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文旅产业»正文

“文学名家看泉州”采风结束 海丝云涌泉州再出发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4-18

泉州网-泉州晚报讯 昨日,“中国文学名家看泉州”文学笔会采风活动圆满结束。独具特色的泉州文化让莅泉文学名家赞叹不已,过后他们将通过笔墨展示宣传泉州人文精神,进一步提升泉州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此次活动由泉州市委宣传部、中国作协《小说选刊》杂志社和泉州市文联共同举办。当日采风团一行深入清净寺、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李贽故居、开元寺、晋江安踏集团和五店市等名胜古迹及有关企业采风,晚上还举行座谈会。

 

文学名家游览泉州

“一带一路”建设泉州大有可为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拥有了新的历史机遇,大有可为。

著名小说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庆邦说:“当下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于泉州来说是一个机遇,泉州应充分利用历史优势。一是港口,临海、开放、贸易;二是文化,既然有这么深厚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应该充分开发。比如可发展旅游业,促进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发展。只有来了泉州,才能让外人更好地了解泉州。”

“现在泉州的知名度也在提高,特别是‘一带一路’提出来之后,很多人都来了。”著名小说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东西说,“在这之前,我知道安溪,因为安溪的茶叶非常有名。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安溪是泉州底下的一个县。但泉州如何借这个历史机遇走出去,泉州的历史文化如何焕发出新的东西,老树上怎么发新芽,这是本地的文艺创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毕竟外来人看泉州往往是走马观花式的、可能不那么深入,这就需要本地的作家们、文艺家们写出关于泉州的好作品。”

“泉州人变成一艘艘船驶向各地”

“船不来,但泉州人变成一艘艘船,自己走出去了。”著名散文家、《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主编董宏君来到泉州,深深地被这里的人们打动。历史上,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化,都阻挡不了爱拼敢赢的泉州人走向世界,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勇敢闯出了一条道路,这就是泉州人的精神,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核。

董宏君说,历史上泉州商贾云集,“涨海声中万国商”,就是国际大都市。现在不一定要说重振当年的辉煌,但泉州有许多自己的文化物质,可以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进行整合,让全世界更多人们将目光凝聚在这里。

在泉州,多元文化和谐共融的景象让著名评论家、《光明日报》文化周末副主编饶翔赞叹不已。他说,到山东孔庙有一种朝圣的感觉,而到这里,感觉所有本土宗教和外来教派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本土民俗和外来文化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老百姓幸福感很强,人民能安居乐业,思想上和信仰上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些构成本土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也成为构建市民性格和城市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丝文化是文学创作的宝库

“海丝文化是泉州文学创作的宝库,泉州本土作家要运用好这些宝库,将这里的独特文化、历史故事和时代精神写出来,这样的作品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更是最泉州的优秀作品。”著名小说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十月说,自己到湘西首先想到的是沈从文的《边城》,到泉州想到的是陆昭环的《双镯》。许多优秀文化作品都是运用好本土文化资源进行创作的,其他地方的作家前来交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样的作品,就像自己想到陆昭环的《双镯》一样。

王十月说,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各种文化、文明和宗教在这里共融共生,为当今世界文明冲突提供宝贵的经验。我们古代泉州人有智慧处理好这种冲突,这就是泉州人贡献给世界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这甚至比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所提供的价值还要高。

著名小说家、《小说选刊》编辑部主任付秀莹说,到泉州来,感到这里的文化极具鲜明的地方色彩。她不仅为多元厚重的海丝文化感染,还被这里独特的民俗文化打动。一走进这里就被这种新鲜的文化感染,激发创作热情。对于泉州本土作家,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就是取之不尽的文学创作源泉。他们对这些文化了然于心,渗透在血液里,创作出来的作品将更具深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记者 陈智勇 曾于里/文 张九强/图

来 源:泉州网-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