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县市动态»正文

创新服务小平台 做活党建大文章

http://www.qzce.com【泉州经济网】2016-03-14

 

德化县探索建立“党支部+老年协会+互助组+志愿者”关爱留守老人机制,着力构筑多元化助老养老服务体系。

 

德化组建志愿者队伍关爱留守老人,定期上门为留守老人理发。

近年来,随着“大城关”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为积极应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的挑战,德化县坚持寻找联系服务群众中的“最大公约数”,积极探索“党支部+社会组织”农村党建工作模式,着力化解农村增收难、留守老人关爱难、流动党员管理难等问题,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打造农民增收“新引擎”

针对当前农村群众增收难的问题,德化县大胆实践,探索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促增收机制,主动引领分散农户抱团发展,努力形成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党建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互动双赢的良好格局,打造农民增收“新引擎”。

通过村社联建方式组建党组织,推广“交叉任职、双向进入” 和“双向”培养办法,培育合作社骨干力量、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引导党员或产业带头人创办合作社113家,培育合作社示范点18个,引导280家合作社建立党小组356个,吸纳党员680多名,辐射带动1.8万多农户增收。创新领导挂钩、干部驻村、基地托养、社会参与等精品扶贫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合作社协作互助引领和产业基地技术、资金、规模的优势,为农户提供培训和生产、加工、销售等服务,2012年以来,全县共向合作社流转林地3.1万亩、农地2.9万亩,推动农林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优化了农村产业布局,促进了城乡经济融合。

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

德化县大部分村落分散,地广人稀,随着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农村“空壳化”、“老龄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缺位。

面对当前农村留守老人关爱难的问题,德化县审时度势、创新载体,探索建立了“党支部+老年协会+互助组+志愿者”关爱留守老人机制,着力构筑起支部搭台、协会推动、老人互助、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助老养老服务体系。德化县紧紧依托村老年协会,按照区域、人口分布等特点,组建了党员参与的互助组,发动离任村主干、老党员等参与到村级公益事业中。

近年来,该县先后组建了关爱留守老人互助组285个、志愿者队伍219支,设立留守老人服务站和“夕阳红之家”225个,发动成立了“德化县关爱老年人幸福基金”,募集善款1720多万元,同时,引导各乡镇、有条件的村相应建立关爱基金专户,凝聚各方力量开展关爱农村留守老人活动,实现了对社会力量的最大吸纳和对养老资源的最优整合,将服务群众的窗口前移,在联系服务中搭建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拉紧流动党员“风筝线”

德化县有62%以上的农村党员外出务工经商,且流动频繁,他们无法参加或很少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造成部分流动党员“失管”。如何管好管活这一党员群体?如何帮助他们发展致富、发挥作用?德化县顺应形势、主动探索,打破党员组织关系隶属,在城区统一建立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为流动党员在城区安“家”。

德化县紧紧依托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外出务工人员协会、乡镇驻城区便民服务中心,探索建立了“党支部+管理服务中心+协会”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推行组织定位、管理定人、活动定时、服务定点、考评定期的“五定”工作法,开展以流出地为主、流入地为辅的年度双向联考联评,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使流动党员既有“娘家”,也有“婆家”。

针对流动党员群众创业难、就业难、维权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德化县主动撑起红色“保护伞”,为流动党员开展组织关系接转、租赁厂房住房、办理经营证照、安排子女就学、计生“双查”、就业创业、扶贫帮困等服务,解决实际问题3230个,提供服务8500多人次。常态开展流动党员致富返乡、创业富民等活动,鼓励外出党员能人回乡投资创业。几年来,该县有82名进城务工党员创办企业,引进企业11家、各类经济开发项目270个。

(叶振森 文/图)

来 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金环
泉州经济网建设声明:

1、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不论原创或转载,皆以传播传递信息为主,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2、本网原创之作品,欢迎有共同心声者转载分享,并请注明出处。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95-22959379 邮箱:admin@qzwhcy.com