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公司时讯»正文

助力泉州“数控一代”和“泉州制造2025”创新应用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5-12-07

 

与会代表参观泉州“数控一代”科技创新中心 (华研智能 供图)

 

张志宏 (科技局 供图)

 

顾新建 (通讯员黄毅 摄)

 

夏妍娜 (通讯员黄毅 摄)

 

敬石开 (通讯员黄毅 摄)

“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泉州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成为地方科技创新工作的精准发力点。”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装备制造+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工作现场会上,市科技局围绕“探索集群创新模式,助推区域产业升级”这一主题,作汇报发言。

一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泉州答卷”引人注目:

——微波通信(数字对讲机)产业集群近三年年均增长15%,年产值接近900亿元。

——通过实施“数控一代”工程和“泉州制造2025”,装备制造业迅速突破千亿产值规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这两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在科技部门牵头组织下,泉州全力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按照“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的发展理念和要求谋划实施,并创造性提出了“全产业动员、全资源集聚、全领域调动、全链条布局、全体系服务”的创新思路和工作体系,推动产业集群从单纯的“扎堆”走向更高层次的竞合。如今,创新型产业集群已成为泉州加快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进一步释放“雪球效应”,加快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的转变提升。

此次会议泉州在跨区域合作上又有了新突破,一举签下9个合作项目,标志着泉州“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面向全国开展跨区域跨行业创新协同及产能协作进入实质推进阶段。9个项目分别为:数字微波通信产业(全国)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与宁德亚南电机有限公司,福建泰克通信有限公司与电信科学技术第四研究所,泉州携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与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联盟分别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福建嘉泰数控机械有限公司与浙江柏同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晋江海纳机械有限公司与杭州和华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分别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泉州市铁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与大唐移动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LTE-R)设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与洛轴LYC有限公司签订“泉州装备智造产业联盟与洛阳高新区高性能轴承产业集群合作协议”;泉州中联博创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签订“泉州建材企业全自动化生产与包装系统”项目合作协议。

这样的成绩,得到了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的高度肯定:泉州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优势、深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紧密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实践和宝贵经验。 □本版文字:郑意凡 许雅玲

制度创新 呼应集群发展生态

在科技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泉州在全省率先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燎原计划”,向全国公开征集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解决方案,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竞争性立项机制,破解集群建设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建设全省首个以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处理为支撑的“泉州科技云”创新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海峡(泉州)技术转移中心平台,实施“科技创新产品技术应用推广计划”,形成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的有效推进机制。

同时,市领导、相关部门定期到县(市、区)举行企业座谈会,挂钩服务产业龙头企业。市、县两级科技部门领导和专家团队主动上门服务企业,进一步提升精准施策水平。

要素汇聚

流向集群关键节点

省市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等20多份相关政策,组织实施“泉州制造2025产业创新科技引领行动”、微波通信产业集群和数字对讲机先导产品突破性计划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设立政府引导的产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重点为集群产业创新创业提供金融服务;着力打造泉州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引导融资租赁、创投、天使投资、中关村“天使汇”等一批创投机构入驻,推动科技金融紧密结合。

科技引领

及时把握发展契机

要适时推动集群创新发展,就要着眼地方科技创新整体布局,把握好产业创新转型的历史性契机。泉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样板,在全省率先实施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制定关系行业创新发展方向的重大专项科技规划并全力推进。

科技引领还体现在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如2011年,国家部委提出“对讲机2016年全面实行模转数”。泉州先人一步,引导支持先创、联拓等产业龙头企业开发了中国第一枚数字对讲机芯片,主导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实现了从源头创新到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新布局。

同时,泉州引进设立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哈工大泉州工研院等全国近百个高端院所和科研单位参与集群建设。

市县合力

打造县域特色集群

泉州获得全国基层科技进步先进市“九连冠”,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称号。全市所有县(市、区)均列入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实现“满堂红”。

各地还积极对接国家、省、市政策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和产业集群,如鲤城、丰泽着力集中打造微波通信和数字对讲机产业集群;晋江、石狮和南安重点实施“数控一代”和智能制造创新工程,推动纺织鞋服和水暖卫浴装备产业集群走向高端化。此外,还建设了丰泽智能制造研发与创业孵化基地、洛江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园、晋江智能装备产业园、南安滨江机械装备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创新园区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多方联动

产业创新联盟发力

全市相继成立“数字微波通信产业”“数控一代和装备制造”等3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些代表性的产业领域纷纷建设新型民办科研机构,开发了我国首枚数字对讲机芯片、航空级超级电容器、海上船舶北斗导航定位、国产高端数控机床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市县两级还共同推动联盟开展产业化运作和市场化运营。比如数字微波通信联盟成立“联合微波”实体公司,联盟成员加强上下游协作配套,进一步提高了科技成果科技产品的转化及应用推广效率和效益。

成效速览

数字微波产业集群 获得各种专利近千项

该集群已成为我国一张重要的产业“名片”,集群骨干企业以泉州为核心向福建省及全国重点区域拓展。至去年年底,集群总产值已经近千亿元,移动通信中继设备主要功能模块、整机及系统工程分别占国内约25%、15%及20%的市场份额,对讲机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占全国出口份额的80%,卫星电视接收机和高频部件的产量居全国领先。在数字对讲机芯片、数字射频技术和北斗应用方面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了近百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各种专利近千项。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1300多家企业纳入“数控一代”

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和泉州制造2025,目前,全市已经组织300多家装备制造集群企业和1000多家应用企业进行数控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创新应用试点示范,相关应用企业能够减少劳动力用工20%—30%,国产替代进口的装备可降低成本30%-50%,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建设了30多个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和自动化生产线,装备制造业迅速突破千亿产值规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集群创新效应外溢

成为地方经济升级引擎

通过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泉州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和企业不断扩面提质。目前已经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等九大产业集群,其中4个年产值超千亿元,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09亿元。

特别是“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的实施,带动全市相关研发费用以30%左右的全省最高增幅增长,初步形成了纺织机械、制鞋机械、建材机械、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8个特色子集群。

同时,通过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泉州产业综合竞争力迅速提升,有效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今年前10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增19.26%,工业景气度和工业经济效益都有明显好转,初步实现各行业全产业链升级,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精英访谈

抢抓创新机遇 推动企业“聚集、聚焦、聚变”

——专访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

“互联网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新工具,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创新创业搭建了新舞台,要抢抓“装备制造+互联网”新机遇,加快建设创新产业集群。”张志宏说。

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从世界历史进程看,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都是通过重大的制造业变革一跃而成经济大国、强国。此后,发达国家又是通过制定“再工业化”战略,力图保持全球制造业领先地位。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相继推出“再工业化战略”、“重振制造业战略”、“高价值制造业战略”、“工业4.0”等国家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在这些行动背后,是美、德等国政府看到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心仍然在制造业。作为制造业增加值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双向挤压”的考验,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当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孕育、融合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不断发展变化。信息、互联网技术成为各领域创新的核心引领和共性平台,信息化与先进制造、城镇化、现代农业的融合蕴藏着巨大潜能,信息技术的变革和应用层出不穷,极大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消费方式。因此,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将为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广阔机遇。

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与互联网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关键是要培育和建设核心载体。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创新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促进企业“聚集、聚焦、聚变”的最佳路径,成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平台,成为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无缝对接的有效方式,为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互联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型产业集群拥有规模经济效应突出、多元创新要素汇集、创新创业生态完善等优势。未来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要以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强化联盟作用、完善协同机制、激发创业活力、加强国际合作为重点,通过完善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提升自身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买来的高端制造是不可持续的

——专访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教授顾新建

会上,顾新建谈及的一个案例,引发与会代表的探讨。

“联建科技在给苹果做产品代加工的时候,根据苹果销量增长前景购买了生产设备,但这些设备主要用于iPhone4s以前的款式。自2014年苹果公司推出了屏幕要求更薄的iPhone5和iPhone6,联建科技的产品便无法适应,最终因其设备和技术落后、良品率太低、成本太高被苹果剔除了供应商之列,现在已经破产。”

顾新建以此来强调,“买来的高端制造是不可持续的。”

他提出,“装备制造+互联网”是装备制造业2.0、3.0和4.0同步发展,不是一个纯科技发展问题,需要解决知识产权、诚信度、员工评价、质量管控等一系列问题,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装备制造业需要利用互联网进行产品模块化等基础性的工作,需要建立网络零件库,开展基于网络零件库的产品协同设计和制造,需要建立企业的知识库和知识共享制度及文化。

他认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对中国而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转型升级的交汇点,利用好这一机遇,就有可能使我们的制造业突围,使我们的经济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具体来说,通过知识管理大数据,可以建立透明公平的企业,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诚信、质量大数据,可以建立透明公开的企业生态系统,提高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分工专业化水平;通过零部件大数据,可以支持企业协同设计和制造,提高效率和质量;通过知识产权大数据和企业诚信大数据,可以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系统,提高大家的创新积极性。

全球视野下的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专访华制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妍娜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概念,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夏妍娜在主题报告的开篇,阐述了“互联网+”的重点:融合创新、变革转型。

夏妍娜认为,工业4.0是包含在“互联网+”里面的一个模块。“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精髓是智能工厂,精益生产是智能制造的基石,工业机器人是时代所趋,工业标准化是必要条件,工业大数据是未来黄金。”在她看来,工业4.0的九大技术支柱中,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是基于分布式和连接的三大基础,3D打印、工业机器人是两大硬件工具,工业网络安全、知识工作自动化是两大软件支持,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是面向未来的两大牵引技术。

夏妍娜说,美国关注设备的互联、数据的分析以及在数据基础上对业务的洞察和模式的创新;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工业制造基础、嵌入式以及控制设备的先进技术和能力;中国制造2025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总体目标是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到制造强国,实现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无论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指向其实是一致的——智能制造。

制造业: 互联网改变的下一个产业

——专访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敬石开

“未来,也许汽车也能像手机一样‘刷软件’,通过下载各种软件,得到更加丰富的功能。”用一则苹果与特斯拉合作的传闻为例,敬石开阐释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之一——“软件定义一切!”

他还概括了此外的六大趋势:微处理技术进入“后摩尔时代”,微型器件、移动终端、嵌入式产品等智能终端将成为发展主流;云技术重新定义计算资源;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万物互联”初现峥嵘;人机交互技术不断升级;以及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海量信息增长。

“全球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已经和正在改变的产业包括了媒体、商贸、金融、旅游、教育、医疗…那么,谁是互联网要改变的下一个产业?”通过介绍全球制造业在制造技术体系、制造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等方面的巨大变革,敬石开提出,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变革已经开始。其创新路径主要包括:制造服务化,企业从产品生产销售到提供全生命周期制造服务;制造个性化,由规模化生产走向个性化定制;制造分散化,由集中组织生产向分散组织生产转变;此外还有制造资源云化和制造过程智能化。

接下来,他剖析了中国制造业面对的主要问题和“双重挤压”挑战,解读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并认为,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要抓住以下关键:

——网络协同制造:研究个性化定制、创客与众包设计、敏捷生产、制造服务等先进的互联网制造模式;开发产品创意创新设计、云服务、工业大数据决策支持平台。

——智能工厂:应用于钢铁、石化、冶金等行业,降低能耗、排放;应用于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行业,提高产品个性化响应能力和质量。

——高端成套设备:包括智能机床、新一代柔性电子制造装备,以及从“数控一代”迈向“智能一代”。

——3D打印制造:重点开展航空航天关键结构件直接制造、医疗个性化定制、创客众包等创意设计的示范应用。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1-87523908 邮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