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文旅产业»正文

泉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清水蓝天闪耀国家生态市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9-05

核心提示

泉州之美,美在生态。

以“生态指挥棒”为引领,泉州一次次在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命题下刻苦求解,全力呵护泉州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市目标,我市深入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江河湖海”整治等重点工作,在经济总量连续17年领跑全省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多项考核指标保持优良。

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市市区有效监测天数21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8.1%,其中优级天数113天,良级天数95天。PM10浓度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3%;PM2.5浓度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全市1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流域19个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其中Ⅰ、Ⅱ类水质比例1.6%,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93.3%。□本报记者 谢 曦 通讯员 周静云

 

泉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清水蓝天闪耀国家生态市

金鸡拦河闸 (黄万成 摄)

治水 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

从最初的晋江、洛阳江流域到近海水域,再到溪流、沟渠,随着城市环湾向湾发展步伐的加快,泉州水环境综合整治从“大动脉”拓展到“毛细血管”,向纵深、源头、治本全面推进,视野不断延伸。

200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流域补偿机制,由晋江、洛阳江流域下游水资源受益地区财政出资,对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项目建设进行补偿。补偿资金从2005年的每年2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3亿元。至目前,已累计下达补助资金8.1亿元,带动各级投入近140亿元,实施整治项目1100多个,打造了山区和沿海携手保护水资源的成功范例。

守护“蓝蓝泉州湾”的努力,更可追溯到10年前开展的重点流域(含近海水域)综合整治。2006年以来,围绕落实市人大《关于加快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决议》和市政协有关重点提案,泉州重点流域和近海水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深化,全市各级十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45亿元,完成整治项目1106个,形成“以江促海、以海带江、江海联动”的水污染防治格局,2010年—2014年流域整治稳居全省“五连冠”。

“小河净、大河清”,2011年9月,永春县开启桃溪流域综合治理的大幕,在为下游百姓送上一泓清水的同时,也催生出一条河流生态绿色长廊,筑起泉州“生态屏障”。 “河长制”全面实施,全市共落实河长、河段长、村管员1947人,实现流域全覆盖。小流域整治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市全省率先将流域整治“触角”伸向“毛细血管”,自2013年5月起,两批小流域接力开展整治,41条小流域水质均得到明显改善,交出一份份亮眼的“赛水质”“成绩单”。

打破行政区划局限,晋江石狮南安跨境流域整治三年行动声势浩大:2013年—2015年,以实施157个治污截污项目为“点”,三市共投入15.38亿元,带动整个跨境流域水质不同程度改善,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削减,流域周边群众的“幸福感”大为提升。

饮用水源保护是水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为了保护好全市人民的“大水缸”,我市深入推进山美水库生态试点和惠女水库周边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推动实施北高干渠饮水管道“明改暗”工程,开展晋江干流、北高干渠、南高干渠、泗洲水库等集中饮用水源地调查与评估工作,加大水源保护区监测力度,及时掌握全市范围内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让饮用水成为“放心水”。

 

泉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清水蓝天闪耀国家生态市

碧水蓝天 (黄万成 摄)

护“蓝” 疏堵结合捍卫“清新泉州”

近几年,“泉州蓝”这一新词汇,开始频频出现在市民的微信、微博中,闪耀在游客关于“海丝古城”的印象里。

这一片“泉州蓝”的背后,是党委政府长期以来把“生态”引入经济学、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不变坚持。

以环保优先为原则,泉州坚决对污染项目说不,在大手笔推进重点行业、重点流域、重点企业污染整治的同时,不遗余力淘汰落后产能。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市首创污染行业集中发展、污染集中控制的模式,逐步将电镀、制革、化工、漂染等重污染企业迁入园区集中治理,在漂染区、电镀集控区等控制区中实行统一供气、供热,污染治理设施全部由专业运营公司管理,安装在线监控并与省、市、县监控中心联网,得到国家环保部的认可;对高污染的建陶业全行业实施天然气替代工程,从源头上治理大气污染,减排成效不断提升。

呵护“清新泉州”的努力不止于此。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加快淘汰“黄标车”,推进建陶、石化、石材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持续开展建筑工地、土方车滴洒漏、垃圾焚烧等大气排放源的专项检查整治,对进度缓慢、空气改善滞后及空气质量异常的县区及时发函督办或限期排查整治,全方位擎起“安全网”。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节能减排的同时,我市引导企业创新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

半个多月前,燃烧24年的福建联合石化火炬熄灭了。8月16日17时起试运营的福源凯美特火炬气综合利用项目,通过收集、脱硫、缓存和分离提纯等工序,将石化尾气转化为氢气与燃料气,再返回上游成为联合石化的生产原料,生动诠释着循环经济的奇效。而类似的“绿色转型”,正以生态农业、林下经济、文创产业、智能制造等形式,在泉州大地不断涌现。从关停污染企业,到提高环境准入门槛、让环评成为防控污染的“闸门”,再到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我市在“堵”与“疏”的转变中,迎来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勃勃生机。

更广领域里,绿道“慢线”系统串起清源山、紫帽山、大坪山、桃花山,将城市公园、景点和山体、水体等城市美景融为一体;滨海公园、潘山公园、江滨公园等一大批主题鲜明、功能多样、风格各异的综合性、区域性公园和绿化广场、街头绿地相继建成,“城在林中、推窗见绿”, 让市民尽享“绿色呼吸”。 如今,“清新泉州”已成为一张崭新“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来 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