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结硕果 春风惠茶乡







核心提示
十年磨一剑,文明结硕果。
7月6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福建省文明县城先进表彰大会上,安溪县以优异成绩荣获第四届“省级文明县城”称号,并代表获奖单位上台接受表彰。
此次,全省共有40多个县参与角逐福建省文明县城,11个县最终胜出。“省级文明县城”是省委、省政府对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考量后的最高综合性褒奖,是对安溪县各项工作的一次充分肯定。安溪县,这一山水福地,在历经了近二十年的华丽嬗变,以其出色的文明创建成绩,在11个入围县市中,勇夺总分第一。这是该县继荣获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县、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园林县城和省级优秀旅游县和福建十大醉美县城等称号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记者 罗剑生
回首往昔 文明创建没有终点
每个安溪人都知道,这份荣誉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它包含了无数主政者和建设者所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安溪曾经是福建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城区仅0.8平方公里,且“横直三条街、一间小百货、两处饮食店、最高四层楼”,可谓有县无城。安溪人不甘贫穷落后。凭着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安溪人开始了摆脱贫困的历程,仅用了十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下了贫困的帽子。
1996年,安溪县开始着手创建文明县城,咬定目标,矢志不渝。这一结果给历届县委、县政府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全县上下决心,为这份荣誉付出艰辛与汗水,因为,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溪县开始迈开坚实的步伐,安溪县委、县政府依照科学发展观和海西现代化工贸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走出山区县的历史圈子,从容站在“沿海县”的新方位,大手笔规划,跨越式前进,现代山水茶乡建设成效卓著,格外引人注目。
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是提升县域综合实力的重要载体。在创城工作中,安溪县委县政府建立健全坚强有力、上下协调、运作灵活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投入保障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形成文明委牵头,部门分工协作、乡镇密切配合、社会合力共创的工作局面。
为了使文明县城建设立体化、科学化、制度化,安溪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多方位筹谋,坚持中心城区抓提升,两大新城抓提速,其他乡镇抓“提级”,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重点实施畅通工程、扩容工程和美化工程,全力打造有深厚内涵、有区域特色、有现代品位的新型城镇。
在20多年间,安溪城区从小到大,走上“东拓、西进、南扩、北升”的发展战略,同步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市政道路建设,构建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路网,城区也从0.8平方公里扩展到30平方公里,在点线面环境综合整治中,实施了一批改造、美化工程,城区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安溪县把创建文明县城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几年来,“诚信务实、团结拼搏、不甘落后、敢争一流”的安溪人,秉承勤劳纯朴、豪爽豁达、大气包容、能拼善赢的传统文化个性,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家居文化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光电产业园、信息技术产业园、电商产业园等园区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瞩目。2012年至2014年间,连续三年公共财政总收入以每年5亿元左右的增幅递增,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基本小康。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三大历史性跨越的同时,还先后荣获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县、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优秀旅游县等殊荣。
在文明创建的过程中,群众“就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矛盾不断化解。近年来,安溪新改扩建17所幼儿园,26所中小学完成扩容建设,全县普通高中100%实现达标,初中校100%、小学93%完成标准化建设,205个校安工程项目全面完成,24个乡镇中心校全部建立乡村学校少年宫;县医院综合大楼、明仁眼科医院及一批乡镇卫生院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病床位590张;完成造福工程危房改造800户、棚户区改造200户;职工“五险”人数增至19.2万人次,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93%、94%。
还看今朝 茶乡涌动文明潮
如今,您行走在安溪街头,只见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条条道路平坦宽畅,彰显出现代山水茶乡的疏朗大气和文明程度!
在茶乡,活跃着一支志愿服务队伍,自2012年以来,各类志愿服务队233支,注册志愿者达1.2万多名。组织关爱留守孤残儿童、老人,文明交通劝导、文明礼仪普及、环境保护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开展“爱心妈妈”、“金秋助学”、“春蕾计划”等活动,筹集公益资金2000多万元,帮扶困难和特殊群体的未成年人1900多人次,充分激发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2008年成立的“安溪县爱心妈妈之家服务队”成为泉州市首家注册的民间志愿者组织,协会已有100多名成员,向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募集善款500多万元,救助重症患者27个、助学220多人,帮扶贫困老人253人。被评为福建省关爱未成年人牵手行动示范点。
2014年以来,由安溪县文明办主办的“牵手行动·与爱同行”公益系列活动已先后走进龙涓灶坪、虎邱双格、祥华珍山等24所偏远小学,为留守儿童带来爱心礼包、健康体检、文艺汇演、入户慰问等礼物。
如果说,公益行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那么公益课堂便是精神文明的理论阵地。在理论宣传阵地上,安溪县先后创办“凤山讲坛”、“名家讲坛”、“道德讲堂”等,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活动,推荐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丽安溪人”,加大“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
涌现了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其中城厢镇经岭村、检察院控申科、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分别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文明窗口和全国公安系统学雷锋先进集体。
公交站点扶老携幼,十字路口人车礼让,窗口服务优质便民……在安溪,文明已经不再是一种口号,更成为一种习惯,融入了茶乡人民的血液,越来越多的群众从受益者自觉变成参与者、管理者、建设者,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涌现了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单位、学校24个、文明村镇7个、市县文明单位200多个、文明家庭350多个,文明创建硕果累累。
群众文化在为群众带来精神食粮的同时,也催生公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对此,茶乡群众感同身受:有人说街道变干净了,小区楼道变清爽了,居住环境越来越美了;有人说,市场秩序变好了,商家规范经营、诚实守信;也有人认为,茶乡人变得更加文明优雅了,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多了……即使外地游客也能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变化,一位经常来安溪的茶商在微博中这样写道:安溪有山、有水、有文化,安溪人文明热情,这里的环境非常好!
乐山亲水 大美安溪美在身边
安溪是有名的山水之城。近年来,安溪县委县政府实施一系列民生市政工程,其中,最吸引茶乡百姓人气的应该是依水而建的18公里绿道。绿道由人行道、木栈道、自行车道景观游步道等结构形式组合而成,沿途不仅能观赏大龙湖及西溪靓丽的水境风光,还能游览十里诗廊、普陀寺、雁塔、文庙及茶都公园等自然景观。
走在水岸旁的木栈道,吹着徐徐掠过的清风,望向水光潋滟的大龙湖畔,舀起一勺明月的光辉,均匀地洒在木栈道,在夜色和光影中,它像一条小黄龙一样,承载着如织的游人。
在安溪县城,最为灵动的莫过于大龙湖水。穿城而过的大龙湖,与城里明珠般点缀的人文公园联袂,构成“乐山”、“亲水”两大旅游品牌,共同营造“城在林中,林在城里”的良好生态环境。
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
园林式单位庭院、园林式居住小区、花园式学校、医院、厂区内,那一方方如茵的芳草地、一行行浓淡参差的绿伞荫、一盆盆缤纷烂漫的鲜花,把城区的人居环境装扮得四季春光明媚。
夜景工程是安溪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文明县城的又一大举措。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分, 交相辉映的七彩光芒借助夜幕和龙湖水色,编织出如诗如梦的神仙境界,这“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奇妙景象,折射出安溪文明县城建设的独特创意。
茶都广场、人民广场、雁塔广场、安溪文庙等宽阔场所,数以千计的市民轻歌曼舞,欢度愉快温馨的夜晚,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有人说,在安溪生活是一种享受,在这里,山特别翠绿,水特别清澈,就连空气中闻起来也有一股淡淡的茶香味。
安溪拥有着如此良好的生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致力打造生态名片,组织实施森林安溪建设、生态茶园提升等“六大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石材全行业退出,对坡地、生态脆弱区和茶园实行退茶还林、还果、还蔬,三年来已退茶2800多亩,新增城市绿地33.2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28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3.85平方米,三年来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1.18万亩。建成一批城市人向往、农村人留恋的田园风光美丽山城。
安溪县立足“打造节点、提升功能”目标,持续优化宜居环境。建设涝港城市文化广场等一批市政工程,新增城市慢道系统8公里、绿地57万多平方米、休闲广场11.5万平方米,山水园林城市的形象日益提升;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创建国家生态县通过环保部考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安溪置县逾千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近年来,安溪主动呼应“东亚文化之都”建设,挖掘整合茶乡丰富的文化资源,创新活动载体,培育特色典型,启动实施一批文化项目,从国际茶博会到清水祖师文化节,从纪录片《安溪清水岩》到《飘香》《茶韵安溪——县长带你游》、从茶博汇到茶庄园,从华侨博物馆到安溪茶学院,安溪不断培育文化品牌,创作文化精品,完善文化设施,遍地可拾的文化项目正引领你感受安溪的独有特色文化。
相关新闻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