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手编惠女斗笠半世纪

斗笠,是一种遮阳避雨的用具。黄斗笠与惠安女的花头巾、宽筒裤组合在一起,构就惠女服饰独特的艺术魅力。惠安县有这么一位老人,从12岁开始就手编黄斗笠,迄今已整整54年。他盼望着后继有人,来传承这门传统手艺,让惠女传统服饰不会失传。
这位家住惠安净峰镇的老人叫王汉坤,今年66岁。由于当年家境贫穷,他从12岁起就跟着师傅学艺,学习编织斗笠。
走进王师傅的家中,记者看到,房间里挂着许多黄斗笠,几位当地妇女带着孩子正和王汉坤学做黄斗笠。王师傅一边编织斗笠,一边与记者聊起来。细长柔软的竹篾、竹丝,在他布满茧子的双手间不时跳跃着,很快,10多根竹篾就编好一个斗笠的框架。
“我对竹编很有兴趣,从12岁开始做斗笠,直到66岁,如今已经54年了。”王师傅说,惠女服饰的斗笠是纯手工制成的,由竹篾、纽扣等配饰及油漆等几部分组成。制作斗笠最难之处在于既要漂亮,又要符合头型、戴得舒适,所以每一个工序都要很用心。“斗笠得大小合适,这样戴在头上才舒服,也不会被风吹走。”
王师傅介绍说,做斗笠首先要挑选节少的竹子,竹子要用刀破成近1米的小段。接下来用手撕竹篾,一截竹子他可以连撕成18根竹篾,而且中间不会断掉,每一根竹篾的长度、厚度都非常均匀。
由于这些扁丝状的竹篾长度、厚宽都非常接近,如果不是现场看到,记者很难相信这是出自手工而非机械制成。在编织完斗笠的外形后,还要别上纽扣等配饰,最后的工序是上漆。王师傅说:“制作一顶斗笠,不包括上漆后的晾晒,往往要花上一天的时间。”
□记者 张文璟 通讯员 杨金水 戴仪聪 文/图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