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文旅产业»正文

泉州:释放文都新的生命力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5-11-16

 

市区西街大麦仓的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里,市民拨动十二生肖木偶头的机关,木偶头随之活动起来。 (陈起拓 摄)

产业新思维

古城复兴点金多维业态

“我推荐大家去看一看领SHOW天地、源和1916,这两个老厂房改造的文创园区,给泉州古城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能量。”在亚洲文化论坛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书磊也当起古城推介者。

对于源和1916里的各种文创馆来说,亚洲艺术节是全新的“文化赶集”。国学会馆办讲堂,生活美学馆办创意陶瓷展,拙玉馆办玉友交流会,古玩城办古玩市集……他们与旧面粉厂改造成的“大麦仓”一起,独揽“魅力文都”古城板块绝大多数活动,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文化高地。

周边的商家,直观地尝到了变化带来的甜头。园区之中,对于去年新落成的“众山小”客栈,“推开门就与泉州文化撞了个满怀”成为最好的推介广告。园区之外,小卖部、餐馆“每到文化活动举办期间,店里生意都比平时好上几倍”。

在更深层面,“文都”点金棒,带来古城业态的更新:古厝和旧厂房转身为文创园区,冷落许久的古老戏台重焕光彩,深藏于街巷的酒馆、茶室人气渐旺,民宿客栈更是从2014年以前的四五家,一口气增加到20家,不少还谋划再开新店。一批年轻人带着古城情结开始了创业。以西街的“美好生活”创业团队为例,借着文都活动,他们开了小酒馆、客栈、书屋、手工坊、公益图书馆、茶舍、沙茶面、咖啡馆等一连串商铺。

嗅到商机,民营资本大举进军新业态。以源和1916产业园为中心点,全长800米的新门街,将投入7亿元,打造成旅游文化休闲街区。首期330间店铺中,已有180多间文创店铺签订入驻协议。未来,这里将崛起古城文化复兴的新地标,各种体验馆、老字号、伴手礼、名小吃将遍布街巷,船弄、码头、水街、蕃坊让笋浯溪水系再现宋元风情。在更大范围内,随着古城复兴计划的深入推进,西街东片的历史文化街区,将逐步打造“中国传统城市生活体验区”,成为泉州的“城市会客厅”和市民的文化、精神家园。西片区则建设泉州当代艺术馆,崛起泉州当代艺术展示中心。

正如李书磊点评的那样,泉州正“竭尽全力在做一场文化保护的实验”,一方面,努力发扬传统推动古城复兴,“强力遏制各方利益冲动,避免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开发房地产”,“努力解决因产权复杂带来的维修滞后、房屋衰败问题和技术性问题”,另一方面,也通过业态更新来吸引年轻创客。

被吸引的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泉商,在第三届“文化的力量”论坛上,主导论坛之一的世界华商联合促进会会长许荣茂联动了一批民间组织和闽浙、港澳台侨企业家精英一道回乡:“在全球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后深度调整的当下,如果想保持经济增长换挡而不落后,文化的巨大空间正是消费经济的释放所在。”

如今,泉州的文化产值已高居全省首位,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将是《文都五年规划》中极有分量的一部分。泉州力争用5年的时间,借助文都之力,吸引创客、扶持龙头,引导企业到亚洲投资“中国文化商品城”,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再翻一番。

生活新思潮

市民畅享全域文化生活

尽管去过许多城市,泉州仍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感慨,这是一个令人感受“万古千秋”的城市。他为看到老君岩而“惊喜”,在海交馆“思绪万万千”,因泉州戏曲而“发思古幽情”。

同样,尽管在“文化苦旅”中走遍欧亚山水,余秋雨仍惊叹:“泉州是一座艺术的码头,思想的码头!”

“他们来到泉州,看到了更多的泉州!”正如“魅力文都”多项国际活动的策划者、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秘书长邹铭峻所言,因“文都”而来的国际友人、政商名流、文化名家,仿佛一面面镜子,让泉州人从更多视角领略“咱厝”之美,也让泉州市民油然增加对城市文化的自信、自觉与自豪。

对市民来说,“文都”更大意义,在于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生活。

高端艺术送到家门口。与几年前只能从电视、网络中“望梅止渴”相比,如今足不出泉州,就有机会欣赏到世界级的文化。以此次木偶节为例,58场演出的35个场地中,只有10个是专业剧场,其他的7所学校和19个户外广场,十足地接地气。在“全域联动”的理念下,25个县域特色延伸项目被纳入亚洲艺术节活动总体框架。即便偏远的山区,也能触摸到“文都”的热度。国际南音大会唱、世界白鹤拳大会,让小城永春一下子涌入海内外上千弦友和武林高手;最古老的柴烧陶瓷作品展,与最前沿的陶瓷电商峰会,一同相聚德化;而藤铁业发达的安溪,则一面包揽首届中国家居工艺文化博览会,一面将海内外艺术大师经月创作的15件雕塑精品,永久留在了过溪绿色长廊。

不光是大场合里的惊鸿一现,这种文化的供给尤显细水长流。仅去年的“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全市就举办了2万多场群众文化活动,今年也有853场省市剧团的公益性演出,2万多场“电影下乡”,让市民天天过节。

文化生活纳入日常计划,文化消费列入生活账单。如今,泉州人的夜生活里,除了聚餐、打牌、喝酒、唱歌,听一场演奏会,看一部电影,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而在亚洲艺术节期间,这一变化尤其明显:立冬过后,南国之夜秋风萧瑟,但源和1916街区的广场舞台,每晚都在上演热火朝天的追星“千人行”;朋友圈也成了一张生动的“亚艺地图”,有的邀约“谁想一起去”,有的图文并茂地晒出“过节”的画面与心情。

文化心态轻盈自在,市民参与乐在其中。动漫嘉年华、大学生网络艺术节、群众文艺展演、快闪市集、闽南语童谣大赛、汉服亲子秀……在这些场合里,群众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许多家庭更是扶老携幼齐上阵。不少“高大上”的活动,也设置了现场互动环节,让市民零距离接触艺术。比如,亚洲最大罐体3D灯光秀中,只要小屏幕上涂鸦,就可以通过热传感技术,“秀”在大罐上,想一试的市民排成长队,“玩得停不下来”。而在街头,报道亚艺节的报纸销量倍增,为了看一份节目预告,一位老人家连跑了几个报刊亭。

也许,正是敏锐把握到了市民心态的这种变化,在丰泽的城东新区,中骏世界城主动接过“魅力文都”活动的部分重头戏——“别看这是城市新区,她才不是文化的沙漠!”有国际艺术美食节,来自比利时、西班牙、法国、日本、韩国的明星大厨每人一天,轮番掌勺;有国际设计影像节,展映欧盟电影节、亚欧文都城市艺术“双年展”等精品之作;更有来自比利时和日本的专业当代舞者、音乐DJ,与泉州广场舞团队互学互动,嗨翻全场。在东海新区,打桩机、运沙车开进了市民广场,备受关注的公共文化中心项目启动建设,未来,泉州科技与规划馆、泉州东海工人文化宫、泉州图书馆、泉州大剧院将如同盛开的“四片花瓣”,托起“亚洲多元文化发展中心”。另一侧,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湖畔,由中央美院设计,一个规模万亩、世界水准的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拔地而起,新建成的亚洲园已开园迎宾,备受赞誉。

如今,一种全新的城市文化空间、全域的文化生活正在被无数市民期待。根据文都规划,古城将开辟“中国传统城市生活体验区”,古港将呈现“后渚港转型文化旅游区”,新区将打造“亚洲多元文化发展中心”,进而铺开“一幅图”(全市文化设施地图)、 “一张网”(文化资源数字化服务)、“一串项目”(县县都有核心文化项目)的版图,凝聚成魅力文都新的文化磁场。

来 源:泉州网-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