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文旅产业»正文

九鲤湖仙公山“祈梦”习俗探秘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5-12-11

 

历代以来,到九鲤湖登临览胜、寻幽祈梦者络绎不绝。

 

九鲤湖群山之中藏着大量摩崖石刻

 

仙公山祈梦习俗历史悠久

 

专家在马甲仙公山研究石刻文化

 

清代名宦陈大阶在仙山山亦留有题刻

核心提示

九鲤湖位于莆田市仙游县东北隅群山中,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由唐宋至今,九鲤湖形成了一种“祈梦”习俗,古人雅称为“卧游”。无独有偶,在泉州马甲镇仙公山也有“祈梦”(亦称“运梦”、“魂梦”)习俗,其与九鲤湖更是一脉相承,渊源深厚。经千百年的传承,两地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祈梦”习俗仪程,且有“祈梦”诗文传世,使“祈梦”成为地域文化中的一种奇特现象。

□本报记者吴拏云 陈起拓 陈小阳 通讯员陈清好 文/图

祈梦习俗 源远流长

仙游九鲤湖风光旖旎,尤以九鲤飞瀑胜景名扬天下。相传在汉代有何氏九兄弟一同在那里炼丹成仙,乘上了湖中跃出的9条赤鲤升天而去,因而历代登临览胜、寻幽祈梦者络绎不绝。

据九鲤湖管委会主任陈清好介绍,九鲤湖祈梦习俗发端于唐,勃兴于宋,鼎盛于明清。披阅有关史料,有史可考的已有1300多年。唐贞元进士许稷在《游九鲤湖》一诗中云:“山空人去后,梦醒客来初”。晚唐诗人御史大夫郑良士亦在同题诗中写道:“我来不求邯郸梦,取醉聊乘郑圃风。”由此可见,九鲤湖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祈梦的习俗。

马甲镇仙公山,又名双髻山,为释道儒三教并存之地。山气势雄伟,岩崖陡立,含烟凝翠,拥有众多文物古迹、寺宇亭榭和迷人传说。到过仙公山的人,大多会听到这样一句俗语——“仙公梦,过了识”,说的是仙公山祈梦很灵验,内中玄机只有过后才懂。据仙公山管委会主任杜筑成介绍,仙公山祈梦由来已久,如果要溯源的话,可以追溯至南北朝齐,如今民间来祈梦者可谓年年有、天天有,从不间断。清道光《晋江县志》云:“仙神极灵,祈梦者无不符验,亦多风趣解颐”,描述的正是当时仙公山祈梦的状况,体现人们对美好愿望的一种寄托和精神慰藉。

同源一脉 皆祀九仙

九鲤湖、仙公山奉祀的都是“何氏九仙”,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列仙全传》和《福建通志列仙传》记载:何氏九仙是汉武帝时人,闽太守之子。兄弟9人唯长兄能微开双目,余皆盲。出家修道,羽化升仙。

仙游民间相传,何氏九兄弟出生于九江郡何氏家,少时天资聪颖、好学,适逢乱世,对黎民疾苦深为同情。因反对其父参与淮南王谋反,9兄弟相偕出走到福建,先住福州于山,继往福清石竹寺、白云洞等处,后至莆田境界,见一福地洞天,遂移徙长居,即今之仙游九鲤湖。九兄弟终日采药炼丹,济世救人,乡人皆感其德。此后又乘骑湖中9条赤鲤升天,得道成仙。后人为纪念九仙恩德,遂就地建庙,塑九仙神像而奉祀,至今九鲤湖香火不断,香客络绎不绝。

仙公山当地的传说,与仙游传说十分相似,只多了“后来,何氏九仙见仙公山(双髻山)风景奇秀,遂降灵于山上的丰山洞”一段,仙公山也就此成为闽南一带的“仙山圣地”。由此不难看出,九鲤湖和仙公山的“九仙”信仰实际上是同源一脉的。

摩崖石刻 荟萃人文

古代文人雅士游玩,到了兴头上,往往喜欢在名川胜地附近的岩石上留下自己的诗赋或感言,有时也包括一些重要事件的记录,这些最后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摩崖石刻。九鲤湖和仙公山拥有为数不少的摩崖石刻,它们中既有雄伟高大的“巨碑”,也有盈尺小碣,既有精雕细磨之作,也有粗犷片石之刻,其书法艺术更是真草隶篆皆备,千变万幻。

九鲤湖碧澄一泓,是个秀丽的天然湖。湖旁有九仙祠、迎仙公馆等建筑;湖的四周千岩竞秀,怪石嶙峋,有蓬莱石、嬴洲石、玄珠石、枕流石等。这些奇石上留有不少历代名人的题刻,如宋代兵部侍郎陈谠的“天子万年”、明代林有恒的“第一蓬莱”和李翔书的“观瀑”等,字体古朴大方,潇洒自如。

仙公山最近经管理人员陆续清理发现,山上的摩崖石刻总数达到了20多方。其中就有宋代郡守王十朋在山上峭壁留下的横排楷书“佛国”二字,清太常寺少卿陈大玠留下的“绝顶双峰出,朝朝绾翠鬟;欲观沧海日,故倚白云关;径曲花偏丽,岩幽鸟自闲;置身天际外,俯视万重山”题刻,以及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陈玉辉所作的“生平浪说洞天奇,杖策登临今始知;崖削奔涛穿石出,岚虚仄径入云危;上方磬响声韵近,绝顶萝攀步却迟;道侣忻逢长啸者,携来谢眺惊人诗”题刻等。杜筑成表示,这些石刻都是具有非凡价值的历史瑰宝,游客从它们身上能领略到仙公山富饶的文化历史底蕴。

名人纷至 文章传世

历代以来,名宦名士留下了诸多关于祈梦的诗文与传说故事,更增添了祈梦的神秘感。祈梦诗文的大量传世,影响并推动了祈梦习俗的形成与发展。经千百年的传承,祈梦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习俗仪程,如戒斋、洁洗、品茗、焚香、赏景、求梦、解梦、圆梦、还愿等等。泉州市文管所研究员黄真真表示,祈梦习俗涉及历史学、文化学、旅游学、民俗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在传承性、民俗性、学术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宋代,仙游籍殿中御史陈谠著有《梦论》一书,论述了九鲤湖祈梦的奇特。宋代《仙谿志》载称:“神(九仙)主科名尤灵,诏岁,兴福、漳、泉士大夫斋戒诣祠,祈梦不绝。”这说明了当时九鲤湖祈梦习俗在福建士大夫中有很大的吸引力。元代知州卢琦在《游九鲤湖》诗中说:“十年铅椠役此生,愿借一枕通仙灵。”一语道破了士人对祈梦寄寓的期盼。

明代,祈梦的风气更甚。明代户部尚书郑记在其《仙梦辩》中描述:“由莆而闽,而天下,靡不闻风而翘想之;士大夫宦游兹土,莫不函疏叩关而至”。这表明了当时此俗已越出福建,影响八方。因此,有江西籍状元罗伦,江苏籍状元黄钺,江苏籍进士周世臣、顾大典,浙江籍进士王弼,江南才子唐伯虎,名家徐霞客等,慕名而至九鲤湖和仙公山,探幽寻梦,留下诸多动人佳话。

明户部尚书郑纪还在九鲤湖蓬莱石南向留下“野趣谢千钟老景寻神仙作会;湖光涵万象梦魂与天地同流”的石刻题咏,高度概括了九鲤湖景与梦的无穷魅力。在历代诗文中,可见到诸如“九鲤有人争祈梦”、“夜夜游人祈梦频”、“人间车马皆因梦”、“一尘不动梦魂清”之类的大量关于九鲤湖祈梦习俗的吟唱。

而在仙公山,至今存留着明代文士林如源手记、大书法家张瑞图亲书的《禅鸡冢碑》。据载,仙公山丰山寺中有一只驯养多年的大白鸡,谙知佛性,每日三课均陪伴众僧习经念佛,然后才到山间巡游。有一天,大白鸡突然坐化而去,众和尚悲痛万分,特举行隆重仪式,为之超度,并筑坟安葬,以为纪念。当地一文士林如源为此写下一篇祭文,并由其挚友张瑞图书写,刻石为碑。其碑写道“丰山峭雄为泉北镇。客有携白鸡来谒梦者,禅师宗鉴戒律精严,苦祈放生,客因施于岩……”文中所述“谒梦者”即祈梦之人,不难看出,当时,祈梦在仙公山颇为盛行。

清代,祈梦习俗更为两地吸引了无数游客。从乾隆年间陈居禄所作的《九鲤湖赋》中可窥一斑:“扃桃花于阆苑,关春色于北国,随烟霞为启闭,以古今为旦昏。惟风光而识路,信俗尘之莫奔……至于黄梁枕上,提醒凡流,胡世人之多梦,争似按图而卧游”。而传说中,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名相李光地也到过仙公山,并在此地留有石刻与匾额以及令人遐想不已的美丽传说。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