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金融»正文

银行“排雷”新三板股权质押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6-12

近日,在新三板挂牌不足半年的哥仑步董事长魏庆华“失联”,让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风险露出了冰山一角,而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直接波及商业银行。

企业“套现”捷径

随着深沪两市股权质押“蛋糕”被瓜分之后,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该项业务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扩张的下一站。表面上,该项业务延续了A股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游戏规则”,在解决机构资产荒困局的同时,还能为银行带来不菲的利润,可谓一举两得。而在业务的另一端,新三板企业能够通过质押将股权变现,融资的成本和难易程度也都较非上市公司低。

在这种“双赢”局面下,新三板股权质押迅速升温,融资规模和数量如雪球般越滚越大。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7日,共有843家新三板公司发布了股权质押公告,质押股份数约为70亿股,而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数量才不过7485家,进行股权质押的公司比例占到11.26%。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新三板股权质押368笔,合计质押23.37亿股;2015年股权质押990笔,合计质押105.65亿股。由此不难看出,新三板股权质押的规模越来越大,频次越来越快,也给市场埋下了风险隐患。

按照传统银行做法,新三板股权质押就是设计出标准化的产品,然后做批量放贷做大规模,但是潜在的风险却被忽视了。最典型的风险就是企业财务造假和股价虚高。更重要的是,新三板企业与主板上市企业存在的最大差异是市场流动性。“由于新三板的交易量并不活跃,所以一旦股权最后砸在了银行手里,很难通过市场抛售变现。”一银行人士表示。

银行重审股权质押

作为该项业务的主要资金方,银行无疑是充当最大的债主角色。据一项官方数据显示,银行新三板股权质押业务在所有参与主体中的占比超过60%,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业务其中仅仅是资金通道,出资方仍是银行。

据了解,早在2014年,银行对于新三板股权质押业务是针对既有的企业客户来做,依靠长期的业务合作适当放大风险敞口。而今,银行对该项业务市场化程度很高,很多业务的承接仅仅是靠几个财务硬指标。

新三板股权质押的风险正在发酵,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而银行也嗅出了风险的味道。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表示,新三板公司的融资渠道并不多,很多企业也属于轻资产。在股权质押业务中,往往企业在补充抵押物时会出现困难,而市场抛售抵押物变现显然也不现实,这就导致最终银行被迫接盘。山东某城商行投行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暂时不能做了,银行内部针对一些企业此前的融资还会重新审查。“行内要求对质押率较高、企业经营恶化的企业重点关注。”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128966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