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晋江经验»正文

“晋江经验”激发泉州实践 放大改革开放示范效应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8-12-06

编者按

郡县治,天下安。

从靠财政补贴过日子的贫穷农业县,到连续17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前十名、经济总量连续24年位居福建县域首位,泉州县级市晋江的成功,得益于根植泉州沃土的拼搏创新精神,更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七下晋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晋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提炼概括为“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的“晋江经验”,揭秘了“晋江奇迹”。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之际,回看晋江、泉州践行和传扬“晋江经验”的历程,对基层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泉州晚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多角度、全方位展现“晋江经验”在侨乡大地开花结果的恢弘篇章。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号角吹响。许连捷对父亲说,天不再下雨了,要下金子了。

1979年初,26岁的许连捷联合几名村民,借助几部缝纫机,悄然在自家屋内办起了后林劳保服装加工厂。他兼任厂长和技术员,由于产品物美价廉,港商订单接踵而至。这是恒安集团CEO许连捷的第一桶金。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创始人丁和木同样深知“机遇不等人”,他变卖家当筹了1000元钱,和20多个人一起合作创办家庭作坊式的鞋厂。儿子丁世忠自小在鞋作坊里长大,为后来创立安踏品牌埋下伏笔。

改革开放给了昔日的贫困县改变的可能。凭借骨子里“敢拼、爱拼、善拼”的侨乡基因,晋江成就了一大批从田间洗脚上岸的企业家,也让这座县级市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30多年间,从小作坊到大公司,100多个知名品牌、46家上市企业从这片创业创新的热土上破壳而出,“晋江板块”崛起为资本市场上不容小觑的力量。

根植于泉州“民办特区”沃土,“晋江经验”在实践中碰撞升华,引领晋江连续17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前十强。而践行“晋江经验”的不懈探索,也让泉州一次次突破思想藩篱,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踏破重关,成为经济总量连续19年领跑福建的“领头羊”。

 

晋江不断提升城市景观,丰富城市内涵,致力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陈金展 摄)

晋江不断提升城市景观,丰富城市内涵,致力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陈金展 摄)

源 改革开放热土孕育“晋江经验”

思路决定出路。

GDP1.45亿元、人均GDP仅154元,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5.7%,农民人均纯收入107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财政收入入不敷出,靠上级财政补助,这是1978年的晋江面对的现实处境。

改变命运的渴望积蓄已久,所以,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晋江人性格中“爱拼才会赢”“敢为天下先”的因子率先醒来,巧借对外开放桥头堡的独特优势,点燃民营经济的星星之火,开启了全国闻名的“晋江模式”。

没有资金就集资、合股或借贷,没有厂房就“借鸡下蛋”,没有技术就去请、去借鉴,或自己学着干……敢于“吃螃蟹”的晋江人,哪怕一开始并不知道该做什么行当,也从不畏惧尝试、努力寻找突破口:劲霸集团创始人洪肇明种过田,当过生产队长,走街串巷卖水果,最后选择做服装;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蔡金垵卖过茶叶、紫菜、木耳、瓜子、桂圆干,直至找到商机做休闲食品;福建陆地港集团董事长李锦仪15岁起就开拖拉机跑运输,到上世纪90年代国内第一个包飞机运货……敢“拼”的晋江企业家们,愣是从一双鞋、一件西装、一张纸巾开始,闯出了一片天。

从“三闲”(闲房、闲资、闲置劳动力)起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过渡,再到“三资企业”上路、“产业集群”迈大步,晋江创造出以“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高产穷县”,荣登福建省县域经济总量头把“交椅”。世纪之初,正值中国刚刚加入WTO、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未了,改革发展之路如何继续前行,引人探索。也是在2001年,晋江市首次跃入全国百强“前十”,区域经济格局初显,经济发展活力方兴未艾。

在此过程中,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予以高度关注,七下晋江调研。

2002年6月,习近平同志带着思考专程到晋江市调研。在调研中,习近平同志总结提出“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的思路,即: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晋江经验”,由此提出。

两个月后,习近平同志将此次调研思考整理提炼,撰写成《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一文,先后发表于《人民日报》和《福建日报》。他在文中提出“‘晋江经验’是地方主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积极实践”。“晋江经验”从此成为引领福建加快改革、全面发展的重要标杆,成为引领福建、泉州、晋江加快改革、全面发展的核心动力。

安踏重视设计研发,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广受青睐。(张九强 摄)

安踏重视设计研发,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广受青睐。(张九强 摄)

稳 泉州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首位

世纪之思,引领时代之潮。回望16年,以坚守实体经济为鲜明特色的“晋江经验”,是泉州穿越风雨的行动指南,也在泉州的发展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滋养。

北京时间2018年3月5日,安踏位于美国旧金山的Nice Kicks鞋店,千人为了安踏集团旗下首款全球限量篮球鞋“KT3-Rocco”排起长队。无独有偶,361°、贵人鸟……这些在国内外市场上广受青睐的体育品牌,也都来自世界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晋江。企业正通过高质感的商品,让全球消费者建立起对中国品牌的认知。

晋江人不曾想到,当初那小作坊里的敲敲打打,竟沿着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以专业化配套、产供销合作等形式迅速扩散,形成雄踞一方的产业集群,让“中国鞋都”名扬世界。而这背后,正是晋江政企紧抓实体经济“看家宝”的不变坚持。

以晋江为“排头兵”,多年来,“十分天下有其九”的民营经济在泉州各地不断跃升,晋江的纺织、鞋帽、食品、建陶,石狮的服装,南安的建材、水暖,惠安的石雕、建筑,安溪的茶叶、藤铁工艺,永春的芦柑,德化的工艺陶瓷……围绕区域特色产业,一个个集群不断壮大,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打响了“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拉链之都”“中国建材之乡”“中国水暖之乡”“中国石雕之乡”等响当当的名号。

成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给满足于贴牌加工的泉州企业以当头一棒,或是历经金融危机洗礼和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震荡,泉州党委政府始终扶持引导企业锚定实体经济,在拼质量、创品牌、强管理、争上市的同时,集中资源抓龙头、铸链条、控风险,使得制造大盘稳定增长、企业格局持续优化,经济总量连续19年领跑福建。目前,泉州已拥有上市企业104家、获评中国驰名商标155枚,成为名副其实的“品牌之都”。纺织鞋服保持“7上8下”增长(7%—8%),机械装备、建材家居、工艺制品等均保持两位数左右增长;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工业产值“好中差”占比76.4∶14.7∶8.9,“好”产值占比首超70%,低端过剩产能逐步清出,大的更大、中的更专、小的更活。

 

不同于传统陶瓷制造模式,九牧卫浴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令人大开眼界。(陈晓东 摄)

 不同于传统陶瓷制造模式,九牧卫浴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令人大开眼界。(陈晓东 摄)

进 “两个试点”引领动能转换

先人一步才能胜人一筹。

当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问题初露端倪,泉州党委政府迅速吹响产业转型升级的号角。嗅觉灵敏的晋江人率先发力,通过创立“产业创投引导基金”,下设“智能装备”“互联网+”“创新创业”3只子基金,引导投向集成电路、石墨烯等新兴产业。

让一枚从9层高楼落下来的鸡蛋,砸在鞋垫上完整无损——在晋江,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的石墨烯3D多层微气囊鞋垫、石墨烯高分子抗菌技术等,不仅让鞋垫吸汗又吸臭,还给这个传统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弹力体验。仅2016年,贵人鸟公司单家企业就下了1.6亿元的订单。未来,先进的石墨烯技术还将植入纺织鞋服、涂料等传统产业,实现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创新。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南安,作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九牧将创新视为领先行业的动力,16个实验室、8个研究院、超过2000名研发设计团队、近3000项产品专利,让“智能更懂生活”,更引领企业在“厕所革命 干净中国”的大背景下跨越发展。

在洛江,由一家小小的五金厂起步,嘉泰数控靠着与市场亦步亦趋的创新贴近,成长为装备制造业的龙头。特型材料加工克服易碎易裂的行业难题、数字化工厂领先国内同行、数项五轴加工技术刷新全国空白……这样的表现,让企业囊括“高新技术企业”等60多项荣誉称号,也带来20%以上的持续年增长。

在安溪,中科生物植物工厂让“万物生长靠太阳”的名言,有了新时代新演绎。通过将LED光谱技术应用于植物生命科学领域,植物工厂让太空、海底、荒漠、高原等特殊地域种植绿色蔬菜成为现实,基于“矿质营养说”和无菌技术,强化特定功能性的中草药种植也正逐步研究推进。除了上市高品质蔬菜,模组化的智能生产设备眼下已新鲜面市,未来将向欧美等国家整体性输出。

……

以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两个试点”为契机,泉州发力供给侧,创新促转型,打开对接前沿、问智全国的崭新通道。

剑指产业结构调整,传统、重化、高新三大板块加快形成,晋华存储器、中化炼化一体化二期等龙头项目纷纷落地,泉州芯谷、中化专属园区等加快产业链集聚。“第三产业提升年”持续深化,三产占GDP比重稳步提升。

2013年以来,泉州主动对接实施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全市每年投入近1000亿元。“大院大所”、人才“港湾计划”及中科院泉州装备所等36个高端平台建设,为动能转换注入活力。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网上虚拟产业园、泛家居及第三方第四方平台渐成规模,去年电商交易额达4000亿元。

与之相伴的,是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清理规范行政审批申报、商事制度改革、“无间贷”等创新举措为企业减负“松绑”,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集群注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主体突破70万户,较2014年改革前翻了一番多。

乘“一带一路”东风,海丝拓展开放新空间。东亚文化之都、亚艺节、海艺节等活动擦亮城市名片,商贸借船出海,拓展海丝朋友圈。2017年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达720亿元,占全市贸易的“半壁江山”。

 

好 七成以上财政投入民生事业

城像城、乡是乡,本地外来一个样。

质朴的话语,却道出让先进生产力自然融入城市、根植发展的真谛。

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近年来,晋江在新型城镇化中脱胎换骨,逐步从一个“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的特大镇蜕变,朝着打造“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可托付终身”的现代化品质城市迈进。赢得2020年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举办权,是晋江的自信,也让世人重新认识晋江。

深谙“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义,晋江不仅每年把65%以上本级财力投入民生领域,还在全省、全国率先实行新农合跨省异地结报、率先实现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即征即保”、率先实现治安巡逻村社全覆盖、率先推行“居住证”制度等,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放眼泉州,以获批实施以海丝和古城为特色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国家试点为契机,深内涵、强后劲、高颜值的城乡面貌焕新正在渐次铺展。金鱼巷等古城背街小巷经过“微改造”再现芳华,多彩交通体系畅通了古城交通的“微循环”……着力打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古城,泉州通过微扰动改造、低冲击更新、整体性保护、家园式管理等方式,逐渐在古城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新城建设同样是大手笔,随着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连绵带”的构想,泉州将用绿道串起山林、水体、湿地、田园等自然资源,形成相互贯通、连绵成片的生态体系,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全力做大民生福祉,泉州将七成以上财政用于民生事业。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到2017年年底18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市267条河流全部落实河长制……随着补齐民生短板的教育舒心、卫生与健康暖心、养老贴心和民生基础设施安心“四心工程”,集中解决民生欠账的“泉州XIN行动”等加速推进,上好学、看好病等朴素的民生愿望,将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让群众得到满足、收获满意。

来 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涂志圣

相关新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1-87523908 邮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