推进治安防控立体化、视频监控联网应用规模化、城乡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化和矛盾纠纷调解多元化。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预防预警、防灾减灾、监督监管和应急处置体系,争创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行“一定五化”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实施“社区营造”,大力培育新型社区社会组织、志愿组织等。

(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贯彻中央“1+6”工作方案、福建省实施方案,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强化责任链条,强化环保督察,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美丽家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空间规划编制、污染第三方治理、排污权交易、跨境水环境整治等综合试验。着力解决环境安全隐忧,加快泉港泉惠石化园区安全控制区建设,推进各种废物处置中心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构筑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加快建设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加快实施骨干水库扩蓄、防洪防潮、清淤疏浚、河道治理等工程,抓好近海水域、重点流域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要“防”字当头,重视森林防火、防震减灾和地质灾害点治理,完善城市排涝设施、生态防洪工程,建设海绵城市。

实施“两个打造”,推动“两个建设”,着力“六个提升”,不仅要战略意图鲜明,还要工作抓手有力。一是抓好重大项目。各县域、各部门要敏锐、勤跑,抢在前面,积极对接国家专项规划和基金,争取更多收获。按照“五个一批”要求,持之以恒抓战略项目、重大项目,确保不断档、能接续。二是抓好运作载体。整合做大做优国有企业,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快组建培育若干实力强、管理现代化的企业大平台,在新兴产业进入、城镇开发、古城保护、旅游发展、公共出行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三是抓好专业团队。加紧建立专业智库,锻炼专才干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更好更快地打开工作局面。

来 源:闽南网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