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主动适应新常态 奋力推动新跨越
鲤城召开区委七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
泉州网-泉州晚报讯 “在经济稳增长的新常态下,如果没有具体行动、主动作为,没有超常规运作,再美好的愿景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在近日召开的中共鲤城区委七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该区要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强烈的运作意识,主动适应新常态,以“超常不违规”的思路做法,鼓足干劲,比拼项目,比拼作为,切实把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方案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以创新转型推动产业升级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里,鲤城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实质性突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超过半数,达50.01%;创建全市首个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并获评省级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17个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技术转让交易合同登记金额达6.8亿元,金额居全市第一;火炬电子昨日在上交所上市,实现鲤城A股上市零的突破;限上电子商务企业实现销售额比增33.3%;42家限上汽车企业实现销售额比增20%。
加快构建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是鲤城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在优化二产方面,该区将紧抓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质量品牌提升三个重点,力争2018年纺织鞋服产业产值突破25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70亿元、机械汽配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1家,超3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在壮大三产方面,该区将深入开展“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力争到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传统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做大做强。
以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位
48个年度在建重点项目已有45个项目动工建设,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总投资8亿元的站前大道(鲤城段)全线贯通;“数字城管”系统所有社区全覆盖……2014年,鲤城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发展步伐,主动融入“古城文化复兴”战略部署,强力推进江南新区“一横一纵”、“两座新城”项目建设,大力实施石结构房屋改造五年计划,全力推动城市改造升级。
“要山上山下全面整顿,打造4A级景区”鲤城区将组织实施龙岭社区景观提升工程和古龙文化休闲片区项目建设,着力营造集旅游、美食、购物、休闲为一体的良好环境。今年,该区还将全力以赴抓好古城、滨江新城、站前大道两侧、笋江新城、紫帽山-乌石山“五大片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温陵商贸中心、旧浮桥街片区改造、华星安置区及华塑片区改造、兴贤路北侧片区改造等项目和向阳新村、锦美、高山、延陵、新塘等安置区建设,做优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海西汽车汽配城二期周边道路及排水排污工程、兴贤路西段排水管沟、江南公园水系整治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南环路景观工程提升改造,提高交通通行、防洪排涝、排水排污等城市功能保障能力。
以文化复兴助力“文都”建设
古城是泉州市的“根”和“魂”。鲤城区紧紧抓住市里大力实施“古城文化复兴计划”有利契机,加快建设“东亚文化之都核心区”。去年,该区配合市里办好“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开幕式、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县域活动暨“文化之都·多彩鲤城”鲤城文化周等活动,极大提升了鲤城的对外美誉度。该区还高分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单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复评,引进实施“东亚之窗”文创园、泉州古城牛庄等文创项目20多个,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11个,“东亚文化之都核心区”建设可谓成绩斐然。
2015年,鲤城区将加快推进古城历史文化体验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区建设,组织实施中山南路、青龙巷、聚宝街、新门街等古街巷综合提升项目,加快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园建设,形成融历史文化、休闲文化、宗教文化和旅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圈。同时,加快源和1916三期、U智汇·少儿城等项目建设,推动“东亚之窗”、古城牛庄等项目尽快动建,为创意“栖息”提供平台,推进创意产业化和产业创意化。 (林朝阳)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