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传统产业»正文

安溪铁观音“技传”大学生 新一代深耕茶产业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4-07-14

4月27日-28日,安溪铁观音春茶上市之际,安溪铁观音主产乡镇、晋江源头—桃舟乡,热闹非凡,茶香四溢,我县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学生茶叶初制大赛在这里精彩上演。来自当地的制茶能手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大学生结对互动竞技,展开一场激烈的铁观音制作大赛,为今春茶乡,增添一份蓬勃朝气。

茶农大学生结对 互动竞技

此次茶叶初制大赛与以往不同,主体参赛者不再单是茶农,而是由桃舟乡各村茶叶专业合作社选派的20名制茶能手与安溪茶学院的20名优秀大学生组成,“一对一”结对搭档,在限定的时间内,各组完成晒青、摇青、杀青、揉捻、烘焙等程序。

27日下午3点左右,分布在吾培村和达新村两地20个制茶点就忙活开了:趁着太阳斜照,光线柔和,制茶师傅们领着大学生“徒儿”,把刚采摘回来的茶叶均匀摊开在笳篱上,放置在阳光下萎凋。萎凋均匀后,师徒们将茶青置于竹筛上,放入空调房静置,等候摇青。

傍晚时分,决定铁观音品质的关键制茶工序—摇青开始了。当记者走进吾培村参赛选手肖金城与大二学生施淑惠所在的制茶点时,他们正忙着摊晾刚摇完第三遍茶青。施淑惠拿青,制茶师傅肖金城晾青。

“一般根据叶片水分扩散情况,闻闻香气、看看叶片颜色变化来决定摇青次数和轻重。”刚结识不久的师徒俩配合得很顺畅,时不时交流着,“你看,像这些叶片边缘已经呈现红色,就是我们常说的‘绿叶红镶边’。在摇青与凉青动静结合中,茶叶水分的蒸发和运转,就形成了铁观音特有的香气和滋味。”

在吾培村7号制茶点,来自甘肃兰州的大学生焦兴琳,第一次走出实验室,实际参与茶叶初制整个流程,显得特别兴奋。什么时候晒青、什么时候摇青、什么时候杀青,做青期间温度、湿度,每个时段叶片颜色、水分变化状况等,她都认真做好记录。

从晒青、摇青、杀青、揉捻到烘焙,铁观音茶叶整个制作过程大约大概需要20个小时。其中杀青、揉捻和烘焙大多在下半夜进行。罗岸芷、张丽平、周煌城等,几乎一宿未眠,一直跟在师傅身边,仔细记录下每道工序和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

在师傅的示范下,他们倒茶青入杀青机、掌控火候,将茶青打包揉捻、打散摊晾,反复包揉、入烘干机烘焙……别看这些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个个长得细皮嫩肉的,制作起茶叶来都使出浑身解数,动作是那么娴熟有力,让旁观的茶农惊叹不已。

“铁观音茶叶制作,既是一门苦力活,也是一门艺术活,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把控不好,都会影响质量。”看到自己的学生积极主动与茶农交流学习,安溪茶学院茶学系主任、带队老师高水练高兴地说,“让学生到茶园一线去,和茶农进行密切接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帮助茶农进行总结、提高,让农民的经验进一步得到提升,将有助于制茶技术的成熟,不愧是产学研互动的好路子。”

产茶县学校牵手 学科对接

经过两天紧张激烈的角逐,来自桃舟乡桃舟村的制茶能手张良土与安溪茶学院茶学专业大二学生张丽平的组合获得比赛第一名。 “就为了做出好茶,真是太不容易了!”张丽平告诉记者,自己以前虽然也曾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过制作铁观音,但像这样全程参与还是第一次,与制茶能手的‘亲密接触’,既让我有更多的实践体验,又跳出书本理论局限,学到很多知识。”

对此,另一奖获者施淑惠也深有感触。“学校里的知识很多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但制茶许多环节靠的是经验。比如,按照理论讲,三次摇青时间都是7分钟,但是摇完第三遍时,师傅并非直接放着摊青,而是再三闻香、看叶片,才能知道茶叶是不是最佳状态,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的。”

制茶是一项非常繁琐且需要丰富经验的技术活儿,不同天气条件,不同茶青,需要灵活多变制茶手法。业内人士认为,长期以来,安溪铁观音制茶技艺停留在制茶能手与茶农间的师徒传承阶段,而这种师徒,更多地体现为制茶能手与下一代之间的父子、父女关系传承上。一旦这些制茶能手的下一代对制茶不感兴趣,不愿子承父业,这些技艺就面临流失风险。

为破解当地发展茶产业人才紧缺问题,我县抓住全国首个茶叶本科院校——安溪茶学院“智力”优势,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互动,强化茶业科研与茶业人才培养,不断壮大茶产业。

“校地牵手共建,关键在于实现‘三个零距离对接’。”安溪茶学院党委书记雷国铨介绍道,即安溪茶学院专业学科优势与乡镇产业发展零距离对接、安溪茶学院专家学者与农民零距离对接、安溪茶学院学生与农村“土专家”零距离对接,打通校地对接“最后一公里”;将科研成果落到农民“口袋”中,将科研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档次和水平。

“制茶能手与涉茶大学生零距离对接,一方面可解决铁观音制茶技艺传承问题,安溪铁观音制茶从此有了大学生传承人;另一方面,也将促使现有制茶能手获得茶叶理论与文化知识,培养出一批懂文化会技术的茶产业‘智造’人才。”县相关领导表示,涉茶新一代深耕茶产业,势必为我县茶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来 源:安溪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青青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