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县市动态»正文

探索“精神小康” 催生“文化自觉”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3-21

“这16首面临失传的南音古曲,下个月录制好就传到网上去,让这些文化遗产传下去。”近日,南安梅山的南音爱好者李志城奔波于南安、安溪之间,请省级非遗南音代表性传承人陈练弹唱“只有谱,几乎元人会唱”的南音古曲,并录制传播上网,免费供世界各地的南音爱好者欣赏学习。

年轻的李志城是个南音爱好者,长期跟梅山文联下属的南音协会腻在一起,从而知道南音3000多首曲谱只有200多首广为流传,就此萌发拯救南安古谱的念头,并付诸行动。

这是梅山人文化自觉的一个生动注脚。成立三年多来,梅山文联作为福建省首个镇级文联,着力建设“精神小康”,广种文化,在梅山催生出一朵“文化自觉”之花。

文化广种心田 百姓唱好主角

“‘种文化’就是要把村民从看客变成主角,由村民们自己来兴文化,兴自己喜爱的文化。”梅山镇文联主席郭海榕介绍,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12年梅山文联成立,整合区域内文化资源,搭台子、建班子,定章立制,以健全的机构推动文化繁荣。

“种”文化,需要“种”,才能开花传播。于是,梅山文联筹备时就四处寻找、发动、吸纳当地文艺人才,除了已有的南音协会,还新成立了文学、书法、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广场舞和民间艺术等8个协会。现在文联已吸纳300多名会员,其中有各自领域内的国家级会员3人、省级会员5人、泉州级会员60多人。这些会员来自基层,用百姓语言讲百姓故事,成为催生“文化自觉”的号手、建设“精神小康”的推手。

“种”文化,需要地,才有处生根,扎根乡土。梅山镇文联依托镇党委政府,充分挖掘区域内的文化资源,蓉中村、竞丰村、埔仔村、光前学村、蓝园学村的文化阵地成为定点活动场所,碰撞“思想火花”,打造“精神地标”。“以前文联没成立时,全镇一周也就有两三场南音活动,现在有了7个常年活动点,光镇区一周就有三场,村里就更多。”梅山南音协会创会会长李斯评说,现在梅山是天天有南音,村村有南音。

“种”文化,需要育,才能激发内生活力,开枝散叶。郭海榕说,文化也需要项目带动。梅山镇文联积极引导下属协会开展文化活动,创新文化产品,并给予“后勤保障”。演出需要服装,文联协调;需要交通工具,文联想办法;需要加大宣传,文联沟通。去年,梅山镇文联引导、推动音乐协会改编《梅山版小苹果》,将梅山近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融入歌词,并请来广场舞协会的骨干,深入各个企事业单位、村居手把手教跳“小苹果舞”,《梅山版小苹果》通过政务官微“今日梅山”欢乐发布,一时间从网络手机到大街小巷,刮起一股热潮。

梅山人说:“我们自己的作品,看着亲切,听着自豪。”此外,梅山版《三中全会好啊咧》、“拍拍咱厝摄影比赛”、梅山南音好声音、光前精神文艺巡演等一系列贴近当地的文艺活动也引来一片叫好声。

花开文化自觉 墙里墙外飘香

在梅山文联的殷勤种文化下,梅山正在绽放更浓郁的文化花香。不会闽南话的外来媳妇殷龙花受到熏陶,加入南音协会成长为南音红人,还时常受邀到外县市表演;广场舞渐次撕掉“大妈”标签,不再是“会跳跳好看,不会跳跳出汗”,而是年轻人压轴,编排精致、服装靓丽、舞姿优美;甚至传统的老年人项目气排球也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有了众多年轻人的加入,“文化自觉”进一步被唤醒。民间文艺协会的陈志忠创办晋福文化艺术馆,“电音三太子”成为南安代表节目登上亚艺节舞台,相关产品畅销台湾;美协的林向军获“武荣文艺奖”,舞协获泉州元宵表演赛二等奖;蓉中广场舞队省级大赛获奖;戴文发将传统木雕和茶文化相结合,发展出茶艺经济……

在一波波“文化自觉”下,传统文化的营养得到汲取和传承,“两个文明”愈加协调,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各个乡村的“精神小康”不断提高:蓉中村、埔仔村、鼎诚村被确定为南安市宣传思想文化示范基地,梅峰村、灯光村被确定为特色文化示范村,而梅山镇也被评为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乡镇。 □本报记者 黄耿煌 通讯员侯锦超 林海霞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