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文旅产业»正文

南音访古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3-18

 

蔡雅艺(右一)专注于培养南音新秀

近期,西安古筝乐师前来古城泉州,做了一个关于泉州南音乐器的溯源调查,从古代文献记载以及现存文物分析,南音最初的编制或许不只“上四管”和“下四管”,曾有大乐队编制;南音乐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淘汰了部分乐器,进行艺术取舍

本报讯(记者吴拏云)近期,西安古筝乐师、厦门市青年古筝协会秘书长张辉来古城泉州,做了一个关于泉州南音乐器的溯源调查。他在查阅了大量古籍、文献,并拜访了福、泉、厦、漳多位南音乐师之后,在调查报告当中推测,南音最初的形态可能有包括古筝在内的部分乐器存在过,而这些乐器之所以现在从南音演奏的形制中消失了,是缘于历史发展过程中南音对乐器的选择与淘汰。

“琵琶弦索吟不尽,一声拍板几声箫”。如今的泉州南音乐队组合有固定的形式,分“上四管”和“下四管”两种。上四管又分“洞管”和“品管”两种不同组合:洞管——洞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品管——品箫(即笛)、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下四管指的就是五件小打击乐器:响盏、狗叫铎(也称小叫铎)、四宝、扁鼓和双铃,其中扁鼓和双铃为替换乐器,不会同时使用,所以仍称为下四管。

南音流传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当中,其乐器又经历过什么样的演变呢?张辉认为,南音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庞大的乐队编制,随着历史的发展,才逐渐淘汰了其中的一些乐器,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南音演奏形制。他说,南音的表现形式接近于汉魏的“相和歌”。“相和歌”之名,早期记载见于梁沈约的《宋志·乐志》:“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其特点是歌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而“相和歌”据史料记载,它的伴奏乐器在汉魏时代就至少有7种。据《唐书·乐志》载,“凡相和其器有笙、笛、节歌、琴、瑟、琵琶、筝七种”(那时南琶还没有出现)。

南音至今仍保留着“拜郎君”这样的传统仪式(泉州南音尊“郎君”后蜀国主孟昶为祖师爷),张辉表示,这说明南音和后唐时期的蜀国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根据前蜀高祖王建墓的出土文物来看,当时蜀国音乐的形制十分庞大。1942年四川省成都出土的前蜀高祖王建墓棺座上有24乐舞伎浮雕石刻,棺座上刻有乐器图像共23件,即竖箜篌、琵琶、笙、笛、箫、筚篥(2件)、毛员鼓、正鼓、齐鼓、和鼓、答腊鼓、铜鼓、羯鼓、鸡娄鼓、鼗、铜钹、贝、筝、拍板(2件)、篪、吹叶等。其中立部伎两件,其余为坐部伎。“如果南音源于蜀乐,那么它最初的形制也可能是大乐队编制。”值得注意的是,王建墓石刻乐器与在泉州开元寺内雕刻的“飞天”手拿的乐器也很相近。泉州开元寺中现存的“飞天”共有两处,一处是大雄宝殿中的24尊“妙音鸟”;另一处是甘露戒坛中的24尊“飞天乐伎”,“妙音鸟”与“飞天乐伎”被百姓统称为“飞天”。“妙音鸟”所持为文房四宝与乐器,“飞天乐伎”手上拿的全是弦管乐器,有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嗳仔、笙和小打击乐器等。“‘飞天’所拿乐器一应俱全,活生生就是一个乐队编制啊。目前南音演奏所用的乐器基本上都能在‘飞天’手中找到,不由得让人觉得这正是按照南音的演奏形制而创造出来的佛教雕刻艺术。然而‘飞天’的手中出现的云锣、笙、笛等,当下却在南音中鲜见,这种差别难道出于工匠们的臆造吗?或是南音在历史更迭中改变了自身的形制?”张辉说道。

明代福清人魏双侯前往日本时(约在1644年),携带的记载明代宫廷古代歌曲音乐的《魏氏乐谱》中明确记载的伴奏乐器为笙、笛、横箫、筚篥、小瑟、琵琶、月琴、大鼓、小鼓、檀板、云锣等。张辉根据调查称,这十四弦的小瑟其实就是筝。早在宋元之际十四弦筝就出现了,为南宋末年民间艺术家所创制。从《魏氏乐谱》不难看出,明末福建一带所流行的古乐伴奏乐器与南音中使用的乐器有很高的相似度,但又多出了几种乐器。如此一来,让人对南音在历史上的乐队编制有了更多的遐想。“在南音的发展过程中,或许是由于物质条件、审美情趣、乐工传承等因素,乐队编制在逐渐吸纳或摒弃了某些乐器后,才逐渐沉淀下来形成目前的编制形式。”张辉说。

1814年,清荣斋收集整理的弦索合奏套曲《弦索备考》,以琵琶、三弦、胡琴、筝等弦乐器为主,其中的乐曲《松青夜游》与南音的《八面金钱》几乎完全一致,《阳关三叠》《普庵咒》虽与南音中的曲牌旋律不同,但却是同名异曲。“这或许不是巧合,”张辉说道,“而是在南音与《弦索备考》之间搭了座桥梁,从中我们可以探知‘弦索’与‘弦管’之间有某些联系。”

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曾说过,艺术形态在某个阶段往往会产生追根溯源的需求,正是通过溯源,才让我们得以窥见缤纷鲜活的文化样貌。

泉州南音乐团副团长曾家阳认为,南音在历史上其乐器肯定不只上四管、下四管。作为宫廷音乐,南音不排除曾经拥有过轧筝、筚篥等乐器,乃至一些较笨重的如编钟、编磬,甚至大的云锣等,但这些南音乐器在南音由北往南传播迁徙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被逐渐淘汰了,这有一个艺术取舍的过程。

泉州市级南音传承人、厦门大学南音研究中心主任蔡雅艺则表示,当前遗留下来的南音历史文献太少了,很难追溯其最初的乐器规制。但她认为,从南音的音乐需求来考量,它不太可能有很大的编制,因为南音除了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享受外,它还追求一种“清”,即“雅、淡”,乐队一旦庞大了就不可能是“清”的。并且诸如古筝这样的乐器,它会带来一些声部变化的东西,而这些元素在南音中并没有出现。所以蔡雅艺从声乐角度上分析,觉得南音在历史中也没有过类似古筝这样的乐器。

张辉表示,目前泉州南音形制十分完备,南音表演沉稳含蓄、清雅高致,颇有汉唐气象,是值得去慢慢品味的艺术瑰宝。溯源南音乐器曾经的规制,不是为了改变或创新,而是为了厘清南音发展的脉络,洞窥南音在千年演化过程中的积累与沉淀。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