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县市动态»正文

尚学之风满茶乡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5-08-20

一个半小时的报告,图文并茂、生动直观,让中心组每一位成员明晰了旅游业发展方向,提振了发展信心。邀请像北京大学教授、国家“丝绸之路”旅游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乔然这样的专家,为县委中心组作专题辅导报告,在安溪县已经成为长期坚持不懈的一个“惯例”。

经过多年探索,安溪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形成的“1344”(即一个龙头,三个讲坛、四支队伍、四种带动)创学模式,吸引了全市各县区市前来“取经”。

平台载体“活”起来

“学用科学理论 促进科学发展”“工作学习化 学习工作化”,这样的标语在安溪县、乡两级机关单位电子屏幕上随处可见。

“新常态下,安溪要积极把握福建省‘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重要战略机遇和面临的挑战。”4月3日,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铁民在安溪县“名家讲坛”作“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挑战”专题讲座。

“以前学习主要是念材料、听汇报,枯燥乏味,这种‘点对点’有针对性的学习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收获非常大。”出席讲座县直单位、乡镇“一把手”们感同身受。

据了解,“名家讲坛”先后邀请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于丹、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和台湾著名易学专家曾仕强等多位专家学者登台讲学,开办以来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党员干部,场场爆满,成为令人期待的“理论盛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安溪县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坚持把平台载体建设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不断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平台载体,形成了层次化、特色化、立体化的阵地和平台。

据悉,湖头镇开设了“榕村讲坛”,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以通俗易懂形式开展党的方针政策,这是安溪县委宣传部牵头组建“凤山讲坛”后,在乡镇“开枝散叶”的缩影。

2012年,安溪县创建了“凤山讲坛”“名家讲坛”“道德讲坛”“全球通讲堂”等理论工作品牌,拓宽了理论宣传渠道,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送抵千家万户。

如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理论宣讲,已成为茶乡群众欢迎的活动,成为理论教育工作的品牌。

队伍建设“强”起来

“农民讲师团没有讲官话套话,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党的政策和发展经济的经验。”安溪县蓝田乡蓝一村村民林建坤说,讲师团“闽南话+普通话”的授课方式很接地气。

诚如福建日报报道《安溪有个“农民讲师团”》中所写的:“安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下基层不仅接地气,更出实招,群众在学到技术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感受和接受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精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好效果。”

“农民讲师团每年宣讲50场次以上。”安溪县委党校副校长柯诏辉介绍,由县理论宣传骨干组成的“县委宣讲团”,深入乡镇、企业开展宣讲活动。

此外,由退休的老干部组成的“关工委宣讲团”,深入学校、社区、村居开展宣讲。同时,一支立足各乡镇实际,并协助相关部门和所在乡镇开展社会调查的“业余讲师团”。

没有“好把式”,干不出漂亮活,理论宣传干部要真正有“几把刷子”,才能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据了解,仅去年,安溪全县各级党委中心组成员撰写调研文章就达120多篇。

学习网络“织”起来

6月18日,尚卿乡政府会堂比平日热闹了许多。该乡党委书记汪礼才在这里为乡、村两级干部做社会抚养费征收专题讲座。早在1999年就取得律师资格证书的汪礼才结合当地发展实际,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解读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知识,博得村干部的阵阵掌声。

由党委一把手担任宣讲员,用当地“土话”讲出“大道理”,这种不拘形式、乡土气息十足的宣讲活动,受到广大农村党员的欢迎。

“安溪是茶乡,也是文化之乡。”泉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戴冠青在参加“清溪雅集·幕天文人茶会”时表示,清溪雅集活动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带动安溪茶文化、茶乡文学继续前行。清溪雅集是安溪县以思想、文化、艺术交流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这一高雅文化活动受到各阶层人士的追捧。”

同时,安溪县持续推进文化惠民下基层活动,通过举行文艺、民俗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县委宣传部定期推荐书目,开展“每月读一本好书”的活动,要求每个干部每个季度至少读3本书,定期交流,并赠阅四套班子领导。

每年9月的学习节,10月的社会科学普及周等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安溪县都见缝插针式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宣传。同时,还依托安溪茶学院、4个干部轮训阵地、24个基层党校、40个校外实践课堂、735个远教站点,分领域、分层次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参加学习。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扎实推进,正在为我县的科学发展提供着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安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刘锦川说。

(林育金)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相关新闻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