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金融»正文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争夺移动支付用户——抢红包打响羊年互联网金融首战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5-02-26

 

这个春节,一场抢红包游戏让无数人“疯狂”。让我们的过年方式悄然发生变化。(常江)


用户欢天喜地“抢红包”的同时,互联网巨头却在“抢”我们的“钱包”,搭建各自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黄荷)

编者按

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你或者你身边的人不知不觉在抢红包中过了一个年。因为抢红包,我们身边也发生了一个个不可思议的故事: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因为摇红包太用力不慎摇飞了手机,飞出去的手机又砸坏了电视机;有的人抢红包抢出了对象……这个春节,一场抢红包游戏让无数人“疯狂”。

用户欢天喜地“抢红包”,而互联网巨头却不知不觉中“抢”我们的“钱包”,在疯狂的背后,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一位网友如此感叹:中国出现一个人民币交易市场,交易量极大,每笔交易极少,流动性极高,风险极低,交易者心态极好,空头与多头不顾一切地向对方发钱,完全属于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和谐盛世啊!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微信官方透露,除夕全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央视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110亿次,峰值达8.1亿次/分钟,祝福在185个国家传递了3万亿公里。

羊年春节,一个个红包“罩住”了数亿拥有智能手机的国人。

“抢红包”拥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主要“归功”于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大手笔”,他们套用了中国人春节发红包的文化习俗,加入了“撒钱”“抢钱”“运气”等娱乐功能,再利用人们“图小利”和“好面子”的心理,最终搅热了各色朋友圈子,甚至成功以“抢红包”新习俗替代了“发红包”的旧习俗。

战争烽火愈演愈烈

“红包”个体金额虽然微小,但是玩起来总量庞大。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不是为了玩儿才来搞这个活动,而是凭借自身的用户圈将之当成资本运作来“跑马圈地”,“明修”红包的“栈道”,“暗度”移动支付用户接口的“陈仓”,并以此为契机搭建移动支付平台、建立O2O生态系统。

最初,在PC互联网竞争时代,阿里支付宝打败了腾讯财付通,在网上支付领域“封王”。2014年,腾讯试图借助“发红包”翻盘,就是要撼动阿里的移动支付地位。

今年春节期间,支付宝发力“抢红包”,意图明显在于反攻微信红包。相信今后类似的“战争烽火”在金融界一定会呈愈演愈烈态势,会有更多的企业投放掺杂商业氛围的红包、购物券,或新的金融产品,以吸引用户在支付终端痴狂地投奔到自己的“帐下”。

传统银行绝地反击

如果说“余额宝”给银行业敲响了警钟,那么这次“抢红包”则是拉响了声音更大的“警笛”。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金融体系中根基更深的传统银行也开始绝地反击。

“或许这是你此生唯一一次抢银行的机会”,建设银行、招商基金、阳光保险、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几天来纷纷推出各种抢红包模式,足够的噱头和多样的互动“抢钱”形式受到大家追捧;线下支付“霸主”中国银联也联手苹果的Apple Pay向移动支付领域发起挑战。此外,京东、唯品会、美团、艺龙旅行、大众点评等各大电商平台也不甘示弱,拿出各色代金券、红包,让大家抢得不亦乐乎。

可以看到,今年的“抢红包”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又一次堪称经典的商战案例,但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娱乐和负面影响却是共生的。抢红包也许只是羊年的第一场互联网金融之战,而wifi则有望成为未来新商业的集市。相信今后围绕wifi集市的贸易竞争还会层出不穷,甚至会成为“新常态”。所以,互联网金融在创新过程中必须反思可能出现的负面弊端,同时还需要相关法规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当然也需要人们增强抵御诱惑的定力。

(新华)

互联网金融蕴藏极大潜力今年春节,“抢红包”无疑是中国人热衷的一个节目,其影响范围实际比中国内地更广,所有微信、微博、手机QQ和支付宝用户,理论上都有参加抢红包的可能。据称,仅微信用户就已覆盖了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量资金离开银行体系

据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四大超级入口(微信、微博、手机QQ和支付宝钱包)公布的红包数据,在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是去年除夕的200倍,在零点峰值,每分钟有165万个红包被拆开。手机QQ方面则表示,除夕当天,QQ红包收发总量6.37亿个,抢红包人数1.54亿。支付宝方面的数据也相当可观,在除夕当天,有6.83亿人参与了红包游戏,支付宝红包收发总量超过2.4亿个,总金额40亿元。微博方面则有1541万微博网友分享了由央视春晚及39位明星与商家送出的1.01亿个红包。

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这些最新变化,对商业银行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身为监管者的中国央行和银监会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它会带来什么样的业态变化和市场空间?又会带来什么样的潜在风险?

对于传统的银行来说,直接影响就是各种红包大战带动了大量资金流出银行,进入第三方支付平台。究竟有多少红包资金沉淀在外?目前还缺乏权威的数据。但从微信推出的“零钱”功能及使用的便利性来看(与支付宝钱包的存储功能相同),沉淀资金的数量应该相当可观。消费市场也随之出现了调整。有不少小朋友,既没有任何银行卡,也没有绑定支付账号,但靠着在春节期间从微信红包抢来的数百元,通过“零钱”系统居然都消费了出去!利用微信钱包的功能,能够极为便利地实现点对点或点对多的定向转移支付。

据有关学者的估算,这次春节红包,主发红包者发送的红包是其收到红包的大约4—5倍,这意味着富裕者和年长者对年轻人超过百亿元的转移支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过程都完全发生在银行业务之外。即使这些钱最终都回到了托管银行,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便宜钱”变成“贵钱”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颠覆既有产业格局

对于监管者而言,“抢红包”所代表的移动互联金融也带来了全新的监管任务。微信钱包、支付宝等与移动终端的结合,使得消费环境迅速便利化,进入门槛极低,这使得大量缺乏认证的人进入到了无线互联金融领域。

安邦咨询特约经济学家钟伟认为,考虑到中国法律系统对线上和线下监管的巨大差异,考虑到中国在移动互联基础设施方面的持续投入,这使得移动互联有可能打破逐步固化的利益格局、阶层格局和产业格局。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的微信春节红包,使人们有理由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寄托更高期望,尤其是在全球国家的精英和普通民众都难以理解微信红包时更是如此。

从羊年春节的红包大战来看,微信是最大的赢家。微信春节红包的派发次数在百亿笔,从交易笔数和单位时间交易笔数的强度看,这种饱和峰值下运行的能力,都与银联和支付宝处于同样的量级。从各种移动支付的表现来看,为移动商业模式的扩张,移动支付已经做好了准备。

不过,监管面临的风险也同样存在。钟伟指出,应该看到,微信支付借助春节红包在全球的巨大成功,不是互联网金融能跨国落地,而在于微信是作为社交APP而落地的,而微信支付则镶嵌在其中。国外金融监管当局并没有立刻明白过来,没有要求海外微信支付落地需要的金融监管许可。但从支付宝在走出国门的四处碰壁看,微信支付也会面临同样的命运。如果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不能彻底清理自身在远程开户、匿名、洗钱、虚拟发钞方面的漏洞、诱惑和冲动,那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就难以摆脱先天性的心脏病。

匿名账户监管难度大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支付方式的出现,与支付宝的购卡充值方式已有很大不同——支付宝是依托银行卡系统而存在的,而微信不同,微信支付包含零钱账户体系和银行卡体系两大账户体系,前者包含广泛的匿名账户,Q币充值还意味着零钱账户对腾讯而言是余额开放账户,而不是转接支付账户。不仅如此,零钱账户体系和银行卡账户体系是打通的。微信支付账户中还包含着从QQ平移过来的客户,以及大量非实名手机,甚至海外手机的客户,并且Q币仍可为零钱充值。因此,与支付宝一样,微信支付也无法避免虚假交易和资金匿名转移的问题。

从监管意义上来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便利性,都是通过绑定银行卡,对原来银行网银或手机银行的强有效、强安全的实名认证,进行了最大幅度的弱化而带来的。对于账户是否实名强验证还是弱验证,是造成手机银行和微信支付便利性差异的关键。正如前面所言,微信支付所支持的低门槛认证,也会带来监管难度的加大。

春节“抢红包”大战实际上是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的一次强刺激,它彰显了中国移动互联金融市场发展的极大空间,以及未来有效监管的挑战性。 (中证)

温馨

提醒

网上抢红包有欢乐也有陷阱

绑定银行卡看清流程

过年期间,微信、微博上的抢红包着实让一些市民享受了一把“天上掉馅饼”的快感。不过,一些不法分子也瞄准这一时机,将“红包”掉包成陷阱。市民苏女士在正月初一就遭遇了这样的事。

“恭喜你中了802元红包,请点击下一步,输入账号信息。”从大年三十开始,苏女士和家人就一直沉浸在抢红包大战中,玩得不亦乐乎。所以,当她在微信圈中看到了这条数目不小的红包后,便不假思索地点击了。但一分钟后,苏女士等来的不是红包的确认消息,而是银行卡被转账3000多元的短信通知。苏女士这才发现自己被骗,立刻查询银行卡消费记录,但为时已晚。

还有市民郭先生反映,一些派送红包活动最终变成一场忽悠。随后,记者采访一名精通微信抢红包的数码达人。他告诉记者,微信的红包都是在玩家获取微信红包后自动存入微信“零钱”渠道,再由零钱进入银行卡。绑定银行卡的流程,并非在红包活动页面填写银行卡信息,而是进入微信“我”—“钱包”中绑定。(津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