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全方位推进供给侧改革 创新驱动引领加快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引领泉州加快转型升级
——泉州全方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记

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泉州进入经济转型窗口期和新旧动力转换期。泉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加快催生新经济增长点,坚持把稳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引增量与补短板紧密结合,打一场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战。
1-8月,泉州全市累计产值超亿元企业1660家,完成工业产值689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5.6%,同比增长9.9%。其中,产值超5亿元企业285家,完成工业产值387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8.1%。供给侧改革初显成效,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倒逼转型
泉州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也是国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爱拼敢赢的泉州人在这个东南边陲的海丝起点城市,铁心创业,打造出纺织鞋服、机械装备、石油化工和食品、建材等一批千亿、百亿产业集群,经济总量连续17年雄踞八闽首位。
但泉州远离科技发达的大都市,大多企业脱胎自上世纪80年代的家庭作坊,技术基础薄弱,人才短板突出,快速发展的鞋服等传统产业,到了一定阶段,难免遇到技术上的瓶颈制约。而随着新常态下全国乃至全球产能过剩、增长趋缓,更倒逼泉州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
位于泉州北峰的微柏公司,就是传统产业在新常态下,从供给侧改革中迸出的一朵“数控之花”。
微柏公司总经理蔡华强的父亲,是长期从事汽车配件生产的企业主,在泉州鲤东和四川成都分别拥有汽配厂。汽配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负荷重,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使企业利润日益微薄。为提高效益,四川大学机电系毕业的蔡华强,在参与家庭汽配厂的管理后,致力探索汽配业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的新路。在他主导下,蔡氏企业研制出智能设备,大大提高汽配工厂的效率,企业效益明显提升。
在汽配企业获得突破后,市场感觉灵敏的蔡华强,意识到数控智能产品将拥有无限潜力,于是创办微柏机器人公司。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专注于用数控手段,开发智能机器人设备,如焊接机器手、缝纫机器手、外墙贴砖机器手、饼干果冻生产机器手,服务于用工多、劳动量大的汽配、建筑、服装、食品等行业,成为泉州数控领域的佼佼者。
“微柏的脱胎换骨,严格说来是从供给侧入手,创造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探寻出企业发展的新路径。”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陈金龙说。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形成较大的总量基础,制造业集群优势明显。从家底看,泉州经济规模较大,2015年GDP完成6138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省的23.6%;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民营经济占GDP的80.9%、工业增加值的88.6%。目前,全市市场主体55.4万户,其中企业16.8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48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6件、中国驰名商标146件,上市企业99家,均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以制造业为主体,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3.7%,占全省的29.3%。然而,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内外宏观环境急剧变化,泉州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日益凸显,泉州经济面临市场两端挤压,发达国家需求萎缩;东南亚等后发国家的低成本、零关税竞争,抢走不少订单;出境购物热、海淘热等需求外溢折射出泉州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症结。作为民生产品制造大市,泉州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新形势新常态下,泉州如何转换发展动能,力争实现经济质量总量双跨越?
泉州市领导认为,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五个泉州”建设、实现质量总量双跨越的决定性一招。近年来,中央关于“五大发展”“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指导方针,以及“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抓住经济新常态下继续发展的要害。泉州深入贯彻中央战略决策,按照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的部署,提出建设“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现代化泉州,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到2020年超过9000亿元。
相关新闻
- 16-09-12看好病:环湾医疗服务圈渐成
- 16-09-10泉州推动建立三张清单制度 精简权力事项2906项
- 16-09-08提升审批效能 营造优质环境 邓力平来泉调研
- 16-09-07教育部:截至2016年已有15个省份取消本科三批
- 16-09-06【喜迎市党代会】文明城:20年努力成正果
- 16-09-06教育部:15省份取消本科三批 上海合并本科一、二批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