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民生变迁»正文

八十年代老照片:改革开放之初风貌见证泉州沧桑巨变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8-12-18

从一幅幅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泉州老照片,可以看到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泉州的市容市貌、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等,都发生了质的飞跃。改革开放带来社会全方位的繁荣,回望历史,不仅可以让人回忆起那个难忘的淳朴年代,更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城市带来的发展变化,给民众带来的美好生活。

没有对比,看不出变化。在举国上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泉州知名收藏家蔡其呈向泉州网记者展示一组他拍摄、收藏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泉州老照片。蔡其呈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对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长大后又幸运地安排在“泉州第一窗口”东西塔下工作,接触并拍摄了大量文史资料。这些老照片仿若一台时光机,可让人们重返过往,抚今追昔,真切感受泉州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变化轨迹和发展成果。

 

 

这是位于泉州市工人文化宫附近的路边巨幅宣传画,最大一幅画有泉州的标志东西塔,上面写着:“WELCOME!欢迎您,来自五大洲的朋友!”展示泉州这座历史上著名的多元包容城市,在改革开放之初积极开放的姿态。图中的汽车侧面是中外合资公司的名称,是当年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时代符号。

 

 

位于泉州市民权路的小商品街,是全国最早的小商品街之一,当时有“小香港”之称。那个年代还没有“网购”一说,所以这里吸引了许多来自各地的客户到泉州 “淘宝”。

 

 

泉州海滨服装皮件厂组建于1964年,曾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创汇先进企业”,被国家教委授予“尊师重道先进企业”,产品被北京首届博览会授予银牌奖,这是当年泉州比较著名的民营企业,民间称之为“海皮”。

 

 

位于晋江的私企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碌。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到全国县域十强,从“高产穷县”到“品牌之都”,目前晋江民营企业已达到5万多家。40年来,民营经济在泉州蓬勃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位于泉州市区涂门街的满堂酒家,下面还保留国营满堂饭店的招牌。那个年代上馆子远非如今普通家庭的“日常节目”,往往是条件好的家庭有了大事,才会在这里设宴。

 

 

泉州浮桥延陵的农业养殖基地,养殖户正在照看成群的鸭子,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社会注入充足的活力。

 

 

1982年在泉州举行的全国邮票展览。据了解,当时邮票交流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非常时尚的。这种大型的全国文体交流活动在小城市举办,体现了泉州人敢于接纳新事物的胆识。

 

 

泉州市区东街,参加环城跑的健儿们在街头奔跑,那时东街还很狭窄,人们参与和围观的热情一点也不比现在少。连续开展多年的“环城跑”,成了那个年代泉州城内一个品牌体育活动。近几年来,古城徒步穿越、环泉州湾国际自行车赛等展示城市形象、鼓励民众参与的活动应运而生。

 

 

参加南音大会唱的海内外嘉宾,列队行走在市区打锡巷。如今打锡巷经改造已成了街,南音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泉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在市区威远楼附近,工人们正在检修电力设备。可以看出,现在车水马龙的威远楼前区域,当时显得十分宽敞,路上看不到汽车,交通工具基本上是自行车。

 

 

节庆日中山路的踩街活动人山人海,不远处就是灯火通明的钟楼。

2018年11月,《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获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这条著名的道路难以再现热闹的踩街活动,但每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中山路,依旧是泉州有代表性的商业区。

 

 

开元寺东西塔下的花灯展,可以看到塔上面挂上了电灯,灯光勾勒出古塔在夜空中的轮廓。花灯展是泉州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当年仅在开元寺举行,如今已经演变为鲤城区新门街、丰泽区中骏世界城、台商投资区海丝艺术公园三个展区,见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这是市区百源路十字路口夜市,人流如织,灯火通明。夜市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写照,逛夜市曾是泉州人夜生活的一种方式。

 

 

看谁最会吹。那个年代单位的文娱活动趣味盎然。

 

 

那时的中山公园叫做泉州体育场,是市区举办运动会、集会的主要场所。当时跑道还是用煤渣铺就,如今已经更换成彩色塑胶跑道,让民众可以更安全、更舒适地进行日常锻炼。

 

 

这是位于泉州鲤城区菜洲的喜事现场,新郎手提传统礼盒(闽南语叫做“神拿”),内装糖果、点心。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发展,泉州街头涌现出大量摩托车。

 

 

这也是市民的喜庆场面,位于泉州市区城隍庙附近。按照习俗,穿着红衣的新娘拎着手包,在遮阳伞下幸福地走进新郎家门。而西装革履的新郎刚从婚车上下来,笑容满面地看着这一幕。

 

 

这是过年前夕,市民正在西街个体户店铺采购年货。瞧,那挂着的可不是春联,而是一串串鞭炮。

 

 

丰富的食品,街头停满的自行车,有的人背着军绿色的包,穿着西装有的人赶时髦,穿上了喇叭裤,这一切构成了那个年代泉州西街的生动画面。

 

 

80年代初,位于泉州市区东街头的小人书摊上,两个衣着朴素的小女生读得津津有味。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人们尽情体验阅读书籍的愉悦。

 

 

作为海滨城市,泉州人的童年记忆离不开大海。这是在惠安,几个小朋友手挽竹篮,在海滩上捡海鲜。

 

 

那时候道路设施还不够完善,在泉州西街西塔附近,一场暴雨过后,街道积水,不少人戴着斗笠,趟水而行。

 

 

市区九一路的路面是用石板铺成的,没有汽车,路人稀疏,哪像现在车水马龙。

 

 

从清源山望州亭远眺泉州市区,看不到高楼,整座城市就像乡镇一样。

 

 

现在的闽台缘博物馆附近,当年一派田园风光,显得十分空旷。现在则是湖光山色,周边建起了许多大型建筑。

从上面一幅幅上世纪80年代的泉州老照片,可以看到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泉州的市容市貌、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等都产生质的飞跃。改革开放带来社会全方位的繁荣,回望历史,不仅可以让人回忆起那个难忘的淳朴年代,更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城市带来的发展变化,给民众带来的美好生活。

泉州网记者王了/文 蔡其呈/图

来 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涂志圣

相关新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1-87523908 邮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